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青春校园>官话>第三十八章 先干再说
供村委会使用。另一个办法是五龙峪组给村委会划出点地,也不用多,五分地或一亩地就行,供村委会重建办公用房。第三个办法是实行股份制,让村委会也入股,参与投资和分成。

说到这里的时候,陈观笑吟吟地看着白爱月说:“爱月,向忠厚伯汇报让村委会腾出白家大院的事儿,你去办。好好给忠厚伯说,我想他会支持我们的。”

白爱月的脸一下就红了,也不说行,也不说不行。

李福来接着陈观的话头就加了一句:“忠厚伯如果不支持咱建教育基地,咱爱月妹子就不嫁给他儿子。这么漂亮的姑娘,到哪里找不到一户好人家!”

白爱月红着脸,说福来哥欺负人,公事公办,咋能和私事混为一谈?

白爱月竟然不愿意去求徐忠厚!

陈观只好说他和李福来两个一起去,忠厚伯是支书,给他汇报、争取支持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连村支书这一关都过不去,以后想到水泉市甚至省城去争取项目资金咋办?

收集资料问题,陈观的想法是大量的资料要到明水县、水泉市的文史资料部门去查找,必要时到省军区、水泉军分区、古都军分区去查找。八路军挺进五龙山区是大事,党史上、军史上、地方史志上都有记载,也应该有部分实物资料。

陈观认为前期资料收集工作有两个重点,一是把五龙峪小学的老师动员组织起来,让他们利用星期天到明水县、水泉市史志部门、武装部和军分区查资料。这些老师文化水平高、干活细致,拿着村里的介绍信去查资料,应该没有问题。二是采访年龄大的村民,请他们到白家大院、刀客寨去,回忆一下过去的情况,帮助我们复原白家大院当年的风貌,复原刀客寨当年的风貌,收集五龙山区婚丧嫁娶民俗。还得想法和在美国的白德荣老先生一家取得联系,争取把白德荣一家在美国的发展也纳入到展览里去。白德荣老先生就是从五龙峪走出去的杰出人士,是五龙山区的好儿子,也是五龙山区的骄傲和后代学习的榜样之一。

前期工作的两个重头戏是搬迁白家大院东西各两座跨院的村民和恢复刀客寨原貌。

白家大院正院是七间五进大院,东西各有两座跨院,也都是四合院,只不过规制上没有正院高,原来住的是白德礼的远房子侄、长工、团丁,另外还有白家大院附属的仓房、马厩、磨坊等,土改时全都分给了村民。

陈观的想法是采取交旧换新的办法,让住在东西各两座跨院里的村民搬出来,完整恢复白家大院原貌。这样,就可以在白家大院同时展示红色文化、地主庄园、五龙山区民俗等三个单元的内容。

交旧换新的意思就是村民要求新建住房、申请宅基地的时候,要把旧宅基地归还村里,这是符合政策的。

土改分房时,白家大院东西跨院是五龙峪村最好的房子了,住的都是村里原来最穷的白家佃户,一般都是三、四家人住一个四合院,随着人口增加,住房就很拥挤了,邻里之间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儿吵架。

包产到户以前,五龙峪人去看亲戚都得给生产队长请假,那么好的地产量却不高,交齐公粮、粜完余粮后,用来分配给村民的口粮严重不足,吃饭穿衣都成问题,改善住房的事情想都不用想。

包产到户后,开始几年,老百姓手里有了粮食,吃饭问题解决了,慢慢地手里就有了钱,开始建新房了。白家大院东西跨院的住户也陆续有人搬出老院子,另建新宅子。

白爱月家、白爱晓家原来都住在白家大院西跨院里,后来白爱国、白保国弟兄两个手里有钱后,新建了住房,搬了出去。白爱晓家因为只剩她一人,没有搬,只不过白爱晓前夫死后重回娘家居住,没有在自家的老院子住,而是住在堂哥白爱国家,和堂妹白爱月住在一起。

现在白家大院东西跨院的只剩了几户人,都是经济比较困难的人家。

陈观的意思是,给每户新批宅基地,另外每户在适当补助一点钱,帮助他们建新房,把老房子交给村集体,用于建设五龙峪教育基地。

也不光是白家大院东西跨院的人家要搬迁,陈观甚至说将来整个五龙峪村的人家都要搬出老村子,保留五龙峪村原有风貌,游客进村一看,既有壮观的白家大院,又有中等人家住的砖瓦房、石头砌墙的瓦房、土坯砌墙的瓦房,还有最可怜的佃户住的茅草房,每个院子都是一个民国时期不同阶层农民的小展览馆,让现代人重新回忆起那段历史。

陈观把搬迁白家大院东西跨院和重建刀客寨的想法说出来后,李福来直摇头,说是陈观设想的太大了,这都是需要花钱的,五龙峪组没有这个钱。

李福来说的是实情。这个时候虽然改革开放已经十多年了,老百姓的经济状况有了显著改善,但五龙峪毕竟是山区,大多数村民充其量也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花钱问题远远没有解决。特别是村集体,除了林坡外,再没有任何集体进经济收入,依靠五龙峪村集体经济来搞教育基地,还要修复白家大院和刀客寨同步进行,显然是痴人说梦。

陈观告诉李福来,他手头有1万元现金,可以用来作为五龙峪教育基地的前期资金,先干着再说。

一听陈观手头有1万元,李福来和白爱月都很吃惊。他们知道陈观家可以说是村里最困难的人家之一,别说1万元了,2000元都不可能有!


状态提示:第三十八章 先干再说--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