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杨广的逆袭>第八十二章 魏王李密

河南,金镛城。

金墉城是三国魏明帝时筑,魏晋时被废的帝、后,都安置于此。城小而固,为攻故戍守要地。北魏初年为“河南四镇”之一。隋洛阳城西迁后,金墉遂在洛阳之东。

自李密于洛水大破王世充以来,魏军开进金镛城,距离东都洛阳仅数十里之距。由此,三十余万魏军每天的操练的呐喊声、战鼓声都能清清楚楚地传入东都之中,东都城内一片人心惶惶。

此时已近深夜,金镛城的帅府中仍然是灯火通明,里面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来来往往的魏军巡卒随处可见,显然,帅府正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闲杂人等根本靠近不得。

今年三十六岁的李密生得一张国字脸,额锐角方,透露着精明的瞳子里黑白明澈,常年行走在外,使他本就黝黑的皮肤,变得更黑了。

李密出身于关陇顶级世家,其曾祖父乃西魏八柱国之一、司徒、太师、魏国公李弼,可谓是高门之后。其祖父李曜,为北周的太保、邢国公。其父李宽为隋名将,位上柱国,封蒲山郡公。

开皇中,李密袭父蒲山郡公之爵,随即散发家产,救济亲朋好友,收养门客,礼遇贤才,从不吝惜自家的资财。后又折兵读书,尤其喜好兵书,常能背诵。

李密十分好学,曾从师于太学博士包恺,国子博士徐文远等人,与王世充乃同门师兄弟。一次,李密坐于牛车之上边赶路边读书,被杨素撞见,遂为其所赏识,乃让其子杨玄感倾力与李密结为异姓兄弟。

大业初,凭借父荫任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却因为隋炀帝看他不顺眼,将其赶出了体制外,使李密失去了从体制内升迁的机会。于是,李密只得回家继续读书,也因此埋下了对大隋的不满。

后来,杨玄感于隋炀帝二征高句丽的时候,于粮食、军械的中转站黎阳起兵反隋,李密便立刻前去投奔,并献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袭据涿郡,扼守临榆关,断东征大军退路,使关外的数十万隋军全部溃散;中策是径直攻占长安,占据关中,得世家支持,走东西魏的老路;下策是直逼东都,攻打大隋的首都洛阳。

原本上策是一条奇谋,只要起兵迅速,偷袭得手,就不需要攻打洛阳、大兴这样的坚城,直接能导致大隋野战府兵的崩溃,收得大批降兵降将,甚至是隋炀帝的人头。

但杨玄感却用了下策,因为他认为李密的下策才是上策,认为攻破了洛阳,能控制百官的家属,这才是最保险的取天下的方法。

东都洛阳乃隋炀帝新建的坚城,号称大隋第一坚城,上面更是有八弓角弩和大炮飞石这样的大杀器,还有老而弥坚的屠夫樊子盖坐镇,杨玄感的计划终究是成功不了。

杨玄感兵败身死后,李密被俘,但他用金钱买通看守,准许他们每晚都大吃大喝、享受最后的人生,于是,李密趁机和同伙凿穿墙壁,逃跑了。

逃跑后,李密先投平原贼匪郝孝德,但郝孝德不把李密当回事,于是李密便走了。

逃亡路上,没有吃的了,就削木皮以食,没有钱花了,李密就化名刘智远,去带学生以自给。

这段时间是李密一生中最为穷困潦倒的时刻,更是让他写下了一首直抒胸臆的五言诗《淮阳感怀》: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途士,郁陶伤寸心。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后来,被人告发,淮阳郡守赵佗往捕之,李密乃遁去,投其妹夫、雍丘令丘君明家,寻找当地大侠王季才家,王大侠敬重李密,以其女妻之。

不久,李密的行踪又被丘君明的从子丘怀义告发,导致丘君明、王大侠、还有李密的妻儿一同被处死,仅李密幸免于难。

这时,离雍丘不远处有一地名叫瓦岗,当时的大当家叫翟让,与单雄信、徐世绩等人都是同乡,靠劫掠通济渠发展。随后,李密便动身去了瓦岗寨,投奔了翟让。

李密不仅为翟让出谋划策,说服了很多小寨主前来投奔,更是设计诱杀了隋军名将、荥阳通守张须陀,使瓦岗军声名大振!

随后,李密兴兵攻破了兴洛仓,散粮募兵,建蒲山公营,获得了自己的嫡系部队。李密治军极严,虽然是在夏天发布的号令,但将士们都感觉负若寒霜。不过,李密每打一次胜仗,就分发战利品给部下,将士们倒也乐意为其效力。

后来,李密屡败“运输大队长”隋将刘长恭,更新了一波部队的装备,又进而攻破大隋第一粮仓——回洛仓,得众百万,选其中八千人,谓内马军,自云“此八千人可当百万。”

同时,地方上,如河南巩县长史柴孝和、侍御史郑颐、河南道招捕大使裴仁基、武阳郡丞元宝藏、淮阳郡守赵佗、黄州总管周法明等纷纷献城投降,致使河南大地除东都一隅外,各地仅荥阳太守杨庆、梁郡郡守杨汪还在坚守城池,其余土地,已全归李密所有。

各地的义军如:外黄王当仁,济阳王伯当,韦城周文举、雍丘李公逸、长白山孟让、黎阳李文相、洹水张升、清河赵君德、平原郝孝德、齐郡徐圆朗、任城县徐师仁、谯郡黑社、白社、济北张青特、上洛周比洮、胡驴贼等纷纷响应,使瓦岗军的势力愈发壮大。

后来就是李


状态提示:第八十二章 魏王李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