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凭借着他的才干在朱温手下干得极为出色。不久,又将出使长安的重任交给了李振。
朱温将他发展的重心放在了中原一带。为了跟长安城中一些和他关系不错的大臣联系紧密一些,他便派李振前去。他在汴州长安之间来跑动,及时掌握朝中的动向,为朱温掌握唐朝的大权做准备,为朱温以后称帝扫清障碍。
此时控制唐朝政权的仍是宦官,即神策军中尉刘季述。刘季述正准备着废掉唐昭宗,换成一个小皇帝,以便于控制,方便自己专权。可是他又害怕一些大的地方势力出兵讨伐他,需要寻找支持者。于是他想到了当时势力最大的朱温。恰好朱温也派李振到了长安,刘季述便派同党程岩和自己的侄子刘希贞去试探,想和朱温联合共废唐昭宗。
程岩先去见李振,对他说,刘中尉让他的侄子来商议大计,想拜见朱将军,请您转告,促成此事。等他们一同见到李振时,程岩又抢先说道,皇上性情严厉又很急躁。宦官们害怕他和大臣们联合起来,他们的灾难临头了。因此,大家想和刘中尉一道废黜皇上,程岩等人想同心协力和你们合作。共同安定天下大局。现在先将实情告诉你,请你告知朱将军,请跟他们一同谋划造反。
李振听了,并没有答应他们,对这些扰乱朝政,败坏纲纪的宦官他早就恨之入骨。正由于他们的专权。才使政治更加腐败,才导致像他这样有报国之志的人无法通过科举考试,为国效力。
李振对他们严厉道,以百岁之奴侍奉三岁之主,你们竟然要做这种祸乱国家的不义之事。废黜君主乃是不祥之举,他不敢参与其事。况且梁王以百万之师匡辅天子,尊崇圣上还犹恐不及,怎敢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你们还是再好好考虑考虑吧。
刘希贞听了李振这一番训斥,说不出话来,沮丧而去。李振之所以敢这样大胆斥责,是因为他知道刘季述他们害怕朱温手中的重兵,不敢对他怎么样。刘季述既然找他来商议,就说明他们害怕以后朱温借此事讨伐他,所以才先来试探朱温的意图。李振看透了他们的心思,所以才敢毫无顾忌地斥责他们废黜皇帝是不义之举。
不久,李振便离开长安,回到汴州向朱温述职复命去了。
李振这时刚到陕州,听到昭宗被废的消息后兼程赶回汴州去见朱温。陕州就是今天河南三门峡市。朱温刚从外地回来,面对这种形势也有些犹豫不决。这时,刘季述又派他的养子刘希度赶到了汴州继续游说朱温和他们联合。刘季述让刘希度转告朱温,愿将唐朝江山社稷全部转交给朱温,同时,又加派亲信供奉官李奉本等人拿着伪造的太上皇诏书给朱温看,以此表示是太上皇的旨意,并非他们私下谋划的。
朱温见到后,更加犹豫了,本来他就有了废唐而代之的想法,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如果这时伸手过去,也许真的如愿以偿了。但狡猾的朱温又害怕其他军阀借机讨伐他,到时胜负又难以预料了。但这次机会如果轻易错过,不知以后的良机又要等多长时间。左右为难的朱温真不知如何是好了。
李振看朱温犹豫不决,便明白了他的心思。劝他说,自古内廷发生变乱,都是助就霸业的难得良机。现在这些宦官幽禁侮辱天子,大王如果不去征讨,就难以服众,号令诸侯了。这时,刘季述的哥哥、监军使刘重楚和旧宰相张浚等人也赶来劝说朱温。他们说和宦官们一同起事容易成功,而且也能遂己心愿。只有李振坚决反对,他说,行正道则大功勋可立!
朱温听了幡然醒悟,厉声说道,张公劝他和他们一块共事,原来是想依附他求得宰相当啊!于是和李振定计将使者李奉本等人囚禁起来,然后由李振即刻赶赴京城,和宰相崔胤谋划,联合孙德昭等将领诛杀了刘季述等人,拥立唐昭宗复位。关于诛杀刘季述被杀的故事,宣宗父子有关章节已经详细介绍。
昭宗复位的消息传到汴州,朱温十分高兴,将李振从长安召回来。回到汴州,得到朱温充分肯定。朱温说,爱卿所谋的意思正是他的本意,连上天都知道他的心。
李振这次做得相当果断,充分展现了他出色的政治谋略,连一向自以为多谋的朱温对他也刮目相看。从此,朱温对李振更加器重了,李振和敬翔一样成了朱温的左右手,对他的争霸事业起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说完李振,还得说一个人,叫郑遨。他是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特意点名两位隐士之一,另外一位叫张荐明。郑遨是河南滑州白马人,朱温杀了许多士子的“白马驿事件”就发生在他家乡。他从小好学,文章写得非常好。昭宗时期,进士不第,见天下已经大乱,想“拂衣远去”,跟妻子孩子商量,跟他一起隐居。妻子说,你以为隐居就好了?他便离家到山中当道士了。他的妻子多次写信,要他回家,他看也不看,扔到灶坑里烧了。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