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有姓的:
第一位: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史书无传。在此之前仅出现过一次,即两年前,公元694年,随武则天的情人、江湖货郎冯小宝(薛怀义)出征过突厥,不过,只是出去转了一圈,没遇到敌人,就班师了。
第二位: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史书无传。在此之前出现过两次,一次是率军前往大西南,去接应降服的吐蕃曷苏部;一次是去岭南镇压蛮獠的叛乱。
第三位: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唯一史书有传的。与李谨行同为靺鞨酋长,史载其人“骁勇善射”,是此次出征契丹中唯一善战且具有丰富对蕃夷各族作战经验的悍将。
第四位:司农少卿麻仁节,史书无传。从官名上可以得知,这是个农业部的副部长。武则天为了架势,真是什么人都敢往里凑数。
……
其他的人,就全部包含在“等等”里面了。
这是一份让人担忧的名单!
里面唯一有作战经验的也就是张玄遇和李多祚二位。
张玄遇的级别很高,应为大军主帅之一,庆幸的是他曾经亲自率兵出征过,虽然结果不得而知,至少对军旅之事有所了解。只是,从故事的发展来看,他不是个称职的主帅,甚至,他都不配做这个主帅。
李多祚,需要重点介绍一下。
“百战余雄”李多祚
姓名:李多祚民族:靺鞨族
生卒年:654年—707年
仕途履历:
生身即为靺鞨一部酋长、
687年33岁:左鹰扬大将军;
694年40岁:右鹰扬卫大将军;
696年42岁:左威卫大将军;
……
主要功绩:配合黑齿常之大破突厥,肃清漠北;做为大军主帅,成功镇压与契丹合称“二蕃”之一的室韦之叛乱……,目前为止,李多祚的功绩仅仅是这两方面,但是相对于他以后的功绩,胜突厥、败室韦可以忽略到甚至不提。只不过要注意,那是以后,不是现在!
有丰富对蕃夷作战经验的李多祚及其余27位大将,似乎,这支武周朝的征讨大军将会凯旋而归!
看着盔甲鲜明、赤旗如潮、遮天蔽日的大军,武则天信心十足,她相信,这支大军一定能够击败契丹,击败一切胆敢蔑视女人权威的敌对势力。
为了更加解气,同时,也是为了一个好的兆头,她决定,改李尽忠为李尽灭,孙万荣为孙万斩!寓意不错!可惜的是,从后面战事的发展来看,她好像改错了,她应该改成“尽灭李”、“万斩孙”,似乎才更能准确地表达她的意思。
大军往契丹方向出发了!
契丹方面
在新城前线苦恼的孙万斩(孙万荣)不再苦恼了,火速撤兵,他要与李尽灭(李尽忠)赶紧商议破敌之策。虽然大唐现在是内外俱伤的一只病虎,但发起威来,照样不容小觑!
更可怕的是,这只病虎的驯兽员是只母老虎!
虽然我契丹号称拥兵“十万”,但实际上只有区区数万人马,对方又有李多祚等善战悍将,正面交锋,契丹肯定不是对手。
以少如何胜多?以弱如何胜强?
唯有:伏击!
伏击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常用战术之一,在敌强我弱形势下,为弱者首选的歼敌方式之一。具体分为两种,待伏和诱伏。
所谓待伏,通俗讲是被动的伏击,就是说侦察到敌方出动的时间和必经之路后,预先设下埋伏,待机歼敌;
所谓诱伏,通俗讲是主动的伏击,就是说我方选择好伏击地点,然后采用诱敌之术,把敌军引诱到我预设战场,待机歼敌。
理论上看起来很简单吧。可实际操作起来就不是简简单单“伏击”俩字就能做到的了。准确的时间、合适的战场、骁悍的先锋以及正确的诱敌之策……
作为文化落后、不谙兵法、只有蛮力的蕃夷契丹来说,这对指挥官的军事素养要求很高,他们能够做到吗?他们能够抵挡住这只庞然大物吗?公元696年,大唐则天皇帝万岁通天元年,十月。
河北道,魏州(今河北大名)。
66岁的彭泽县令狄仁杰在接到朝廷让其担任魏州刺史的调令后,马不停蹄、日夜兼程,长途颠簸千余里,总算来到了魏州境内。
从小小县令升官到刺史,狄仁杰并不会感到意外,因为这不是升职,而是复职(的过程)——四年前,贵为宰相的狄仁杰被来俊臣陷害,贬为彭泽令。
让狄仁杰感到意外的是,此时正是硕果满枝、田野金黄的秋收时节,田间地头竟然无人劳作,不但田间地头,就是路上,也鲜见行人!
甚是蹊跷!发生什么事情了?人都去哪里了?
诸位不要激动,这不是侦探悬疑不是电视剧《神探狄仁杰》,更不需要“元芳”前去查看案情!
狄仁杰一行人火速赶到魏州,在魏州城下,狄仁杰找到了消失的百姓。壕沟内外...公元694年八月中旬,大唐,河北道,幽州境内。
武周的“二十八将大军”正在急速行军,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契丹主力。
在行军至幽州时,他们遇到了数百名从营州败逃回来的唐兵,这些唐兵给大军提供了最新的敌情信息:契丹正闹大饥荒,灾情严重,活不下去了,造反也是迫不得已。只要朝廷大军一到,他们就会立刻投降。
张玄遇经过分析,认为这一信息的可信度很高,因为现在契丹饥情属实。
于是,张玄遇下令:大军加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