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网络游戏>唐朝那些事儿>第36章【起义】

尚让再狠,也只是面对着一些手无寸铁的弱民,不过是下得去手,面对着城外四周的大军,也只能皱着眉头想办法。

三十六计已经比对了三十五个,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害的老大黄巢不得不使出生存绝技----跑路。

黄巢前脚才从东门出去,程宗楚、唐弘夫、王处存就带着军队进了城,城里的百姓被义军的恶性吓的够呛,看见政府军到来,以为苦日子到头了。

没曾想,这些军队也是指着进城发财的,和黄巢的军队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照旧是抢、占、打、杀,其实这里面很大一部分人并不是士兵,

应该还有黄巢留下来捣乱分子与一些地痞流氓,很多时候他们才是带头抢的人!

如同老舍的《茶馆》里记录的情景,八国军队进城后,率先抢的倒是中国人。探子一把情况报上去,黄巢立刻后队变前队,回去。

唐弘夫、程宗楚死于乱军,王处存带着残兵狼狈逃出长安城。

当时的著名诗人唐彦谦听到唐弘夫被擒的消息,写了一首诗。报国捐躯实壮夫,楚囚垂欲复神都。云台画像皆何者,

青史书名或不孤。散卒半随袁校尉,寡妻休问辟司徒。

闻君败绩无归计,气激星辰坐向隅。

没有所谓的正义非正义,彼此各为其主而已。笔者曾经试图去分辨,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忠义,什么是应时而变。

没能够找出合理的例子印证自己的分析。黄巢愤怒于自己出城时,百姓都拍砖,而唐军进城时都拍手。

下令血洗长安!屠杀八万余人,哎!

历史上想找出一只没有屠过城的军队,有点困难。

不过,相比于后来淮西集团----秦宗权的杀人手段,如果黄巢只是一个极端报复的人,那秦宗权压根就不是个人。

黄巢再次入住长安后。节度使拓跋思恭、李孝昌率军队试图来捡漏,被黄巢一顿狠揍。暂时没有敢来找麻烦的人了。在黄巢看来,天下又恢复太平。

又可以搂着女人喝酒找乐子。只不知道有没有像清末的洪秀全把大小老婆聚到一块再搞几个无遮大会!

没有上门找麻烦的,不表示没有冒泡的。之前放任黄巢从采石过江的高节度使,凑了八万人,广发檄文,扬言要收复关中。手下的将领和家人告完别,做好了一切可能的心里准备。

天天等着命令出发。结果等到了一句时日不吉利,暂缓出兵。这高大帅不愧是传奇人物!出兵还要挑黄道吉日。

倒是这篇檄文----《檄黄巢书》成了经典。获“赐绯鱼袋”勋位,五品以上的爵位才可以佩戴。

其中有几句是骂黄巢的,骂的很到位-----况汝出自闾阎之末,起于垄亩之间,

以焚劫为良谟,以杀伤为急务,有大愆可以擢发,无小善可以赎身,不唯天下之人皆思显戮。抑亦地中之鬼已议阴诛,纵饶假气游魂,早合亡身夺魄。写这篇檄文的人-----崔致远,对后世的影响远比高大帅要大的多。

崔致远是现在的韩国,当时的新罗人,被韩国人称为“东国儒宗”“百世之师”。

12岁离家,随船来到当时唐朝的国子监做留学生,18岁考中进士,20岁做了溧水县尉。这简历真是牛的一塌糊涂。

任职期满后,因黄巢渡江北上。回不了长安,经朋友推荐做了高骈的幕僚。

很受高骈的赏识,次年五月写了这一篇檄文。而他在高骈手下的五年写就、整理的文集《桂苑笔耕集》,无论是史料还是诗文都不逊于唐书、《资治通鉴》。其实《资治通鉴》的史料和唐书没多少出入。好处在于记录的方式,是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便于读者理清顺序。笔者之前只读过新旧唐书,一轮下来,脑子是一个“懵”,事件对不上号!

后来用笔在书中的大事件处标注了公元纪年才算理清楚一点头绪,最近看了《资治通鉴》才知道自己是白忙活了。

编年体的史书的好处就在于将纪传体的史书按时间顺序给排列了。很像日记!

在古代那个用君主年号而没有公元纪年的操蛋岁月里,一千多年的大小事,愣是一件件的给你按时间顺序排好,也就不奇怪排个序要花十九年的时间了。老马同志真是劳模啊,这样的一干就是十九年!

看来再厚的岩层,不停的往下钻,都能给你钻出清水。

再说另一路军队李克用带着五万人马朝京城赶,苦于没有粮草,就拿出朝廷的诏书去向河东节度使郑从谠要,郑老担心他顺带着把自己的老窝端了,紧闭着城门,派人送了钱千余、粮千斛。这无异于抽了李克用一个耳光。

意思很明白,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要粮没有。李克用一怒之下放兵抢了一通回去了。

老郑派了部下论安率军防守,估计这老兄也知道李克用只是发泄一下怒气,没当回事,走个过场,就带兵回去了,郑老一看,这来得了,一怒之下灭了他三族。

要说这郑老真的很明智,从李克用后来的行为看,此时开了城门后,自己能不能继续活下去真是个问题。当然朝廷的事是耽误了,好在朝廷也习惯了。

末代的皇帝往往生活最可怜、下场最悲惨。

在这种形势下,很多握有兵权的人继续选择了观望,投降黄巢的,并不妨碍和朝廷暗通款曲,私下里忠于朝廷的,表面上还是向黄巢称臣。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在他的带领下,逐渐打破了局面。这


状态提示:第36章【起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