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网络游戏>时空走私1859>第四十九章 这么快就投降了?

汪云翼没有被放回去,而且还被绑在一棵刚锯断的大树上,摆放在军营门口。这种毫不留情的打脸行为,已经是表明了精武军的态度,说明谈判破裂,大家只剩下打了。之后,李永吉的第一团就按部就班的排兵布阵,进行各种战争准备,而所谓的阵型准备,无非就是各部在各级军官的指挥下,排队来到预定攻击地点,等待最后的攻击时刻。

由于李永吉的人数也不多,而且一向遵循集中火力的原则,所以围城这种事儿是不干的,因此他们采用的是集中全部兵力正面强攻的策略。

至于具体阵型,则是一个简单的v字型雁行阵,也就是炮兵营全部集中在最中间,炮兵营后面就是李永吉的中军指挥部,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炮兵的火力优势,增加准确度,毕竟炮兵集中在一起,才更方便炮兵集火命令的传递。

在炮兵的前方与两边,全部都是步兵,步兵以连队为基本单元,全部组成前后三排的大横队,一边三个连,也就是炮兵的左右两边分别放置一个营的步兵队,另外一个营在后方作为预备队。在步兵的最外侧,也就是在侧翼,则各自放了一个骑兵排,最后一个骑兵排放在炮兵后面,他们的作用就是侦查与追击,并不是进攻主力。

从这就可以看出来,精武军的这个阵型,还是按照老式的排队枪毙布阵法,十分讲究队列,而且步兵之间的排列很紧密,并不是散兵战术。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李永吉考虑到这些士兵毕竟是新兵,聚集在一起不容易慌乱,而且也更能发挥自己的火力优势。反正照目前的情况看,对方缺乏火器,就算有,顶多也是一些抬枪土炮,射击距离也太短,根本够不到自己。

因此,这摆明了就是只能自己自己打对方,对方却打不到自己,所以用不到散兵战术。而且自己是攻城一方,这次主要看火炮的威力,步兵更多的是起防御对方狗急跳墙来冲锋,或者进行最后的扫尾进攻。至于骑兵,则真的就只是进行侦查以及最后追拿溃兵的。

精武军的攻击准备是如此的明目张胆,摆明了是不把汪家大宅放在眼里,不过他们也的确够资格狂妄,不说别的,光那一门门大炮,就够汪家的人心寒,再加上人数众多,还都有洋枪,连骑兵也有,导致他们根本不敢主动出击,只能依托汪家大宅的高墙,寄希望于打守城战,依靠守城的方式,来以拖待变。汪家大宅说是宅子,其实就是个小城了,如果是守城的话,冷兵器时代的士兵恐怕五六千人也轻易拿不下来,但很可惜,时代已经变了,这是火器的天下了。

很快,半个小时过去了,精武军的进攻准备也全部完成,再之后,随着进攻命令一下,最中间的火炮开始最先发威了。

因为是攻城,所以使用的是实心弹,火药也是以高氯酸钾为主的新式灰色火药,并没有用那种无烟火药。

尽管是灰色火药,但那也是张信达的鞭炮厂经过现代改良的,威力比普通黑色火药强0.5倍,再加上12磅,也就是5.44公斤的实心炮弹自身的重量,近距离直接攻打汪家大宅的土墙跟大门,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十八门炮只集中开火了三次,汪家大宅的大门就已经被实心炮弹打破,而旁边的城墙也多有破损,此外很多之前在城墙上防守的家丁护院也多有死伤,再继续这样被动挨打下去,是绝对的死路一条。

有鉴于此,汪家也发了狠,趁着精武军的火炮打完一轮,重新换装弹药的时机,嗷唔一声,众多手持刀枪棍棒的家丁护院嗷嗷叫的从东门打开的大门中冲了出来,一看就是想跟精武军玩近战。

“愚蠢!”在后方骑着马,静静的用高倍双筒望远镜观察这一切的李永吉只是摇摇头,“这个情况下不想着逃跑,竟然还敢冲我的军阵?当我的步兵手里的火枪是烧火棍么?”

“他们可能是没办法了吧。”旁边说话的是同样拿着望远镜观察的张威,“毕竟他们没有骑兵,在这样的天气下,知道就算是逃跑也跑不了,那还不如拼一把,也许就能出现转机。而且就算最后冲阵失败了,他们至少是拼过一次,至少是表现过他们的勇武,对大家都有个交代,也许我们就会因此而善待他们。”

“嗯,卖一下勇武,来求得善待么?还真是奇怪的逻辑。”李永吉放下望远镜,笑着摇摇头。

果然,李永吉刚说到这,最前方的步兵已经开始在军官的命令下,用前排半跪下,后排站立的两段击的方式,开始了排级的齐射。这表明冲阵的汪家兵已经来到了他们跟前两百米范围内,也只有在这个范围内,才准许开火打排枪。

夏普斯步枪的有效射程远不止两百米,但是两百米却是最精准的射程,在这个射程范围内,夏普斯步枪依然可以有很不错的准确率。

至于两段射法,是因为相对于三段击,两段击更加的简单,而且也更能发挥夏普斯后装枪的射速优势,另外这样一排半跪一排站立的同时开火,还能增强火力密度。

随着一连串响亮的噗噗射击声,冲阵的汪家兵像割韭菜一样一茬一茬的倒下,还没冲到一百五十米,冲出来的一百多人,就已经倒下了一多半,还能站着的只有不到三十人!

相隔近两百米,精武军的步兵只是一次齐射,就打倒了七十多人,而且这还只是最前方两个连,总共180人的齐射火力而已。毕竟为了维持火力的持续性,不同连的射


状态提示:第四十九章 这么快就投降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