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帝国的脊梁>第118章 线列战术

在的配比方面,英国化学家歇夫列里在1825年经过多次实验后,提出了黑色的最佳配方,理论上硝、硫、碳配比率以7484%、1184%、1132%为最佳。英国按照这一方程式,配制了硝、硫、炭的比率为75%、10%、15%的枪用发射,以及组配比率为78%、8%、14%的炮用发射。

华夏虽然在宋代就已经掌握了的主要成分,但在成分配比上还不成熟,除了这三种成分外还掺杂着清油、麻茹等十种成分,这些成分主要是易燃物质,说明宋人还未能充分认识到的爆炸性能。元代成分构成更加合理,的组配比率更加科学,其中硝石约占60、硫磺约占20、木炭约占20。

明代《武备志》、《纪效新书》中记载,火绳枪中硝、硫、炭的比率为7575%、106%、1365%,已经比较接近后世的配方。满清兵书《大清会典》及《筹海初集》等书中记载中,硝、硫磺、木炭虽不是811的比例,但在实际制造中则是811的比例。

后世的生产流程包括原料粉碎、组份混合、药料压实、造粒、光药、净化筛分、混合,装箱。

当然对于王斌来说,他现在没有这样的设备,来实现原料物理化和化学化的充分加工。

位于山腰的这一处厂,和其它的铁厂,铸币厂完全分离。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风险的控制,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自古都懂。

巨大的围墙上,“严禁明火”,“严禁盗窃”,以及“安全生产”的标语清晰醒目。这样字语的标识,厂里面的生产房屋内,以及围墙上也是随处可见,可见制度的严谨。

厂的主事,是来自湖广长沙府浏阳县的周师极。年近五旬的他因家道中落,随儿子一起来到四川谋生。儿子周有龙在王斌的手下做家丁。听到守备大人招收人才,周有龙举贤不避亲,推荐了自己的父亲。

作为湖广生产“编炮”的世家,若不是因为意外的爆炸事故,周师极一家还可能是小康之家。他也绝对不会想到自己年已半百,还要承受这颠沛流离,落魄江湖的罪责。

不过现在终于稳定下来了。他现在有每月5两银子的银钱,又是干着老本行,自然是热情高涨,尽职尽责。

看了人家厂的要求后,他才明白,自己以前的家族“编炮”厂不发生事故才怪!

安全培训、原料分离、生产过程分离、生产场地和成品库房分离、不时进行安全检查的监督检验人员……,这才是干事情必须要有的态度。

正在聚精会神指挥工匠和学徒们进行操作的周师极,发现王斌走了进来,赶紧过来迎接,引导王斌观看各个工序。

事实上,厂的生产程序,以及的配方,都是王斌一手制成,只不过执行的是周师极这些工匠们而已。

厂房内,工匠们正在分离土硝。工匠们用粗布过滤后的水,溶解土硝,然后用中间加有木炭的麻布进行层层过滤,最后留下的就是富含硝酸钾的纯净水溶液。

随后,含硝酸钾的纯净水溶液被倒入锅里,再加热蒸发,形成硝酸钾晶体。

木炭是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的质量好坏对影响很大。因此要制造出合乎要求的木炭是的重要問題。不过对于厂的工匠来说,这个却是最简单的。华夏民间几千年以来一直就在生产木炭。工匠们使用的是臥式土窰烧炭法,将木材經加热干餾而制成木炭。

用木炭冶炼的生铁一般具有细粒结构,铸件紧密,没有裂纹的特点。另外,用木炭生产的生铁含杂质少,适于生产优质钢。所以,大雪山上的木炭用于制造上,有时也用于制铁。

木炭粉的生产却不在厂里,而是设在一条奔流汹涌的河流旁,同样是依靠水力曲柄传动,进行木炭的成粉工序。

水力曲柄传动并没有王斌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平放的巨大水车,曲柄带着另一端的碾子,随着水车的转动,碾子也被曲柄带着做圆周运动。至于需要的碾盘大小,只要指定水车上曲柄的位置即可。

东汉时期,南阳太守杜诗就发明了水排,不过它的作用是鼓风冶铁。几千年来,华夏的百姓早已经把水力应用到了生产上,比较常见的水力灌溉,水力舂米就可见一斑。

在厂里,木炭粉和硫磺粉都要经过细筛,才可以和硝酸钾混合,。

工匠们把比率为75%、10%、15%的硝酸钾,木炭粉和硫磺粉混合均匀,放在碾盘上淋水碾压,待完全变成灰色,这就完成了的药料压实环节。

王斌并没有后世的机械式造粒缸,将块制成大小均匀的粒;他也没有石墨制成的摩光机,将药粒的表面磨光,除去气孔,降低吸湿性,以延长的贮藏期。

压制好的和米汤混合成团,然后靠人工压力过筛,得到颗粒化的。

然后对制成的粒状,放在大的铜质薄锅内,用蒸汽加热烘干,使之保持良好待发的干燥状态,然后装箱。

王斌知道自己制造的,威力虽大大不如后世的,但是和17世纪70年代满清的相比,绝不止强了一星半点。

无论是从配方,还是的生产过程,自己的产品已经是大大超越了时代!即使同时代的西方,也不会有这样划时代的产品。

盾牌的历史和使用可谓历史悠久,但随着后世枪炮等兵器的发展,盾牌逐渐被废弃。

盾牌虽然只能用以防御,但常配以刀枪,也能发挥很大的进攻能力。特别是攻城战时。

华夏军现在生产的盾牌为长方形和圆


状态提示:第118章 线列战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