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青春校园>后来他们还在>40.第四十章

200

看到r同学的回信时,我刚刚回到家。

她用了一个淡蓝色的信封,里面除了信纸还有一张b高纪念版书签。

r同学给我的第一封信——

小吉同学:

见信回我。

嗯...完全不知道该说点什么,这封信是在语文课上写的,嘿嘿不要在意。

又一个学期过去了,突然发现高中已经过半。

北门一关,你就很少送我了,你知道吗,每次回租房我都要先逛一下太阳书店,我要多读点书。

因为...有些书再不读就过了想读的年纪了。

空间秘密总是发一些骚骚的话,我就屏蔽了。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还没成年,就觉得自己老了,等我老的时候,我可能还没成年。

十六岁的心愿——我要的是成长,而不是成熟。

你说,我们都变了...很正常啊,没有什么是不变的。

哎哎,怎么我也变矫情了...

最近看了一些现代诗集,喜欢北岛的《红帆船》,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

“我不想安慰你,在颤抖的枫叶上写满关于春天的谎言。”

写到这,我肚子突然饿了...

中午放学一起去食堂吃浇汁饭吧。

知道了吧,这个决定就是在写信的时候作出的。

下课等你。

201

读完信,我马上在网上查了北岛的《红帆船》,没想到小r喜欢的诗歌是这样的。

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路,怎么从脚下延伸

滑进瞳孔的一盏盏路灯

滚出来,并不是星星

我不想安慰你

在颤抖的枫叶上

写满关于春天的谎言

来自热带的太阳鸟

并没有落在我们的树上

而背后的森林之火

不过是尘土飞扬的黄昏

如果大地早已冰封

就让我们面对着暖流

走向海

如果礁石是我们未来的形象

就让我们面对着海

走向落日

不,渴望燃烧

就是渴望化为灰烬

而我们只求静静地航行

你有飘散的长发

我有手臂,笔直地举起

读罢,总感觉前两句跟后两句没什么关联,还是看了百度百科的解释才明白作者想表达什么——“这是一首寻找希望的诗,是对过去的否定的觉醒以及对未来方向的不确定。全诗分为两个部分.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某种否定;下半部分则表达的是一种平静下的希望,用暖流去解除冰封,要求理性,而不是如过去盲目的激情。”

我记得她高一读的都是一些网络甜文,高二开始换了个阅读品味,读不是余华的书就是余秀华的诗,我也借过类似的书,翻了几页就读不下去了,感觉每读一段文字就像在做阅读理解。

我在电话里问小r:“你怎么喜欢上现代诗了?我感觉有些诗歌跟非主流说说似的,根本读不下去嘛...”

“你懂什么姐姐我读的是意境!”

“恕我无能,读不懂你的意境,还是杂文和小说适合我。”

“你别读韩寒了...那都是我初中看的东西了...”

“那现代诗集还是我小学看的东西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小学写过两本诗集,上了初中发现考试作文不能写诗,就再没写过...”

“厉害啦厉害啦...”

——厉害个屁,长大后看那些打油诗真是尴尬死我,加之初中同学的冷嘲热讽,我连写诗这种那么省墨的事都不干了,除了语文课本上要求背的,别的诗歌一概不读。

高二上学期,我才开始看韩寒的书,突然喜欢上快餐式的阅读,一本接一本跟吃饭似的,读的是一个“爽”。而韩寒在文章里对现代诗的嬉笑怒骂,对我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那句“大部分的现代诗其实就是把一篇三流散文拆成一句一行写”,让我意识到书架上很多现代诗集里可笑的一面,同样的字句,拆成一行行和带标点连成段的就是不一样,加上一些神乎其神的解读就更不同了,对“写一本诗集比一部小说容易”这种论断,我一度深信不疑。

而第一次读到北岛的《红帆船》,我只是觉得不知所云的莫名其妙,并不想急于否定其中的文学价值,而且直觉告诉我,r同学想借诗歌告诉我什么,绝不能用文字表面上的理解。

那时我对现代诗泛滥无华的现象已经宽容了许多,我渐渐觉得每个文学载体都有它的受众,不能因为个人喜好去全盘否定它,韩寒的观点显然偏激了。

202

给r同学的第二封信——

r同学:

见信莫回。

你若还寄我家,没收到信我可能都回到学校了。

我觉得书信里废话还是要少说,比如写着写着突然想起吃什么饭这种......没法面对面说的就在网上说,在网上说不出来的在信里说,既然我们都成了矫情的人儿,就在信纸上矫情到底吧。

小宝贝,好不好哇。

好吧,我被自己恶心到了...上面那句写得我浑身发痒,希望你觉得这里足够好笑,哈哈哈。

谢谢你送我的《追风筝的人》,说实话上次看见这本书还是在太阳书店......既然你送我了,我会读完的。

这个春节和春晚一样无聊,还好你的俏皮拯救了我,还提醒我马上十七岁这个事实......是的,我离十八岁又近一步,早你一步到shí_bā_jìn的边缘,很兴奋。

上次你的来信里引用了北岛的诗,我特意去百度了一下,没太


状态提示:40.第四十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