万历四十七年八月初一,宜动土。
白沙镇最近热闹起来了,清晨,周仲信走在大街上,明显感觉到街上多了许多生面孔的行人,他们或是妇人,或是小孩,在看到周仲信的时候,脸上都会露出感激的神情,向他问安。
周仲信一路走到沙河畔砖窑坊,砖窑坊里人头攒动,看起来比之前多了一倍不止的人手,这些新人还都是学徒,只有十六七岁的年纪,与周仲信年龄相当,是周家从附近县镇里招来的,有一百多人,现在还在陆续招收,准备凑足两百人。目的是为周家的青砖红瓦制造声势,使更多的人了解。目前,周家只管他们吃饭住宿,不发银子,等他们去了新建的砖窑坊上工时,才给发银子。
周仲信在砖窑坊里转了一圈,身后便跟来了一个尾巴,周仲信习惯性地爬上黏土堆,眺望着沙河和远处一大片热火朝天的工地。
“公子,七月份的销售总量,小人已经连夜统计出来了,请您过目。”
孔树春是一位老人了,在周家砖窑坊里干了十年了,从青年到中年,也从一位耿直的人变成了一只老狐狸,现在是周府的一名总账房,也是老夫人最信任的人,拥有督查砖窑坊的权利。在他之下,还有八人分账房,替周家管理着砖窑坊。
“不必看了,你给我说说吧。”周仲信接过来账本,看着孔树春,说道。
周仲信不喜欢看这个时代的账本,不够直观,而且,他们记录的笔迹偏大,每一页记录的内容偏少,翻来翻去的,很是繁琐。
孔树春尴尬一笑,挠挠头,说道:“小人年纪大了,有些记不住具体数据了,请公子海涵!”
周仲信笑着点点头,并不见怪,自顾自地翻开了账本,一直翻到后,只见上面写着:
卖厚青砖三十五万六千,收银一千五百两,折价布一千五百两,折价粮五百六十两,共计三千五百六十两;
卖薄青砖一十五万三千,收银五百两,折价粮五百二十两,共计一千零二十两;
卖红瓦四十万八千,收银八百两,折价布一千五百两,折价粮一千七百八十两;
归类总计:得银两千八百两,折价布三千两,折价粮两千八百六十两;
总计:得银八千六百六十两。
周仲信看过以后,不置一词,将账本还给孔树春,说道:“这类记账手法,要推广出去。”
孔树春本来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闻听此言,不禁诧异地看向周仲信,只能看到了他的侧脸,因为周仲信已经转身离开了。
孔树春心情很复杂啊!现在周家砖窑坊生意火爆,已经是超负荷日夜不停地生产了,这对周家上下来说都是大喜事。唯独对孔树春不是,因为,这跟孔树春没有一点儿关系,这就很尴尬了啊。
在见到周仲信之前,孔树春连夜做出了账本,随后,他被上面的数据震惊了,别人做的太好时,只会衬托自己的无能,他心里越发地忐忑了,所以,他在面对周仲信时,竭力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在周仲信取走账本,让他口头汇报时,他确定周仲信是要嘲讽他了,因为,老夫人不识字,只有她才需要汇报。周仲信就是想从自己嘴里听到这吓人的数据,让自己蒙羞!
于是他敷衍过去了,此时,心里更加的不安了,他料定周仲信会故意慢慢地翻看账本,让他持续受着煎熬,然后,再将数据读出来,故意使自己能够听到,最后,再敲打自己一番,如此有理有据,任他孔树春也挑不出错来。
孔树春已经做好了受辱的准备了!只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完全偏离了孔树春的想象!
周仲信快速地翻动账本,只看了最后的结果,只夸了账本做的好,然后就结束了!急匆匆地离开了砖窑坊!
不!公子还给自己布置了任务,要让砖窑坊里的账房都采用自己的记账方式,而这种记账方式,是自己的儿子发明的!
孔树春不禁想到,老夫人总是念叨公子将来是要做大事的人,做大事需要才华,公子一定是一位有才华的人啊!而自己儿子竟然折服了像公子这样有才华的人,那不是说,自己的儿子比公子还要才华出众,至少也是和公子的才华在一个水平上。
孔树春禁不住乐了,不由得想到:既然家主特意来信让公子暂时管理周家,将来,公子肯定是要继承周家了。要不把儿子推荐给公子,儿子虽然有才华,但也要有伯乐赏识啊!
周仲信来到砖窑坊对面的工地上,望着百余人在挖土平地,热热闹闹,忙忙碌碌的,心中不禁有些欣慰。
这些工人也都是流民,拖家带口的,饥一顿,饱一顿,又无处安身,眼看着就活不下去了,是周叔智托前来买卖的殷川县小地主放出口风,说白沙镇周家准备挖湖,正在招募人手。于是,这一批流民便拖家带口的来了,跟随而来的,还有商贩。
周家对流民进行了筛选,将流民中有健壮劳力的家庭妥善安置了,准许他们在白沙镇外围搭设木棚居住,并提供给他们柴草,另外,周仲信命人在流民区域兴建八间茅房,并严厉警告流民禁止生事。
如果只是这些,却还是不够的,这些流民虽然都带着锅碗瓢盆等,但是一部分可能已经无米下锅了。
也即是,这些人虽然有落脚的地方了,可是还吃不上饭呢!
于是,周家便在流民地带开饭店,售卖粟米,布匹以及典当物品,并准许流民凭借为周家做工的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