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都市现代>品读历史—宋>第64章 失利

雍熙北伐以惨遭失败而告终,致使宋军元气大伤,从某种意义上讲,更破灭了宋太宗建功立业、开疆扩土的梦想。

这一仗是史无前例的大惨败,也让宋太宗认清了自己。他意识到劳民伤财过度,将士折戟沉沙阵亡疆场,现在当务之急就是恢复元气,休养生息。

惨败已经造成,哭鼻子、抹眼泪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追究将领的过失也是于事无补。如何稳定人心,稳固朝局才是最该操心的事情。

当然,有些人还是要办的,不办难以平众怒。比如导致杨业之死的罪魁祸首王侁被充军发配金州,帮凶刘文裕发配登州。

虽说陈家谷是王侁的过失,但是潘美作为主将,错失良机,导致名将之殇,他也难辞其咎。在后世的记载中,尤其是在民间戏曲小说的渲染下,杨业之死被赋予了人们太多的感qíng_sè彩,而被演绎出很多的版本,潘美也被刻画成了奸邪疾功的潘仁美。这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处罚方式吧。

事后曹彬、米信等人虽被贬官,潘美被削官sān_jí,不久后,仍快速启用,担任守疆卫土的重任。

因为,宋太宗赵光义心里是最清楚的,导致两次北伐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他自己。潘美、米信、田重进、李继隆、杨业、曹光实、呼延赞、杨延昭这些上苍赐予他的得力干将,都忠心效力于他麾下,他们能征善战,智勇无双,可谓人才济济,却在对辽作战中始终处于下风,究其根由,都是他不肯放权,指挥失误所致。

宋太宗军事上虽有瑕疵,但从总体而言,他还是位仁政爱民,赏罚分明的好皇帝。李昉、宋琪、吕蒙正、张齐贤、王旦、张咏、寇准等名臣都先后活跃在宋太宗时期。他发政施仁,知人善用,选贤任能,才使这些人才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在宋朝这颗参天巨树上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试问,昏庸无道,庸庸无为的皇帝能否做得到这些?

人才,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的。正是因为这些人才的效力,大宋王朝在经历了两次北伐惨败后仍然能够快速崛起,也正因为这些人才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之后的太平盛世。

宋太宗班师回朝,一方面大力选才,另一方面召回经验老道的老臣共同稳固朝局。

赵普第三次被召回了。要说赵普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是该好好享受下人生。没事喝喝茶,下下棋,找人聊聊天,这才是老人应该做的。

可这位赵前辈人老心不老,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国事。雍熙北伐出征之时,赵普就曾上书阻止北伐,结果北伐的惨败证实了赵普的担忧。

宋太宗颇感后悔,回朝后就召回了年迈却心忧家国的赵普,决定让赵普整顿朝纲。

赵普拄着拐杖再次入朝,虽说人老体痩,走路也不稳当,但他刚直的性格仍然没有改变。不久后,就敲掉了朝中的几个蛀虫如胡旦、陈象舆、董俨、陈利用等人。

既然是善后事,那么就得尽快处理。对于在此次北伐中为国捐躯的将领,录用他们的子孙。阵亡的军士由官州仓廪供给其家粮食,并减其赋税。潘美迁徒回来的山后降民安置在河南、徐州、汝州等地(赐米、粮)。

一大堆的善后事还没处理完,辽国的反扑就开始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辽国在挺过这次危机后,发现中原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在经过三个月休整后,萧绰下令,辽军向中原挺进。

986年十一月,辽军大举南下,这次辽军的目的已经不单单是抢点粮食这么简单,现在是连人带地盘一起抢。

岐沟关之战后,辽国的野心再次开始膨胀,大军兴兵南侵,这次带队的依旧是我们的老对手耶律休哥。说起来这位仁兄的出镜率实在是太高了:高粱河有他,雍熙北伐依然也有,这次仍然还有。大宋名将从曹彬、潘美、杨业到后来的李继隆几乎都与他过过招,打过交道。虽然打招呼的方式比较特别,但至少混了个脸熟。

耶律休哥在宋辽交战初期活跃度是相当高的。没办法,人家工作积极且做事认真,打仗向来是冲在最前沿。我实在没有不写的理由,更何况我也不是历史的导演,没有更换演员的权利。

对于这次的作战,辽国也是非常重视。萧太后亲自检阅辎重兵甲,就连不谙世事的辽圣宗耶律隆绪也一改往常,亲自在御正殿犒劳南征将校,国舅详稳挞烈哥也显示出了自家的热情,吵着要去中原看看。

十一月二十八日,在都统耶律休哥的率领下,辽军进军神速,前军已抵达至唐兴县地界,辽军的前线小股骑兵开始与宋军交锋。

由于雍熙北伐的失利,现在宋军已经失去了对辽优势,人员也龟缩在了河北一带,以高阳(今河北高阳东)、定州、代州(今山西代州)为依托,形成防御体系,以防辽国的偷袭。

面对大举南侵的辽军,显然边界守卫军的力量是不够的。宋将刘延让步步防守,仍是不敌。在君子馆(今河北河间)被辽军击败,先锋贺令图中计被俘,高阳关部署杨重进战死(全军皆没,死者数万人)。

河北防线遭到重创。

当然,辽军也遭受了一定损失。爱凑热闹的国舅详稳挞烈哥、宮使萧打里战死。

虽然辽国在兵力上占优势,但对于龟缩在坚固的城墙和躲在险塞处放冷箭的宋军,一时之间也没有更好的应对方式。辽军铁骑无双,这种马背上的民族,是天生的战士,他们拥有强悍


状态提示:第64章 失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