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网络游戏>唐朝那些事儿>第26章【李克用】
逆击郓军,朱温这才逃出生天,不过汴军李璠等人战死。

汴军的实力并没有因小挫而受损,十一月,朱温让朱友裕攻濮州(今山东鄄城北),一战破城,擒归濮州刺史郡儒。得到濮州,朱温就可以对朱瑄盘踞的兖郓地区实行两面合围。朱瑄知道朱温不好对付,老实了许多,朱温腾出手来。移军东向攻取徐州。

朱温的痛苦就是李克用最大的快乐,上原驿的奇耻大辱李克用永远都不会忘记,可朱温哪是这么好灭的,朱温还想灭他呢。李克用身边邻居也不少。幽州的李匡威、赵州的王镕、定州的王处存,这帮人个个野心勃勃,没个面瓜。不过还没等李克用对他们动手,自家后院就起了一场大火,点火是的李存孝。

前次李存孝因救潞州有功。却只得了个邠州刺史,极为不满,暗中谋叛李克用。加上蕃汉马步都校李存信屡在李克用面前构陷李存孝,李存信受宠程度渐超李存孝,所以李存孝对李克用特别的失望,跟这种人混江湖,到底来恐怕逃不到一个兔死狗烹。

李存孝后改任邢洺留后,有了邢、洺、磁三州之地,觉得有能力单飞了。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十月,李存孝通款成德军节度使王镕和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倚为后援,复又上表长安,请以邢洺磁三州归复朝廷。李晔多了三州的地盘,自然高兴,拜李存孝为邢洺磁节度使。李克用得知李存孝居然敢私通王镕和朱温叛变,又惊又怒。

唐景福二年(公元893年)二月,李克用以王镕私纳叛将为名,大发河东精锐来攻王镕。河东军攻到天长镇(今河北井径西)时,王镕派三万赵军来战。河东军在叱日岭下大败赵军,斩首万级。因为连年战乱。百姓四逃,征不到军粮,河东军只好腌死尸充饥。吃了人肉,河东军精神大好。直扑镇州而来。

李存孝率本部人马进入镇州,和王镕共同守城。不过双方实力悬殊,王镕忙向朱温求救。此时朱温正全力对付时溥,实在腾不出手来,便写封信去吓唬李克用:“虎旅十万,顿留邺下。只要你敢过来,小心你的狗头。”李克用知道朱温这是糊弄他,回信骂道:“泼皮!少糊弄你家老爷。真有十万兵,我就早发现了,别说废话,你真有本事的话,那就过来决一死战。”

王镕见朱温不济事,只好转向幽州节度使李匡威求救。镇、幽互为唇齿,当下就率兵来救王镕。李匡威刚出幽州,他的宝贝弟弟李匡筹就把幽州给占了,自封为幽州留后。李匡威曾经酒后奸淫过弟媳张氏,所以李匡筹恨透了哥哥,趁势绝了哥哥的后路。

李克用得知李匡威狗拿耗子,只好撤军。李匡威对王镕有救命之恩,王镕也没忘了他,厚酬二十万金帛,将李匡威打发回幽州。李匡威刚行至深州(今河北深县),晴天霹雳传来,李匡威差点晕倒,大骂弟弟无耻下流(你也不比李匡筹有耻上流)。没地方去了,怎么办,李匡威只好上表朝廷,请归长安。

因为李匡威的名声太臭了,长安百姓听到李匡威要来,都惊呼:“金头魔王来了!”纷纷逃窜山谷避难。朝廷自然也不喜欢这个煞星,不理他,李匡威成了流浪狗,正哭呢,王镕知道情况后,觉得李匡威还有些用处,至少能帮他守城,便派人来迎李匡威入镇州享福。李匡威羞羞答答的去了镇州,王镕倒很客气,以父礼事之,这年王镕也只有十七岁。

李匡威救过王镕,王镕自然要厚待李匡威,当然如果朱温当时要出了兵,李匡威可能还不会落到这步田地。朱温如果不是因为时溥还盘踞在徐州,早就过去救王镕,朱温非常清楚,以河东的实力,如果再拿下成德军,朱温以后对抗李克用会更加吃力,所以朱温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攻下徐州。长子朱友裕奉命围徐州,时溥联络朱瑄前来相救,朱瑄派朱瑾来救时溥,刚到徐州被汴军打了回去,朱友裕为了保存实力,纵朱瑾逃去。

朱温的义子朱友恭告发朱友裕放走朱瑾,朱温大怒,派人去调庞师古去代替朱友裕,然后准备重惩朱友裕。没想到送信的人居然把调令传给了朱友裕,朱友裕知道父亲的脾气,一旦较了真,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他。吓的带着两千骑兵逃往砀山,藏到了大伯父朱全昱家中避难。事情被朱温夫人张氏闻及,张夫人心疼儿子,便遣体己人去砀山把儿子召回来,让朱友裕给父亲认个错,也就行了。

朱友裕有母亲撑腰,便放了胆回到汴州,伏地哭泣请罪。朱温怒气未消,命人推出斩首。张夫人急了,甚至来不及穿鞋子,光着脚跑到堂下,抱住朱友裕哭言:“你如果怕死,还敢回来?单身请罪,可见你绝对没有反心。”这话明显是说给朱温听的,朱温想想,也确实如此,朱友裕真要反心,绝不敢回来,加上父子天性所出,夫妻感情摆在这,只好作罢,出朱友裕为许州刺史。

朱温从两年前开始拿时溥开刀,直到现在,依然没有拿下来,朱温不想再等下去了,夜长梦多。唐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四月,朱温下令让庞师古抓紧时间动手。时溥这几年和朱温大打出手,结果越打越蔫。时溥拉下脸皮向朱温请和,朱温和时溥也没有私人恩怨,他要的只是徐州。朱温告诉时溥:“我可以不杀你,但你必须离开徐州,让朝廷给你安排个地方。”

四月,时溥答应了朱温的条件,朱温上报朝廷,李晔以宰相刘崇望来镇徐州。可时溥随后又后悔了,觉得


状态提示:第26章【李克用】--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