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通宝赶紧拿了起来,一看这信竟然有六封,每一封的信面上都明确的想着名讳,其中五封是给在场的这五个人,有王爷的尊讳,那命令似的口吻让人感觉到一种熟悉的亲切。
而第六封则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封口用火漆加了印,信封上的字更是恭谨:呈叔父敬国公杨存亲启,杨家罪人不孝子侄杨术敬上。
杨家罪人,不孝子侄,这八个字可谓是触目惊心,在场的五人无不是心里骸然,不知为何一向自负的王爷为何会用上这样的字眼,要知道这八个子合起来可以说是罪大恶极,身为杨门之首的他为何有这样的自责。
这封信是个迷,谁都想知道里边的真相但没人敢去询问半句,甚至可以说都有些害怕知道里边那些让他们震惊得瞠目结舌的事情。
这封信看来得亲自交到敬国公手上了,因为没人敢去忤逆王爷的意思,哪怕是处于这种进退难两的境地之中但只一看封口上的火漆印,谁都明白这封信里的内容不是他们所能知道的。
五人明智的分散开来,迫不及待的拆开各自的那封信看了起来,这一看上边的字字珠玑个个都是面色阴晴不定,有震惊有恼怒,一时面色都是阴晴不定显得很是惊诧。
有些事毕竟是臣下所不能知道的,或许是涉及到了自己的愚忠与怯弱所以杨术的表达没有言无不尽,不过最少也清晰的向这五人传达了一个完整的信息。
镇王一脉在皇家的迫害之下绝后,其他各脉亦是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而此次新皇登基以后杨家也是处处受尽排挤。镇王一脉断然不能无后,他杨术不愿成为杨家的罪人,背负上不孝之名让杨门镇王从此断子绝孙,所以他决定将镇王之位禅让。
信中言明现在皇族内斗,不管哪方胜出最后都不会善待杨家旧臣,即使是双极旗的士兵投诚也少不了当炮灰或许是秋后算帐的命运,所以命他们不必再听从朝廷的凋令,从杨术战死的那一刻死他们就务必听从新的杨家之主的命令。
皇家百年来的迫害,看字面似乎云淡风轻,但看到这的时候谁不是触目惊心,恍惚间几乎能看见这每字每句里包含的血腥。
这四万兵马是他为了赎罪而留下来了,这一代的镇王辜负了列祖列宗成了不孝子孙,而这支兵马的留存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忏悔。
最后杨术的语气几乎是恳求一样,一是要他们能誓死追随新的杨门之主,因为从现在他们是杨家的双极旗而不再是隶属朝廷的大军,朝廷半分粮草都不肯援助的行为已经寒了这五人的心,这一点杨术早有预料所以倒是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去。
而最后不知道王爷何来的自信,告诉他们不必费心敛尸之事,因为不管是杨家军还是契丹蟊贼都找不到他的尸首,敛尸之事包括他的大仇都会有人来报,眼下这四万兵马不可再杀上西北,要尽一切能力保存杨家军的实力,以让新的家主有更多的力量保证杨家的不衰和崛起。
五封信上的内容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杨通宝的信上透露的信息更多一些而已,五人看完后无不是面露凝色,按照先前养成的习惯各自将密信烧掉后却是不约而同的沉吟下来。
信上的内容可说是石破天惊,一字一句那诡异的情况都让他们震惊无比直到现在都平静不了,尤其是皇家对于杨家的迫害,不只是夺权更是要断人血脉,那种道貌岸然下的阴毒着实是让人毛骨悚然。
想想王爷字里行间的凄厉,谁能想象到要隐忍那份仇恨需要多大的定力,在这样的前提下他让这四万军马从此叛变朝廷似乎也无可厚非。
“没想到啊,我杨家百年的忠心耿耿却落得如此下场。”黄阳羽凄厉的一笑,万万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的结果,原来将王爷逼上绝路的除了他自己的高傲外还有皇家对于杨家的迫害。
“走兔死,走狗烹么?”方忠平忍不住拍案而起,恼怒不堪的骂道:“杨家百年来忠心耿耿,双极旗从上到下更是为朝廷出生入死,平定内乱安抚边境的大小战役百年来都没停过,死了多少人连我们自己都记不清,朝廷如此混帐难道不怕寒了人心么。”
“功高震主啊!”彭武唏嘘的摇了摇头:“皇族既然如此敌视我们杨家,眼下皇族内斗不管谁胜谁负最后都不会放过没镇王坐镇的杨家,王爷的顾虑是对的,现在我们已经被逼到了峰口浪尖之上,再傻乎乎的做忠臣贤将的话恐怕谁都没好下场。”
京城的形势,现在朝廷的态度谁都心里有数,这些信已经让四位将军彻底寒了心,沉吟之时同时把目光看向了杨通宝,心里清楚王爷竟然把事情托付给他,那想来他的那一封信里应该有王爷留下的良策奇谋。
眼下这四万大军何去何去极是迷茫,最重要的是得知道王爷说的继承者是谁。
那信上虽然没多说什么,但他们心里已经清楚身为传承下来的嫡系他们也落不了好的下场,所以叛变之心坚定,对于朝廷他们已是心灰意冷,唯一的奢求就是传承者会是个不逊色于王爷的不世枭雄。
杨通宝还没从禅让王爷的震惊中回过神来,毕竟镇王一脉绝后是不争的事实,杨术另择贤明之举也是孝子贤孙之行。
可谁也没想到他的心里会那么自责,充满了对杨家的愧疚背负着不孝子孙的愧疚,最后毅然决然的用这么惨烈的方式维护了杨家的威严,这以死明志之举让人感觉是悲壮万分。
这一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