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开明大帝>第十一章 引领帝国潮流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当朱元璋看到一本满是硬笔字的奏章时,这句话不由自主跳进他的脑海里,古人并不都刻板嘛,就像李善长,明显聪明得很,很会讨上位欢心。一看朱元璋朱笔批复的字体有所改变,马上强迫自己用炭笔书写奏章,相信很快硬笔奏章会在全大明官衙机构里面盛行起来!那么,必然倒逼铅笔的诞生乃至于钢笔的创造,市场总是灵敏的,因需求而诞生的产业才会充满生命力。

对于自己影响力,朱元璋再一次刷新认知,古有“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原本的大明朝也会诞生一个“蟋蟀天子”,引领民间斗蟋蟀的风潮,那么,他来引领书法的变革,创造一种新的便捷书写方式,也未尝不可吧。

此时的大明人,尚未遭受八股文和文字狱的荼毒,思想还很开明,这是好现象。指望一帮僵尸能有什么创造力,那是痴人说梦。活力的经济体系,必须要有很多开明的人生活在其中,才能得以维持。愚昧麻木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更不会有竞争力。世界很残酷,经不起一点疏忽。

这是一篇很详尽的元宵节灯会括整个活动经费组成、费用预算,前期拍卖会的场地、流程,后期会场布置、灯会规模、安保措施都作出详细说明,看得出来,是用了心的,也是充分体会朱元璋指导思想之后撰写出来的报告。

朱元璋拿起朱笔,龙飞凤舞:“计划详尽,按部就班执行,正月十五金吾不禁,无论男女老少,皆可赶往秦淮灯会、夫子庙集会。当晚若有二流子、金手指破坏集会气氛,应天府当严惩不贷!勿谓言之不预也。”

朱元璋很大方的把元廷以前在南京建造的行宫借给李善长举办拍卖会,并且下了谕令,着内廷与拍卖会后将行宫改建、扩建成南京大剧院,以后专门用来举办各种拍卖会、大规模集会和盛大的演出!由于所有权是皇家的,所以想要用场地,可以,但是要交使用费!毕竟维护大剧院也是要花钱的嘛。因为是内廷主持,所以不好白用工部所属大匠,更不好征调劳役,朱元璋不敢开这个先例,他怕以后的皇家子孙滥用民力,所以他特别注明,这次所有参与营建的工匠民夫,内廷都会支付相应的酬劳,而且管吃管喝管住!

布告一出,南京城为之沸腾,征工报名点人声鼎沸,整日里都是人头攒动,一锅沸水一般,负责登记的小吏从三人到后来增加到三十人,应天府衙役更是被吓得半死,他们何曾见过如此场面?都以为刁民暴动冲击官府来着。直到后来了解情况,他们才加派人手勉力维持秩序,就这样,才算是把场面稳定下来。

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天家用人给钱!这是遇上明君了呀,不白用咱们泥腿子,爱惜民力。不仅管吃管住,每天还给十个大子的工钱,都够买两斗米了,哪儿找这么好的活儿去?不抢着报名给皇上效命,等着干嘛呢?读布告的秀才老爷可是说了,名额有限,先到先得,没看到狗日的赵二牛早就跑没影儿了?都是一个村的,谁不知道这小子向来机灵,没好处的事儿他从来不干,这要是去晚了可就真是吃屎都赶不上热乎劲。家住六合趁着春荒到城里打算在大户人家打短工的周小二,溜达到城关,一眼就看到同村的赵二牛闷头往城里跑去,正好奇间猛然被这个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了个晕头转向,不管三七二十一,转身拔腿就往报名点跑去,一边跑一边骂赵二牛不仗义,一点不念同村之谊,往城里跑都不知道提醒一下,怪不得同村的叔伯兄弟都不待见这家外姓人,这会儿去不知道能不能赶得上。

在这个开春之前的日子里,大家都在苦熬,泥腿子只能靠着野菜存粮过活,小地主也不敢放开肚子吃喝,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在这个时节里能过得舒坦的,满世界估计也就朱元璋一家子了。那些豪商巨贾因为朱元璋当吴王时期制定的一些政策,一个个过得胆战心惊的,生怕哪天成了砧板上的肉,哪儿敢满世界奢靡去。

节气没到,土地开荒根本不现实,此刻让农民们下地,只能是事倍功半。朱元璋一个无心之举,倒是创造出很多谋生岗位,而且一下子将用工待遇标准大幅提高,长远来看,对帝国是有好处的,因为最终惠及的是农民阶层,君不见去报名的有几个是南京城里人?不都是趁着春荒来城里谋生的乡下农民?城市建设必定需要一大批农民工,如果朱元璋付出的酬劳比不上种地所得,那么一旦开春,这些工地上的人必定会回流到农田,并不能形成用工的长效机制,工期必定会被耽误,损失那就大了去了。现在哪怕是开春了,必然会有一大部分农民工被优厚的酬劳吸引留下来。若说朱元璋不担心农田复耕被耽误,那是假的,所以他将用工人数做了限制,并且规定一家只用一人,不论男女都是只留一人!因为工地烧火做饭也是需要女人的,所以有女工名额。这样的话,即使有所影响,波及面也很小,不会影响整体大势。

朱元璋真正把希望寄托在的,是农学分院,是精耕细作,是杂交水稻!只待农学分院有所成果,亩产大幅提高,那时候必然会有大量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这些闲置的社会劳动力,既是资源,也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人一旦闲下来,就会惹是生非,二流子就这么来的。无恒产者无恒心,这些无所事事、整日里晃荡闲逛的人,最终的走向朱元璋用脚趾头


状态提示:第十一章 引领帝国潮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