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微恬觉得现在的雁南有些陌生,但身上依然留有过去那个熟悉的好友的气息。
俞微恬白感交集地对雁南道“不管你做什么决定,不论你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你,只要你从心底里觉得这件事没有做错。”
“这是我想要过的生活!”雁南的眼神十分地坚定。
俞微恬笑道“我原本还想劝你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回去,现在我知道我根本劝不动你了。只是希望以后有机会咱们要常联系,还有,许可的话,经常和家里联系,你的父母都掂记着你。”
雁南红着眼睛点了点头。
从这一天起后,俞微恬没有和宋夫人外出参观访问,而是留在雁南这里,和她朝夕相处。
雁南的上级知道她和俞微恬的关系,也给她批了假,让她专心和俞微恬相处。
俞微恬在雁南的陪伴下,四处走访,熟悉了雁南的生活环境,发现这里单纯而又充满积极向上的热情,心里便明白了雁南为什么会选择这里留下来。
俞微恬便动了念头,对雁南道“我想去参观一下你的工作环境。”
雁南欣然应允,带着俞微恬来到了离她家三公里外的窑洞学校。
天气大好,学生们都在窑洞前的空地上,小板凳一放地上,前面再支块黑板,就是露天课堂。
俞微恬这是第一次看到露天学校,觉得这里虽然条件很简陋,但是学生们眼神明亮而灼热,学习的劲头都很高。
让她好奇的是,学生的年龄也参差不齐,有七、八岁的孩子,也有十七、八岁的大姑娘。
她们拿着铅笔,笨拙的写着字,认真的跟着老师念着生字……
俞微恬看到一个小姑娘手里的铅笔接了个长长的细竹套子,俞微恬有点奇怪,问雁南,为什么铅笔上要接细竹套子。
雁南笑着示意那个学生把铅笔给俞微恬看。
只见那学生把细竹套子摘下来,俞微恬才发现那个细竹套下面的铅笔头只有短短的一小节,还不及小拇指一半长,如果不套上套子根本就写不了字。
雁南看到俞微恬惊异的眼神,便解释道“我们这里条件艰苦,物资匮乏,所以学生们都是把材料用到极致。你看这个纸也是我们自己用稻草浆做的,颜色泛黄,十分粗糙,但是有这样的纸都不容易了,学生们都很珍惜。”
俞微恬很感动,对雁南道“回去以后我就开辟一条物资线路,想办法运送你们需要的物资进来。纸、笔,还有药品,这些我都尽量给你们送过来。”
雁南兴奋地点点头,道“那就太好了!”
在窑洞学校走了一圈,雁南不时给俞微恬介绍这些学生的情况。
比如那个年纪看起来很大,大约十七八的姑娘是逃婚出来的,原来家在偏僻的农村,父亲把她卖给了地主做小老婆。地主已经50来岁了,年纪足以当她的爷爷,姑娘反抗包办婚姻,就跑了出来。
还有那个十三、四岁的小丫头,她家里重男轻女、封建思想十分严重,小丫头从小不受待见,吃不饱穿不暖,才刚来了葵水,家里就要把她卖给村里另一户人家做儿媳妇。
她知道后,便一个人翻了十几座大山,路上还遇到了狼,差点葬身狼口,终于跑到这里来,加入了革命的队伍。
可以说,能到这里来参军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平凡的经历。
俞微恬被她们的遭遇深深地打动了……
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三天后,俞微恬就要喝雁南告别了,虽然嘴上说着常联系,但是俞微恬知道要再见雁南,殊实不易,下一次见面,又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可是她又不想让雁南难过,她只好忍着眼泪,毅然地转身就走……
一直到车队驶出好远,俞微恬才敢探出车窗,向后看去,但是烟尘里,已经看不到雁南清瘦的身影了。
俞微恬抹了把眼泪,心情难以平复,车子一直驶出了那片城区,这时,同车上有人指着外面一座宝塔的方向,对众人道
“看,那是谁?还向咱们挥手呢!”
俞微恬心下一动,再探出车窗,她认出来,远远的那个小小瘦瘦的身影,正是雁南的。
从雁南的角度看下来,应该只能看到她们整个车队,看不到她吧?可是雁南还是拼命地挥手。
俞微恬能想到她热泪满面的情景,她也忍不住再度湿了眼睛,便把手伸出车窗,使劲地向外挥动着。
明知道雁南看不到,但是俞微恬想,雁南应该还是能看到……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回到家里,俞微恬用两天平复了情绪,才把雁南托她的信和大枣等土特产送到了雁南家。
程清珠接到雁南送来的东西和信,又流出了思念的泪水,又怪自己当时逼婚太急,才让雁南离家而去。
俞微恬少不得一番好劝,又说,雁南离开家,和逼婚的事无关,主要是她自己看上了郑向前。现在,他们俩在那里都生活得挺好的,让程清珠放心。
这些事,雁南在信里估计也有写,因为雁南托她带回来的信厚厚的一迭,肯定把这些情况都写清楚了。
还好,俞微恬这次去带了相机,知道雁南以后回家不容易,拍了很多雁南的生活照片给他们看。
有雁南和郑向前在一起的,有雁南生活的窑洞,还有越南工作的地方。
一回到家里,俞微恬就马上把这些胶卷送到相馆里洗了,来雁家时,一并带了过来。
这些照片大大缓解了程清珠的思念之苦。看到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