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整理这节课的笔记的时候,沈一一发现这个上课的老师还真是很有料啊。
所谓有料,是指沈一一发现按照任课老师讲课的内容所作的笔记,竟然要比课本上的内容更加的深入浅出,而且能够让人触类旁通。这一点在沈一一看来十分重要。
长久以来,可能是由于知识的传承的关系,国内的老师讲课时往往都是一个模式的。他们对于上课的内容习惯于照本宣科,基本上就是把课本的内容再以口授的方式给你复述一遍。可是对于同学们来讲,如果程度低的人有阅读障碍,当然由老师再讲一遍有助于学习和吸收。而对于清华这样的重点大学来说,学生们都是来自于各地的佼佼者,自然不会有什么阅读障碍。这种情况下,同学们都可以通过自习自己阅读和理解课本上的知识了,还需要你老师重复一遍干什么。虽然说重复是有助于记忆的一种方式,但是对于资优生来说,上课的时间仅是重复课本上的内容确实是有点浪费时间了。
而这位老师上课的时候讲的内容和书本上的内容不一样,在沈一一看来就是明显之前好好备过课的。这一点上,沈一一认为应该给这个勤劳的老师点上一个赞。当然,更重要的是,沈一一相信,作为同样从清华毕业的资优生然后出国深造后再回来学校作者的老师,一定是把自己当初念书时对于这门课程的感悟也备进了课程中。因为沈一一发现老师的授课内容确实是对于自己这个班上的同学们仿佛是量身定作般的合适。
沈一一觉得这个老师不错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她大小姐本人相当地讨厌现在的有些年轻老师赶时髦弄什么slide。虽然等过两年将来有了电脑之后这个,但是沈一一就是喜欢传统的板书。沈一一理解有很多的老师可能是考虑到个人的字写得不大标准,有碍于同学们的阅读和学习,所以才会把自己讲课的内容打印出来之后。复印到塑料薄膜上,然后通过投影机给投到黑板上去。这样大家都可以看到更加标准的文字,可谓是对讲课内容的一种包装。但是沈一一认为这样的授课结果其实并不好。
因为她始终认为,大家在学习上是有一个节奏的问题的。大部分人在接触一个新的理论的时候,并不见得能够完全无障碍地吸收为自己的知识。那些碎片的思考的时间也是十分必要的。而现在的,往往一下子就把知识点给投在了幕布上,恰恰没有给听众或是观众必要的思考时间。也就影响到了消化和吸收的节奏了。而在这一点上。传统的板书就做得很好。因为黑板上的字,一笔一划地书写出来,这都需要时间。而且往往老师在书写的过程中,还会注意把自己的某些思路给顺便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不管是板书还是老师讲的话,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想要传授的知识点。这其实是一个上课的优良传统,却很少再有年轻的老师愿意传承下去。沈一一觉得主要的原因其实不是什么教学上的与时俱进。而是新的老师都会选择比较偷懒的上课方式。
有了这样的一种观念,沈一一对于这个上课不偷懒的年轻海归老师有好感。那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既然沈一一对这位老师很是看得上眼,那么很自然的,沈一一就会想到是不是可以让他加入到自己目前比较急的几个项目当中去了。
说起来沈一一目前比较关键的那几个科研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这两类也就是我国传统上把工程类专业分开统计的那两类。即机和电。
机就是指机械。大体上这种机械是从历史上就流传下来的机构开始,到蒸汽机革命出出现的动力机的部分。这方面的研究,如果要说到能够被沈一一看到眼里。那一般就是材料科学了。因为材料科学确实是深刻影响到机械学的发展的。机械上要实现种种功能的各种结构,最终要制造出来都必须建立在某种可以承受这种机械运行条件的材料上。当然。现代工业体系中的先进材料学往往是与航空或者是动力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沈一一想要造飞机,那就是要用更轻更强的碳纤维材料,才能飞得更远飞得更高。再比如推进飞机的发动机,由于热和机械能的转换严格遵守卡诺定律,所以燃料的燃烧温度越高,将来输出的机械能就越多。而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前温度可以到达2000k,也就是1700多摄氏度。这个温度下大部分的金属都已经熔化了。可见对于材料学的研究水平要求有多么高了。
再来就是电的部分了。从爱迪生的直流发电技术开始,再到特斯拉的交流发电技术的传播,人类的文明因为有了电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加速。在此之前,人类从来没有找到过一种有这样的传播速度和高品味的能源实现机器替代人这样一个梦想已久的工作。因为有了电,人们不必再在建造工厂时考虑采用何种能源这个问题。因为电能够帮助人类在任何需要的地方开动机器。可以说,有了电,更大规模的机器化大生产就成为了可能。
电又被分为强电和弱电。前者其实是指发电厂的输配电。也就是那些能够对人类造成生命伤害的电压等级的电的应用。沈一一目前的研究方向显然不是这个。沈一一所关心的其实是弱电的部分,也就是俗称的电子技术这一块。具体来说,目前沈一一投了大钱去做的还是芯片技术这一块。想想到了二十一世纪,中国每年进口的芯片金额比全国每年进口的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