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那里呆站,不成叫驸马伯父等你”,忽地,村街上有人叫道。刘洪起与那老者连忙跑了过去。村街上列了几十骑,为首的是总兵杨御蕃。刘洪起跨上一匹肚子鼓鼓的大马,那向导则骑上一头驴。杨御蕃喝了一声起!队伍便向北行去。在马上,刘洪起回身问道:“此去二十里,可有一处叫庄圩子的村子?”。骑驴的老农回道:“周遭数十里并无姓庄的人家”。
闻言,刘洪起看向张国纪,却发现张国纪,王昺都在看着自已。刘洪起道:“木有本水有源,前有车后有辙,梦中之人想家,欲借学生的眼去看看,此人的家却是数百年后的家,只是地方还是这块地方”。杨卸蕃引马在后,闻言一惊,他回身喝道:“距我十丈远,大人们有机密商议”。他身后骑兵闻言,纷纷止住了马。
晌午时分,钟离国君墓以北二十里,刘洪起望着莽莽荒野,萋萋杂草,引马静伫。过了片刻,张国纪小心问道:“那庄先生的老家是个怎生模样,还需说仔细些”。刘洪起道:“三百年后此间将堆出一个大丘,名曰庄圩,比祖陵还高阔,以御水灾匪患。大丘周遭是数十丈宽的泥塘,泥塘中央有小岛,鸭鹅常遗蛋其间,大丘南边的青砖墙上,用石灰上书人民公社好,富家的红砖墙上,上书计划生育好”。说罢,拨转马头,怏怏回程,旁若无人,将王曱昺与张国纪没意识到刘洪起的失礼,只是引马跟随,王昺道,先生时才说的土丘,莫非与祖陵风水有关?刘洪起道:“莫要猜度太甚,一缕乡愁罢了”。张国纪试探道,先生回不去了?刘洪起道,回不去了,早就回不去了。闻言,张国纪与王昺对视一眼。他们却不知道,刘洪起早就回不去了一语,指的是2016年的庄士,回不去2005年,去见那个沉默的姑娘。当然,2016年的庄士,更回不去1984年,去温习那田野上的铃铛花。
骑队原路返回,一路荒凉,荒村中的屋舍倒塌了许多,未倒塌的都没了屋顶,或少了一面墙,这些房舍荒废已有数十年。十字路口前,一个双眼深陷的盲人,守着一只空碗,念道:小竹杆,靠南墙,三四岁上没了娘,就怕亲爹娶后娘,后生孩叫梦良,梦良吃稠俺喝汤,端起碗,泪汪汪,俺爹问俺哭啥哩,俺说碗底硌得慌。
杨遇蕃从怀中摸出一块碎银子,当地一声扔在碗里,又从碗里弹了出去。那盲人连忙伸手在地上乱摸,说着感激的话。骑在驴上的向导叹道,一对黄鹅闹东京,生儿育女一场空,生下儿子随妻走,生下闺女随夫行,撇下老娘孤零零。说的却是他逃荒要饭的往事,一家人彼此不相顾,他先是带着儿女逃荒,老娘小脚走不动路,只好撇在家里饿死。逃到半道,女儿送人,老婆跟人跑了。驴上的老者沉浸在往事中。一路行人绝少,这里是怀远县地面,与凤阳隔着淮河,在凤阳的西北方向,早在几十年前的万历时代,这里的地亩便成荒原了,地里长满了野草。凤阳附近的百姓,多是二百多年前朱元璋从苏州迁来的,当时迁来了四万户,十几万人,东边的五河县甚至还从广东番禺迁来三千户。贫富的最大原因是文化,在后世,这里的农民有点钱就想着盖瓦房,再有点钱就想着盖楼房,鼠目寸光,胸无大志,所以一直贫因。但是,他们是苏州人的后代,只是几百年下来,苏州的商业文化早被质换。
终于,刘洪起勒住马,骑队也都停了下来,刘洪起放眼四顾,道:“这许多荒地,官军大集,为何不囤田,不招集流亡?”。却无人应答。见无人回话,刘洪起抛下一句老米饭捏不成团,便打马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