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大逆转1906>第725章 中国参战,灭国舰队
部启动,并在很多地方布下水雷。同时将国内的大量陆军和国民警卫队调动到了西海岸。

阅舰式结束后,文德嗣在检阅舰“金鳌号”指挥舰上,公开宣读了对美国的宣战书。

文德嗣在宣战书中说道:“……美国已经走上一条的错误道路,他们不但给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带来了危险,甚至危及到了这个星球。科技的力量是用于改良人类的生活,而不是用来毁灭世界,人类的智慧不该被用来互相毁灭……现在是纠正这个错误的时候了!中国并非为了毁灭美国,我们对美国的战争,只是要让世界和平,纠正美国的错误做法。中国愿意与全世界和平相处,并与全人类共同实现文明的升华……”

宣战之后,所有收阅舰队立刻转向,这些军舰全都是做好了出征准备的,这次阅舰式其实也是一次出征仪式。这支庞大的舰队在东海中按照编制,重新集结为五路舰队。灭国舰队向美国方向驶去……

中国参战了!

同盟国和日本自然是欢欣鼓舞,小胡子在临时首都维也纳(柏林被崩了)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高度赞扬了中国的义举和文德嗣的悲天悯人。并宣布德国将负责清理美国的“走狗”英国(好惨啊,变成狗了),恢复欧洲的和平。

中国出手了,小弟们自然也不敢闲着。白俄、暹罗、波斯、阿富汗、土耳其、阿拉伯、埃拉西亚、亚美尼亚、库尔德、智利和巴拉圭,以及新入盟的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希伯来……等等,一共十余个国家纷纷对美国宣战。

美国上上下下都吓疯了,赶紧收回了绝大多数的舰队到西海岸去拦截,空中力量也派过去八成,至于东边的德日?那就管不了啦!

趁着不列颠岛上的力量衰减,小胡子下令发动第二海狮计划,准备登陆英国。同时,他命令德国地中海舰队和意大利舰队护送五万大军登陆葡萄牙。

葡萄牙直接就尿了。他们火烧屁股一样,赶紧宣布退出西约,并宣布停战。然而这并没什么卵用,德意舰队继续前进。

而日本也趁着大西洋舰队回国的时间,倾巢出动,他们护送一支庞大的船队从纳米比亚、安哥拉等背后登陆了。在完成登陆后,留下少部分护卫舰艇,其余大部分和人革联其他国家海军汇合后,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联合舰队,就这么浩浩荡荡的向美国东海岸开去。

如果从卫星上看,就会看到,一东一西两只庞大的舰队正在从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方向,向北美驶去。

………………………………………………………………

1o月7月,宣战后的第二天,中国公开向全世界直播载人航天火箭发射。全世界惊掉一片眼球。同时,中国非洲领地驻守的四个集团军共35万人,连同埃拉西亚帝国17万,以及阿拉伯、土耳其等中东盟国的28万多人,共75万大军从东非过境,向美国西非三州扑去。

中国的太平洋领地上的驻军开始四处出击,攻击一切能找到的美国军事目标。

于此同时,中国太空兵部队开始对美国各个重要据点发动轨道轰炸,只见密集的“流星雨”落下,美国全境到处升起爆炸的火球和蘑菇云。连续三天的轨道轰炸,一举摧毁了美国大部队核工业和武器制造工业。

1o月8日,中国北方舰队掩护安北军区3个师,渡过白令海峡,登陆阿拉斯加。战略轰炸机部队开始对美国境内进行轰炸。

1o月9日,“灭国舰队”分出一支分舰队,攻克中途岛。哥伦比亚向巴拿马宣战,他们是想趁机拿回巴拿马运河。

1o月1o日,“灭国舰队”到达夏威夷。此役中,圣物首次发威,用他们恐怖的55o毫米巨炮在15o公里以外,向着夏威夷要塞群发动进攻,它们使用的是重达37oo公斤的超重型穿甲弹,这种炮弹原本就不是用来对付军舰的,它们的作用就是用来敲乌龟壳的。

1o月11日,中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登陆夏威夷。

1o月12日,英国政府发生政变,首相丘吉尔被迫辞职。克莱门特?理查?艾德礼继任英国首相。同日英王召见了美国驻英大使与美军欧洲战区指挥官,悲伤地告诉他,英国已到了最危险的关头,已经无力继续与德国的战争了。现在英国能做的,就只有尽快并尽可能体面的退出战争。美国人对此无话可说。当天下午,英国向德国求和。

1o月13日,踌躇满志的小胡子下令德国所有舰队前往美国,声称这是社会主义阵营对资本主义的最后一战。同日,日军占领开普敦,南非投降。

1o月14日,灭国舰队与美国主力舰队在旧金山外海相遇,进行了一场海上决战。此役中,两艘圣物大发神威,以它们恐怖的火力和难以置信的防御力,歼灭了17艘战列舰和9艘航母,以及28艘重巡洋舰,17艘轻巡洋舰在内的上百艘舰艇。“旧金山大海战”几乎成为它们的个人专场。而且此役还将美国在西海岸的大部分空中武力清扫一空,到了后面连潜艇都出动了,它们甚至上浮后发射防空导弹。

歼灭了美国舰队之后,两艘圣物又开始了敲乌龟壳的表演,它们一个个的把美国那些海防要塞敲掉。

同日,墨西哥发动军事政变,原政府被推翻,新政府立即宣布退出西约,并对美宣战。

1o月15日,中国8万人登陆旧金山。同时,在太平洋美属领地也在进行登陆作战


状态提示:第725章 中国参战,灭国舰队--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