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青春校园>维多利亚的秘密>103.第103章 大买卖
事情嘛,唐宁交给马克思、恩格斯两人主导与英国政府磋商,这两位可兴奋了,将来在印度谋一份差事,说不定可以实行一定程度的公有制。

对于全面收购东印度公司,唐宁还是感到颇为不舒服的,这好像是第一次做赔本儿买卖。不过,这个事情对普鲁士王国来说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靠,这一下还敢笑话卢森堡小国寡民,大公说不定要主政印度了,与卢森堡大公开战,就相当于跟印度开战,你普鲁士有2000万人是吧,咱印度有3亿……

再说了,要跟印度干仗,说不得东印度公司那数万的英军得上阵,女王还是印度的元首,打来打去,英国死了那么多人,估计国会将推动大英帝国参战,那普鲁士就悬了。俾斯麦最喜欢玩平衡,希望左右逢源,东边俄国、西边法兰西、北边不列颠,都不要干涉德意志的统一,否则将极为艰难。威廉四世再傻也感到卢森堡大公权势日盛,跟大公作对实在是下下策,不由得相当郁闷。

小摩根跟茜茜是同年的,还不到二十岁,在这一次全面收购东印度公司的交易中发挥了相当出色的才华,进退有据,终于跟罗斯柴尔德、苏格兰银行家集团达成协议,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步,有大巨头们的支持,小散户的支持,罗林森、史密斯等股东的支持,政府里又有内阁级人物印度控制委员会主席伍德的支持,巴麦尊首相并不太反感温莎大公入主印度,黑森猎兵团的忠诚度和战斗力在平叛当中又表现出色,局势似乎日趋明朗。

西乡隆盛的萨摩雇佣兵一直与普鲁士大军远远对峙,仅发生了少量的交火,发现了普鲁士人全是后装膛线枪,跟原来情报的不符,还以为300人能封锁对方2500人呢,他迅速调整策略,1000名士兵集中在一起,自保可以,要照原计划消灭对方共一万多大军,恐怕相当困难,幸好普鲁士国王一直在观望印度的局势,连宣战都还没有正式宣布,双方还有回旋余地。

唐宁也批准了西乡的防守姿态,他还得收拾印度的残局,这事儿没有一年半载恐怕搞不定,还是做出一点经济制裁的姿态,开始大规模减少工业产品往普鲁士的出口。对普鲁士打击最严重的就是钢材和铝材价格暴涨,对普鲁士的重工业影响很大。普鲁士政府去质问克虏伯,你不是已经掌握了炼钢技术了吗?为什么我们普鲁士的钢价会比周边的法国、比利时、荷兰贵那么多?

克虏伯的人对政府说:“确定要跟卢森堡大公决裂了吗?这样我们可以不理会原来达成的协议,扩大生产规模。否则我们会违约的,在我国军队没有撤出卢森堡之前,所有的生产都是由大公来定的。”

当法兰西被经济制裁的时候,普鲁士的经济发展数据明显好过这个最主要的工业邻国,当时普鲁士政府眉花眼笑,现在风水轮流转,到普鲁士“享受”这种待遇了,国王再一次郁闷。决裂呢?还是不决裂呢?这是个痛苦的问题。

俾斯麦对国王说,克虏伯与唐宁的技术交换协议是他牵头的,如果普鲁士不撤出卢森堡,那相当于他俾斯麦欺骗了温莎大公,如此不义之名,我也干不下去了,只能“告老还乡”。

印度现在的局势大部分是因为英国政府派出去的达尔豪西总督玩坏的,这相当于政府的过失,现在,东印度公司要借此重整权力结构,收回最高行政权,也算说得过去,将来的印度会成为一个自主权比较大的殖民地,但仍然在大英帝国的版图之内,国会开始辩论了。

辩论的焦点在于宗教问题,各议员和势力还是倾向于基督教新教的主导地位,以恩格斯为首的工党则是无神论一派,双方的观点对立得非常激烈。恩格斯讽刺基督教,按它的教义,印度这三亿异教徒死后全都得下地狱,多么可怕,把这个“真相”告诉印度人咱们还能统治得好印度吗?社会都乱了。可见,基督教比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好不到哪儿去。不要怪人家以反对牛油、猪油纸弹壳为由来叛乱,基督教本身也不讲理,上帝凭什么就比人家的真主更真,比人家的真神更神?

唐宁这派的人找到了一些“鼠神庙”的照片拿到国会给议员们看,这是印度的一种对鼠的崇拜行为,整个庙宇爬满了令人作呕的老鼠,却因为愚昧崇拜鼠神而不允许扑杀。老鼠与人同属哺乳类,一旦暴发鼠疫,这是很可怕的祸源。类似的还有对各种动物的崇拜。蛇神,鸟神,虎神,猴神,象神,树神,山神,水神。还有几百种其他的神。每一种神都对人民进行完全荒谬的各种精神和生活方式的禁锢,宗教的迷信是愚昧落后的象征。简单的说教没意思,当议员们看到那一大堆老鼠,感受一下这种落后。

不多久,唐宁这边又收集到不少“好东西”,是印度人在宗教指引下对道德罪犯进行残忍酷刑的行刑场面,有个议员看到之后“哇啦”一声吐了,身边的同僚赶紧嫌弃地躲开。

唐宁手下有高人想出了大招,没事儿就三天两头往爱搞宗教迷信的议员家中邮寄“好东西”,看看你们这帮愚昧迷信分子的逻辑会产生什么。

后来有议员无福消受这么好的东西,把唐宁告上法庭,初审法院判决唐宁赔偿三名议员每人10英镑的精神损失费,并在电讯报上刊登道歉信,唐宁的道歉很有诚意,还表示要多寄些印度各地风景优美的照片给他们压压惊,只是那些议员收到之后不敢打开来看罢了。


状态提示:103.第103章 大买卖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