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圣国,一个马背上得天下的国家。整个国家的人非常的崇尚武力。上至皇帝、臣子,下到庶民百姓,无一不推崇武力治国。
但是自从天下初定,九州大陆势力逐渐形成态势。东圣国君主看到邻国百姓安居乐业,富强和乐。邻国君臣百姓无一不是谦乐和悦,礼节周到。看到自己的国家臣民百姓粗鲁无礼,朝堂之上一片喧嚷混乱。民间百姓更是毫无礼仪廉耻之心,法度可言,烧杀抢掠,贱淫霸权,无恶不作……
于是东圣国便十分的崇拜邻国的礼制。于是在延续武力维护统治之下,又从邻国火龙国引进礼仪法典。自此以后,以武力为主礼制为辅,在萧氏王朝几代人的统治下的东圣国,国泰君安,百姓富庶,一度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佳家和乐的景象。
闲话少说,这夜,皇后生辰,各皇子,达官贵人子弟,在两位他国使者的要求之下,跃跃欲试,摩拳擦掌,都想要在这大殿之中一举成名。
首先兵部尚书之子李淼第一个起来辩论军事,夸夸其谈,大谈兵法阵法。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而兵者之首,力也。和为力,力气要大,才能以一挡十,正所谓“文者无缚鸡之力”……”,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只讲力大无穷,推崇蛮力,而不讲谋论的庸人,连“纸上谈兵”都怕侮辱了这个几个字。
皇帝在首位席上心里一阵的鄙视,他想是得找兵部尚书好好说说了,让他好好教导教导自己的儿子。
话音未落,另一个人立马起来反驳,这人是一个将军的儿子,名叫王芳,他说道,“李兄,你的这个论道,在下是非常不赞同的。虽说我朝是以武力治国为本,但是你这样就将“蛮力”之说陈于此,也只不过是一个笑言而已。就在下粗见,兵之道非蛮力之意,而在于谋略,曾经越过战神郭轮所写的《上兵伐谋略》中有记载,兵者诡道也。用兵之法,在于能辨别出风云诡谲的战场,加以用计谋破解敌人来为此取胜……可是就是没有听说过有用蛮力能破兵之语呀?”
众人听到如此,都暗地里摇头,皇帝在位上也是满意的一笑,说道,“王公子不愧是武将出身之子,虽然论述不是很全面,但是教之李淼之言,还是实言。”
王芳听到皇帝陈赞自己谦虚了一番,不由得抬高头颅,面上尽是得意之色。
而另一个人,却早已经按捺不住,一跃而起,走到场中,对着皇帝萧正北说道,“父皇,儿臣不认同王公子所言。”
“哦!那你有什么见解?”,萧正北见是自己不满十岁的儿子萧御轩,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问道。
“父皇,儿臣认为,兵之于国家,虽是不可或缺,但是常年征战必定消耗的是本国的人力财力。而这并非长久之道。真正战胜敌人并不是战场中用之御蛮力或者谋略,而是战争还未来临或者还处于萌发状态之时,应该想法让其扼杀于摇篮之中。此外战胜敌国也并非兵刃相见的战场一处,更重要的是在于敌国内部。能用兵不血刃之法击溃敌国才是上上之道……”
萧正北一听,虽然萧御轩的称述有些混乱,但是能说出这样一番话,还是很令他大吃一惊。
他一直都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是一个非常聪慧机灵的人,平时自己也是对他爱护有加但是却很少教导于他。不过吃惊归吃惊,但是他觉得这孩子还小,虽说华丽妃母家的势力不容小觑,但是他萧正北相信自己还是有能力压制得住的。
在位的皇子、公子王孙各抒己见,一时之间辩论之声此起彼伏。但是无一例外,对于这论兵之道来说似乎都没有离开过一部书,那就是前越国战神郭轮所写的《上兵伐谋略》。
《上兵伐谋略》在整个九州大陆是一部千年难遇的奇书,所以整个九州大陆的人将这部书视为能得天下的利刃,大有“谁得此书便可一统九州大陆”之势。
萧御辰坐在角落里听着他们的辩论,心里不觉有些好笑。因为它觉得这些人的论调在他面前似乎有一种“班门弄釜”的感觉,一种油然而生的鄙视感袭上心头。他心里其实很是得意,因为这本书自己府内就有一部,并且是完整版,更有一个人还对此书倒背如流,甚至还知晓一些这本书上所没有的奇谋论断。只是按下他心里鄙视的神情,看着这群无知之人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罢了。
东圣国那些自认为是未来国之栋梁的才子们谈论,将来自于异国的北越和小城城主听得是一愣一愣的,心里更是佩服得是五体投地。
古人云,十之五而学,三十而立。可是这些年轻人不过十一二岁,大的也不过十**。照着这样的发展,东圣国未来的力量会将越来越强大。
北越使者心里不由得感慨万分,数百年前,我越国也曾是众星捧月的存在,没想到如今一分为二。更如今沦落到他国的附庸之地。
闲话再来一点,来说说这被九州大陆所奉为奇书的《上兵伐谋略》。
按理说这本天下奇书是出自于前越国,而北越有又是由越国分崩离析而来,怎么会也该有一份的?
哎,这就来简单介绍一下。
话说一百多年前,越国出现九王之乱,就是几个皇室之地还有几个异性王爷为了争夺皇位,相互攻阀,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今天我到外头找势力,明天我又拉拢别人。
相互打了二十年,最后之只剩下俩个比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