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从来也没那样想过,听到大爷突然这样问自己,杏儿哥一时答不上来。
可是,他的脑子反应飞快,一听大爷要教自己吹自己喜爱的喇叭,那高兴的劲儿就别提了。
竟然一弯腰,给大爷就跪下了,还没等大爷反应过来,“咚咚咚”三个响头已经磕过了。
嘴里还念念有词:“大爷,谢谢你。杏儿一定好好学习。”
看着大哥吃惊的样子,二大爷已经呵呵大笑了:“呵呵,大哥,你不教都不行了,拜师大礼都行过了。”
“这调皮小子,谁还稀罕你行大礼。快起来,好了,大爷我今天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大爷高兴地说道。
听到大爷的话,杏儿哥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眨巴眨巴眼睛,对着大爷说:“谢谢大爷,将来我要学会了,就吹给大爷们听,也好孝敬大爷们。”
听着杏儿哥的话,可把这两位大爷乐坏了:小小的孩儿,真懂事,也会说话,简直太讨人喜爱了。
“杏儿,今天大爷高兴,就先吹两段给你们听听。”这时大爷说道。
说完,双手拿起唢呐,舔了一舔嘴唇,运好了气就吹了起来。他先吹了一曲《正月十五闹雪灯》,接着,又吹了一曲《百鸟朝凤》。
今天可吹得太好了:曲调悠扬婉转,节奏激昂嘹亮。
真应了明朝王磐《朝天子 咏喇叭》中描述的那种效果:“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虽然,这里也没有军,只有三个民。吹者有意,听者动情,三人都沉浸到了乐曲的情感里去了。
特别是小杏儿哥,别看年龄小,好像也听懂了曲子中的意思。对大爷羡慕极了:大爷吹得太好了!
等到什么时候,自己才能像大爷一样,也吹得那么好呢?
吹完了乐曲,大爷就开始教杏儿哥学吹。
尽管民间有:“胡琴三担米,唢呐一早晨”的说法,是说唢呐比较好学,一个早晨就可以学好。
可是,要真正吹得像样一点儿,那也是不容易的。
好在大爷已经吹了四十年了,很有经验。杏儿哥又天生聪慧,心无旁骛,还肯用功。
大爷先教会了五音,然后,将一首曲谱抄下来贴在墙上,让杏儿哥每天就照着曲谱练习吹。
从此以后,不管是早晨,还是傍晚,这山庄里就开始有了唢呐的声音。
虽然,开始传出的声音,不是那么悠扬动听,甚至很难听,可是,慢慢地越吹越熟练,最后,山庄里的人,终于能够听出是在吹奏一个曲调了。
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正月十五闹雪灯》。但,这已经是半个多月以后的事了。
今天下午:私塾里继续放假,按照大爷的吩咐,由大妈照看着这七、八个最小的孩子。
因为没事干,小孩子在院子里就开始淘气了。
一会儿互相打打闹闹,一会儿挖墙抓蛐蛐,一会儿又互相扔泥块,一会儿又在桌椅之间跑跑跳跳……。
怕小孩儿摔倒跌坏了,大妈跑前忙后,说了这个,又劝那个,忙得不可开交。
杏儿哥在这一群孩子中算是大哥了,就算他还比较文静,也听大妈的话。
这时,正忙着帮大妈管那些弟弟妹妹呢。
看到大妈忙得身上都出汗了,杏儿哥就对大妈出主意:“大妈,要不,我去把大爷的喇叭取来,吹给他们听,可能他们就不惹你生气了?”
“杏儿,好主意呀!赶快去把喇叭拿来吧。”大妈真的累急了,就不假思索地回答。
“大妈,可是,大爷不让把喇叭拿出房的呀?”杏儿哥又说。
因为大爷怕杏儿哥还小,不小心会把喇叭弄坏的。所以规定,喇叭只许在大爷的屋里吹,不许把喇叭带出屋外去。
“那没关系,今天你大爷在地里,大妈做主,只是你要小心一点,别弄坏了就行了。”大妈回答道。
说着,在兜里找出钥匙,嘱咐杏儿哥快去拿。
得到大妈的允许,不一会儿,杏儿哥就把唢呐拿回来了。
他这唢呐一吹,果然奏效,所有的小孩儿都集中到了杏儿哥的周围,没有满院调皮的了。
杏儿哥吩咐他们,谁听得好,不淘气,谁就可以到自己眼前来摸一下喇叭。
这么好听的喇叭声,是怎么出来的?谁都很好奇,所以一个下午,谁都好好的表现,好过来摸摸这神奇的喇叭。
杏儿哥的大妈看到这群孩子像一群小燕儿一样,乖乖地坐在那里,心里真高兴:还是俺杏儿聪明,会想主意。
早知这样,我也不用忙得浑身出汗了。
就在这时,大门响了,一看是杏儿哥的爷爷来了。
看到爷爷来了,杏儿哥和这群小孩就一起站起来,“爷爷,爷爷”一边欢呼着,一边向爷爷跑去。
因为杏儿哥要小心地把唢呐放好,所以,跑在最后。
这时,大妈也赶忙站起身来,迎了过来,拨开眼前的小孩儿,轻声问道:“爹,你怎么来了?”
“大儿媳,你这几天受累了?这小孩子都很顽劣,是不是都气你了?”老爷子对儿媳妇客气地说道。
又对着围在自己周围的小孩子们说:“你们是不是惹你大妈生气了?”
“没有!”小孩儿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
“没有?”爷爷故意板起面孔说道。“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