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盛世先忧>心路历程
的空气,还有上下班地铁里拥挤的人群,都让我迷茫而无助。那年春节回家,过完年后,我就没有再回北京。我跑到省会,寄宿在我的同学家中,打算找与我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在此期间,得知她有了新男朋友,这让我备受打击,于是萌生了写这本书的想法。因为她曾问过我,既然我对什么都有自己的见解,文笔也还不错,为啥不写点东西。其实我没告诉她,我爱诗词,不。我一直认为小说是最繁琐且枯燥的东西,既不优美,也无韵味。可当自己的心情,仅仅靠几首诗词无法诉说的时候,我却想动笔了。

刚开始的时候,构思花了几个月,后来证明全无必要。因为后来写的,与当初想的,大相径庭,只保留了“珠玑”这个人物。

构思的那几个月,我经历了找到工作,从同学家搬出来,公司老板跑路后失业,专心写这本书,到最后几乎花光积蓄。那个时候,书才刚刚动笔,而我却笃定要写完,不仅为了心中挚爱,还因为这件事如果我不做,就没人会来做了,我别无选择。

不得已,又边写边找工作。后来,在一家国企找到一份综合部助理的工作。说实话,那是一根救命稻草,我拼命工作,一来想证明自己能力,二来想攒钱写书。工作繁杂沉重,每天下班后脑袋都嗡嗡作响,基本没有精力再去写书。而我心中写书的梦想,从未磨灭。等发完年终奖,我攒了大概可以支撑我写完这本书的钱后,我知道我可以辞职了。而促成我年后便辞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公司想将我往总经理文秘的方向培养。每天的官样文章实在不是我喜欢的样子,一来这对我来说毫无挑战,二来把时间花在冠冕堂皇的字里行间,而不是实事上,这让我觉得自己是在浪费生命。

辞职以后,我在租的那间十几平米的单间,开始安心写作。本是打算一年写完的,却不想这一开始,竟写了两年多。写作的同时,也会去看感兴趣的历史和新闻。看得多了,想得多了,也就懂得多了,于是越来越清楚自己的使命和写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就仿佛找到了活着的价值,让我告诉自己,必须要活着写完这本书,避免曹雪芹那样创作未成而中道西去的事发生。是的,我得活着,哪怕是苟活,哪怕一天只吃一餐,哪怕看不到光明,我也得活下去,写完这本书。黑夜,它只是黑了天,何妨我独行?我坚信,我绝不仅仅是为了一个人而写。这也是为何,越往后的章节里,那些可笑的思考和晦涩的文言文所占的篇幅越大,出现的次数也更加频繁。

在安心写作的这段时间,我断绝了与亲人和朋友的来往,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不能。我是个情绪容易受波动的人,而我写作时又必须保持平静,所以我得排除一切干扰。能如此狠绝,大概因为我与父母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到最后我索性不再回他们信息。不是不想争辩,而是不想伤害得更深,也不想做无谓的争吵。这是另一个冗长且不愉快的故事,让我备受心灵的折磨,所以我不打算细说了。

还好,我终于在积蓄花光之前,写完了这本书,我完成了自己使命,这让我倍觉轻松,得以解脱。

书中的很多观点并非出自我本意,只是真相如此,我不能由着性子胡乱去改。更有很多观点是在深夜时,我半睡半醒之间用手机及时记下后,醒来也觉得有道理,所以加进去的。而那些观点,有些我懂,有些我并不是太明白,但希望会有聪明人能看懂它们,将它们诠释给所有人。我是个从小就不太聪明的人,高考考了三次,才考入稍微符合自己理想的大学。我的记忆力也尤其不好,大学的唯一一次挂科就是英语,因为我记不住。我连我喜欢的古诗词,也很难记住,以至于每次自己有感而作的诗,我都需百度一下,看是不是先辈们的大作。如果没搜索到,我才敢据为己有。

像我这样愚笨的人,写这本书实在有些吃力。这本来应该是那些比我聪明的人去做的事,而不是我。只是被历史和现实赶到了这里,我被迫硬着头皮写完。像我这样愚笨的人,我本该是一个随波逐流、安于现状的人,碌碌无为并浑浑噩噩过完此生。像我这样愚笨的人,我本该做个幸福的人,获得世俗的快乐,去斤斤计较,勾心斗角,甚至为了吵架的胜利而沾沾自喜……虽然我最终走了一条备受折磨的路,但我从不为此后悔,因为我知道历史早就写好了剧本,我只是在扮演我自己,不需要悲喜惶惶。

如果有多一些时间和积蓄,我应该能将这本书修整得更好,而脑海中其余的构思或许也能另行成书。不过遗憾总是在所难免,完美永远都不属于尘世。

最终,我没有活成别人期望的样子;没有按照父母设想的那样找份安定的工作,娶妻生子;也没有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没心没肺,一无是处。我只是活成了我自己,做我自己想做、该做、而且必须要去做的事。

我知道因为写这本书,而获取世俗的成功,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我从未放弃,也从未动摇,来完成这件事。我曾经渴望那种成功,渴望去保护那个喜欢的人,和她谈一场地老天荒的恋爱,渴望因为那种成功让父母骄傲和安心,渴望用那种成功去帮助每一个要好的朋友……如今回首,那些渴望简单而浅薄,这世间总有些事,能让我们清醒,让我们改变。在经历过绝望以后,我不再有那些渴望,只是‘知


状态提示:心路历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