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着自从当初开国以来最大的危难,晋元帝国上上下下也很快从最初的慌乱与不知所措中走出。毕竟是建立时间长达三百年以上的大帝国,更是一直以来称雄整个东大陆的强大势力,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来挺过这次看似艰难的局面。更何况,在称帝建国之前,北堂家族就已经作为前朝最大的家族之一,存在了数百年之久,底蕴之深厚,当然不可能这么简单就乱了阵脚。
很快,一名名官员从中都走出,冲向了帝国各个要地,他们的任务有两个:严厉打击一切黑心商人哄抬物价的行为,同时死死盯着太平道之类的秘密社团的行踪,以防外战正酣时,后院起火。
紧接着,从中都军事总署中,一条条命令就有条不紊的下达到各个地方。帝国南方的三大军镇节度使们,纷纷被下达了死命令,据险不出。同时,又紧急从中都附近和河南河北两地凑齐了十万大军,立即对南线予以增援。
尽管即便是有了增援,相比于来者不善的天吴大军,晋元帝国仍然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但是在有足够险峻的地势可以作为依靠下,对于常年在南方任职,和天吴帝国激战无数,早就已经积累了足够经验的龙渊军镇节度使龙啸天来说,还算不得是什么绝境。
一切的关键,还是要看北线的局势。
关键时刻,北堂家族为了保住自己的基业,也真的是下了血本了。不单单是皇室,几乎整个帝国上下,或许在天吴人面前还有投降的想法,但是对于那些即将暴露在德库亚铁骑的人们来说,投降这个想法就从来没有产生过哪怕一丝。因为他们很清楚,如果投降了,之后的命运必然是被鞑子挑肥拣瘦。“肥”的,就直接被运回草原,通过中大陆的奴隶贩子,被变卖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无论今后有没有机会重获自由,但是想要再回到家乡的话,基本就是痴心妄想了。而对于挑“瘦”的那些人而言,他们是“无用之人”,自然就没有继续存活下去的价值,仅仅因为,他们不能卖出一个好价钱。这样的命运,那还真不如死了干脆。
这是帝国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想法,但是即便在上层贵族,名士们看来,也几乎和普通人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对于天吴帝国来说,本着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原则,当然要竭尽所能去抵挡天吴人的入侵。但是如果真的抵挡不住,那也不是什么太坏的结果。说白了,那也不过是坐在那把椅子上的从姓北堂的换成了姓南宫的而已。可是德库亚人就完全不同了,在所有人看来,要是被他们得逞,不单单是亡国的问题,更有可能是直接灭种,中原传承数千年的文明,从此毁于一旦!这样的后果,毫无疑问,绝对不是这些平日里总以一付卫道士面孔自诩的人所能接受的。
帝国神威大将军,羽林军统领,靖平侯雷士元挂帅,率领着中都的十万羽林军,日夜兼程,向天北关急行而去,加上沿路加入的地方军,以及天北关本来就有的守军,将会有二十七万之多。不过,晋元帝国大多是机动能力极差的步兵,而德库亚人全是骑兵,更是图罗亲自率领的精锐铁骑,所以战力实际上相差不大,至少晋元帝国并没有绝对优势。步兵和骑兵的差距,就好像某个星球上的zuo足球队的差距一样大,在人数相等时,几乎是予取予求的。
海东公国果然如同帝国高层之前预料的那样,完全没有起到一点点屏障的作用。9月27日,德库亚军东线主力刚刚踏入海东公国境内,公国上下立即变得如同丧家之犬一般,抵抗这个词语,似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只是拼了命的向着中都这边派出一个又一个告急特使。
晋元帝国上下虽然对海东的不作为,非常无奈,但是却只能硬着头皮去救。毕竟,一旦海东彻底沦陷,绛州相对平坦的东半部将直接暴露在德库亚人的枪口下,甚至于快马加鞭下不过十日夜,就能席卷整个绛州,兵临东菱城下。而那一带,却是帝国财政收入最重要的地区,无论如何都不能有失。
帝国宿将梁文举临危受命,率领十五万皇室亲军,兼程向海东方向赶去。至于他们赶不赶得及,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与此同时,丝毫不相信申天宁会在西线,尤其是和木桑这样的百战名将中占到什么便宜的军事总署,也立即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只不过,之前向南线已经派出了十万大军,向北线更是投入了将近三十万大军。原本固若金汤,更是有五十万精锐大军拱卫的中都,此时锐减到只不过区区十万多人马。显然,这最后十万羽林军,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去抽调了。京畿重地,永远是最为重要的。
这种情况下,帝国只好赶紧向靠近中都的各行省集结军队。但是,很显然,时间上已经不可能赶得及了,至少不可能赶得上最早的战斗。另外,大量的精锐主力,不是投入南线,就是编入了梁文举、雷士元的大军中。新集结起来的这区区八万人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被寄予厚望的北堂昭实在心中没底,只能硬着头皮进行着一件件准备工作。
不管怎么说,从接到消息,到做出反应,调动,不过二十天时间而已,帝国就迅速投入了超过七十万大军到各条战线,沉寂了许久都未曾转动的军事机器,终于在这样风雨飘摇的处境下,缓缓转动起来。
……
曦宁军镇,曦林城。
孙明哼着小曲,拖着疲累的身子,走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