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寒门枭臣>第二四九章见识

孙定不是心存卖弄,而是有真材实料,让李茂拿出地图,分别落在了真定府和大名府的位置上。

“大郎,真定府紧邻辽国,如今辽国国力衰弱,皇帝昏聩无为,举国上下暮气沉沉,如果我猜测不假,辽国契丹人只会走下坡路,再无中兴的可能,这对大郎来说是下一个攫取军功的好地方。”

孙定随后又指了指大名府北边,“这里靠近滨海,有盐税巨利,如果把贩私盐的源头掐断,起码钱财方面再无忧心的可能。”

李茂第一个把真定府排除了,孙定的见解的确很有前瞻性,辽人确实快完蛋了。

可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且不说契丹人出了个延续国祚的耶律大石,单单是和女直人打了败仗的辽兵,仅仅一万多人就把大宋的十几万兵马收拾的七零八落,真定府,绝不是个好去处。

倒是孙定说的大名府附近,很有潜力,尤其是盐,几乎可以当银钱来花,而且他想的更加深远,滨海地区,可以发展水军啊!

大宋面对西夏也好,辽国也罢,甚至是迅速崛起的女直金国,战斗力一向被人诟病。

不过大宋的水军是一大优势,如果大力发展水上力量,起码自保绰绰有余,实在混不下去,还可以跑到南方继续逍遥啊!

和孙定的一番畅谈,二人彼此心里都有了数,知道已经成为能够交心的人,李茂再不避讳顾忌,把对女直人的担心说了出来。

孙定没想到李茂不担心眼前的战事,不担心一直横亘北方的辽人,却对没怎么听过的女直人高度重视。

直到李茂把女直人已经崛起的消息告诉孙定,并且直言女直的完颜部已经趋于统一,而完颜阿骨打又是雄才大略之主,他才和李茂的思维处在一个频道上。

一夜长谈后,大宋兵锋直抵宥州城下,各种样式的攻城器械准备就绪,做好了充分的进攻准备,随着宋军的集结,城头上的西夏军也多了起来,影影绰绰的晃悠着。

“李大人,童太尉召诸位大人去中军议事。”

天使又来了一波,带来的并不是好消息,辽国调停的使者分做两路,一路已经到了京城。

每当西夏和大宋交战的时候,辽人都把自己摆在裁判的位置上,极尽可能的捞好处,对调停西夏和大宋的争端十分热心。

大宋不能不重视辽人的态度,和西夏交战数十年,已经耗费巨大,实在没有精力再和辽人开战,答应辽人的调停是唯一的选择。

但是因为两次大战,宋军占尽上风,这里面可以操作的空间很大,如何把利益最大化是童贯目前需要考虑的事情。

赵佶的圣旨内容分做两部分,前面褒奖了童贯和宋军将士,金口玉言许诺加官进爵。

后面则是叮嘱童贯,这次一定要见好就收,原因除了来自辽人的压力,大宋的后勤也有点跟不上了,十几万人马的粮草辎重,无异于天文数字。

原本士气高涨的宋军,听到天使宣读圣旨,心里的小火苗好像被一盆凉水浇灭,别提多失望了。

童贯把诸将的表情看在眼里,让天使退下后,沉吟一声道:“官家的旨意虽然是罢兵议和,但宥州之战必须打,打完了再跟西夏人谈判。”

童贯的这个决定无疑更合宋军将士的胃口,低落的士气再度高涨起来,虽然一战灭国不可能了,但拿下宥州甚至平夏地区,也是大功一件。

大家的想法都很简单,只有吃到肚子里的才是肉,如果和谈,到嘴边的鸭子很有可能飞了,那才更加郁闷。

童贯很满意众人的状态,一锤定音道:“攻城器械已经都准备好了,诸位做好准备,随时攻城。”

李茂见童贯准备“散会”,急忙出列道:“太尉大人,攻城虽然是眼下第一要务,但也必须防备西夏人的援兵,西平府灵州等人,西夏人最少也能拼凑两万骑兵,不可不防。”

盐州虽然已经是一座空城,通向灵州的道路阻塞,但西夏党项人可是马背上的民族,天知道会不会来个迂回救援,李茂此言一出,众人皆点头不已。

童贯考虑了片刻,“由刘法刘大人带兵向西,一来是防备西夏人的援兵,二来可以趁势拿下古骨龙,在西夏人的基础上修筑城池。”

这是之前东西呼应的战术,但由刘法主持,更能确保万无一失,并且在不得不谈判的情况下,给西夏人更多压力,给大宋争夺更多的利益。

刘仲武也不是善茬,提出尽可能的坚壁清野,让宥州乃至石州成为孤城,至于党项人的部落,牛羊,自然是能抢多少就抢多少,还可以弥补军资的不足。

童贯偏袒李茂,将刘法和刘仲武调离,目的是让李茂的功劳更加突出,并且也有意扶持种师道折可求等人,西军,也到了该新陈代谢的时候,和刘法等人相比,更年轻的种师道等人更值得他笼络。

李茂猜到了童贯的想法,心下不禁有些火热,按照这个趋势,此战结束他以军功升官,外放经略州府做个小相公的可能性非常高。

当然必须提前和童贯通气,否则万一童贯自作主张给他谋个京官,那就太糟心了。

既然是准备攻城,李茂把那些基本上不会投降又有伤在身的西夏军驱赶到阵前,这不是他冷血,而是给俘虏一个痛快。

看到宋军驱赶着两千多衣不蔽体的西夏俘虏充当攻城先锋,宥州城头的西夏军无不破口大骂,宋人把同袍当做人肉盾牌来用,他们是射还是不射?这是一个左


状态提示:第二四九章见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