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李克用不能不首先提到中晚唐时期的藩镇,否则你就不能理解为什么把李克用这么一个大军阀赞扬为大唐帝国的英雄。其实历代史家们对李克用早有定论,所言无一不对其褒奖有余。还是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旧五代史》在评价李克用生平时说:“武皇(李克用)肇迹阴山,赴难唐室;逐豺狼于魏阙,殄氛祲于秦川;赐姓受封,奄有汾晋;可谓有功矣。”
《旧唐书》编撰者宋祁说:“至克用逢王室乱,遂有太原。虏性惇固,少它肠……是时、提兵托勤王者王族。然卒亡朱氏、为唐涤耻者,沙陀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李克用因平(黄巢)乱有功,皇帝把太原赏给了他(河东节度使)。他的性格爽直惇朴、没有什么花花肠子。每当皇帝遭挟持的时候,李克用总是以皇族的身份率兵勤王。最后灭掉朱梁、为大唐雪耻的人就是沙陀人。
《资治通鉴》的编撰者之一的范祖禹说:“李克用有复唐社稷之功……僖、昭之时,惟李克用最为有功。虽尝跋扈、而终不失臣节。王室可倚、以为藩捍。使太原之势常重,则诸镇未敢窥唐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僖宗和昭宗的时代,在诸多藩镇里,惟有李克用是捍卫中央功劳最大的人。虽然他有时候专横跋扈、对抗朝廷,但始终没有失去臣子的气节。他是大唐皇室足可以信赖和依靠的核保护伞。假如李克用的太原军事集团一直保持雄厚实力的话,那么就没有哪一个藩镇敢于打大唐江山的主意了。
在中国历史上、藩镇现象是唐朝独有的现象,可谓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
据我所知、有不少人不喜欢唐朝,这其中除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之外,大多数不喜欢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不伟大、不光荣、不正确;也不是因为它武力不强、疆域不辽阔、经济不发达;而是因为太血醒!
当一幕幕藩镇喋血、巅峰帝国在内耗中一步步走向衰亡的画面在脑海中闪过的时候,我相信每一位唐粉(姑且以此作为唐史爱好者的通称)都会由衷的有着和陈子昂先生同样的心情。
有人把唐藩镇比着春秋战国,也有人把它比着西汉诸侯国,还有人把它比作北朝的五胡十六国。对持有上述观点者、我不能不深表遗憾。同时我觉得是骡子是马、有必要拉出来遛遛,看看它们之间究竟是一样、还是不一样?
咋一看、春秋战国与唐藩镇是有点相似,其根本区别就在于社会制度的不同。东周列国是由周天子分封给自己子孙的、名正言顺的诸侯国。王位世袭。所有大大小小的国家都具备作为一个国家所应该具备的一切国家机器,即所谓“麻雀虽小、五脏具全。”各诸侯国不必对周天子承担什么义务,只需要每年按惯例派人去问候一下,再包个压岁钱啥的。周天子就心满意足了。所以东周列国是属于分封制。
到了战国时代、已是七国争雄,周天子这个摆设也可以不要了,那是一个跟五代十国完全一样的乱世。(晚唐与五代十国的区别容以后再说)
西汉诸侯国禀承了刘邦在白马盟约中定下的规矩,“非刘氏不王”国王清一色是刘氏子孙。异姓王如韩信、彭越、陈狶、英布等全让刘邦、吕后宰杀殆尽。刘姓诸侯王与东周列国倒是有几分相似,但自从汉景帝任用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各诸侯国便今非昔比、可怜巴巴了。不仅兵员受到限制,连刺史一级的地方官也有中央政府委派,所以西汉诸侯国只能算是半分封制。
至于北朝的五胡十六国,那是北方各草原民族瓜分了西晋的结果。它们与东晋北南对峙,按社会制度来划分的话,那就是像毛常说的、像清末那样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为了避免使读者的心一直悬着,我还是先用简洁的一句话回答上集提出的问题:唐藩镇的属性是——中央集权郡县制,与春秋战国、西汉诸侯国、五胡十六国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什么这么说呢?为理清这条线索,先的从节度使的形成说起。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担任节度使的人是大唐名将薛仁贵的儿子薛讷。长辛元年(701)十二月、武则天任命薛讷为幽州经略节度大使,任务是防范突厥和契丹、奚。
谁说“官二代”“富二代”都是纨绔子弟?薛讷一点也不纨绔!史书评价说:“(他)沉勇寡言、其用兵、临大敌益壮。”关于他的光辉事迹。不是本文的重点,在此不再赘述。
景云二年(711)也就是唐睿宗李旦即位的第二年,朝廷任命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这是继薛讷之后的第二个节度使。
凉州在今天的甘肃省境内,从这里往西北方向是河西走廊,东部和北部是一片连结内蒙古的浩瀚的大漠。河西镇的治所设在凉州,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扼守于古丝绸之路通往内地的咽喉,其战略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
唐玄宗开元年间,全国共设置了河西、陇右、范阳、平卢、剑南、朔方、河东、安西、北庭、岭南十大节度使。这十大节度使所掌握的兵力少则二三万、多则十几万不等。管辖着数个乃至十几个州县,是军镇的最高军政长官。
很像今天中国的十大军区,不同的是大军区司令只管军事、不管行政。这十大藩镇全处于中原与各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各藩镇辖区之外便是大唐中央政府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