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汉末之华夏帝国>第八十五章 孟建请命赴黑山 燕国太子尊袁尚

听了孟建内策的袁绍此时信心大增,听闻其还有外策可开疆拓土,遂喜道“先生请坐,朕立而求教!”

孟建不允,君臣二人谦让一番后皆是入座,孟建笑道“陛下,在言外策之前,臣有一问,若是有无礼之处,望陛下赎罪。”

“哈哈哈,先生尽管发问,朕知无不言。”袁绍此时心情大好,喜道。

“陛下欲立哪位为太子?”

袁绍闻言愣住了,虽说孟建说出了定一个太子便可团结人心的策略,但是袁绍有三子,长子袁谭、次子袁尚、幼子袁熙。究竟立哪一个为太子,他还真是不好抉择,长子袁谭,好勇善断,颇有袁绍之风,幼子袁熙长相酷似袁绍,深得其喜爱,至于此子袁尚,他却不曾用心了解过。袁绍将这些说了出来,并问孟建的建议。

孟建摇头道:“陛下为何不了解一下二皇子呢,据臣了解,二皇子之所以能够不陷身于抢继承人位子的洪波当中,盖因其敏而好学,文韬武略且,关键是为陛下着想!”

孟建的话听在袁绍的耳中,却是如此的刺耳,他此时也是意识到长子与幼子都想接替自己的位子,故而争相表现,是以自己更关注他们,次子袁尚虽不曾刻意表现,但是也不能否认其能力啊!

见袁绍陷入沉思,孟建便道“立嗣之事,乃是国之大本,陛下尚需三思。”

“让先生见笑了,此事朕自会深思而定,先生可否先说说外策?”此时的袁绍已经不再亢奋,冷静道。

“诺,陛下,当今天下,五国分江山,其源头当归于华夏的崛起,在华夏崛起之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谓是站在了政治与道义的制高点,然而华夏的突然崛起,使得天下局势出现了变故,挟天子以令诸侯已经不适合新的局势,最起码对曹操而言已经不适合了,故而曹操放弃了天子,将其让给了大汉皇叔刘备,而其自己则是建国称帝,刘备在得到天子之后却是如虎添翼,以其皇叔的身份辅佐天子,却是将司隶雍凉益州连成一体,势力不断壮大,如今兵力至少三十万往上。陛下与江东孙策则是顺势而为,却是将诸侯之战变为了国战,华夏的出现,硬生生开辟了一个新时代。而今华夏稳居幽州、曹魏占据中原,汉朝称霸西方,吴国稳坐江东,陛下夹缝中求生,也是殊为不易,就目前局势而言,欲破僵局,当向曹操出手。”

孟建的长篇大论不仅没有使得袁绍厌烦,反而是使其精神大振,对于天下大势,以往他都是模糊了解,如今听了孟建之言方感大势之变更,遂道“先生所言极是,而今吾燕国的出路唯有是向曹孟德用兵,但是兵力不及曹魏,该当如何用兵?朕已经在青冀战线暗中调动了大批辎重兵马,只是苦于无良策可用啊。”

“陛下,吾军兵力若要填补,何须苦恼,陛下许是忘了黑山贼?据臣所知,黑山贼在太行山脉称霸,虽不骚扰州郡,但是却也不曾降服,其首领张燕武艺高强,麾下黑山贼近十万,若是得之,陛下不仅能够增添兵力更是能够得到张燕这员猛将,何乐而不为?”

“唉,先生有所不知啊,朕亦是多次想要收服黑山贼,奈何其在山林之中生活日久,熟悉地形,朕派去的大军次次是有去无回啊!”袁绍无奈叹道。

“陛下,黑山军用武力是很难收服的,除非有华夏五军那样的军队,对陛下而言,只需派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往,说清利害,便可得之,若陛下准许,建愿走一趟,为陛下招来十万黑山军以伐曹操。”

袁绍听闻,激动不已,孟建果然是将自己内忧外患给解决了,遂喜道“那就有劳先生辛苦一趟了,朕派颜良文丑护先生前往。”

“诺!”

...

在孟建离开之后,袁绍便开始考虑立嗣之事,次日,袁绍召见了许久未见的次子袁尚,父子二人在御书房交谈了很久,并且一同用了午饭,此举令宫中众人很是惊讶,但是也未曾多想,数日后早朝,袁绍说出了惊动朝野的决定。

这日一早,袁绍刚上朝便道“今日要给几位爱卿调动一下职位,田丰改任谏议大夫,可直言朝堂众臣之过失,包括朕在内,谏之有理当赏,无理无罪!”

满朝文武闻之震撼,皆不知他们的陛下今日为何如此,田丰平日里便是直言敢谏,但是却常常受到大臣们的挤兑和袁绍的呵斥,如今却又给其特权,使其直谏。田丰此时却是已经泪流满面,跪拜道“谢陛下隆恩,臣定不负陛下所望!”

接着袁绍又将许攸改任为军师将军,审配为刑部尚书,蓬纪为长史,这些安排都是袁绍根据孟建之言所定,随后又将孟建拜为丞相,孟建此时虽然不在,但是袁绍却是将其去处说了出来,众大臣听闻其去诏安黑山军,却也不曾反对拜其为相之事,若是孟建能够成功回朝,那他便有带回十万兵马的功劳,自然无人反对其相位。

在安排了官职之后,袁绍又道“自建国以来,朕一直未曾立嗣,今日,朕便将此事敲定。朕决定立二皇子袁尚为燕国太子。”

袁绍一句话,直惊得满朝文武不敢出气,这个结果太惊人了,是任何人都不曾想到的,尤其是支持袁谭和袁熙的派系,他们闻言一阵愕然,继而便要开口谏言,却不想袁绍直接向田丰问道“谏议大夫可有话要说?”

田丰出列道“臣无话说,谨遵圣命!”

“此事朕意已决,圣旨已下,不得更改,众臣不得再言此事!”


状态提示:第八十五章 孟建请命赴黑山 燕国太子尊袁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