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青春校园>扶风歌>第八十三章 摧锋(三)

自从汲桑麾军攻打邺城以后没有丝毫停歇的战事,终于要到了最后关头。冀州军、兖州军、幽州军、河北贼寇……合计总数超过十万的战士,在河北平原上迅速靠拢,彼此迫近到了锋刃交接的地步。曾经以数日为周期的军情变化,迅速加快到了以数个时辰为周期,这是胜负决机之地,勇士立功就死之时也。

虽然丁绍对胜利充满信心,但在具体的军事指挥上却不敢有丝毫疏忽。确定了河北贼寇主力抵达广宗之后,他立即亲自拟写书帖,派遣使者分赴南北,向幽州、兖州的军马作出通报。

幽州、兖州两路大军虽系友军,但与冀州的关系颇显微妙,因而使者的人选务必谨慎,地位还不能太低。最终被丁绍指派去与幽州军接洽的,是丁绍特别看重的谋主,担任宁北将军从事中郎的荆州零陵人蒋伦蒋序之;而负责与兖州军接洽的,则是丁绍幕府中的青年俊彦、冀州主簿桓彝。

两人当即领命,夤夜选定向导若干人便准备出发。将要启程时,随同丁渺一同在帅帐内旁听的陆遥忽然提出,贼寇们多有战马,又惯于广布侦骑,彼等行动快捷迅速、出入无间,说不定会与使者遭遇。故而两路使者都需以勇士扈从,否则安全得不到保障。

这意见颇有些道理。只是,河北平原如此广袤,与贼寇游骑撞上的机率毕竟不大,贼人的骑队究竟会有多大规模也完全无法预知。若是多派扈从,未免削弱了冀州军中本就捉襟见肘的骑兵数量;若是遣的人少了,又无以应对突发状况。丁绍稍一犹豫,陆遥便毛遂自荐,愿意带领自家从骑十余人,与桓彝一同去迎兖州军。

陆遥的十余名从骑都是一人双马,就算遇贼寇不敌,逃跑死绝无问题的,这倒是个好主意。只是,如今的陆遥可不是数月前可比,请执掌代地军政大权的鹰扬将军担任区区扈从,合适么?丁绍有些犹豫。

陆遥却显然毫不在乎,他甚至直截了当地表示,此行仅仅是为了能亲眼见识威震中原的兖州强军罢了,绝不会干涉桓彝所承担的一应事务。

既然如此,丁绍自没有不允之理。稍作思忖之后,他又指派了冀州军中颇有名望的骑督宋羽带领部下骑兵护卫蒋伦,以示公允。

半个时辰之后,鲧堤大营侧后一处角门暗暗开启,两队骑兵纵马而出,迅速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之中。

兖州军受东海王之命协助围剿河北贼寇,但此前数月,他们并不积极进取,而是驻军在在平原国的西南角、大河南岸的茌平县城,观望战局。

茌平,是大河下游的重要渡口之一。昔日孔子将自卫国入晋,便是在此地听闻赵简子诛杀贤士大夫窦鸣犊及舜华的消息,于是夫子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随后便回辕归东,返于卫国的陬里。

两汉时,此地又是河水决堤泛滥的重灾区,以此地为中心,北至信都渤海、南至东郡,动辄发生剧烈的水灾。最长的一次泛滥从汉平帝元始年间起,几达六十余载,数个郡国的丰沃土地只剩下“漭漾广溢、莫测圻岸,荡荡极望,不知纲纪”的浩瀚大泽。元帝之后,大河更在此地分出了鸣犊河支流,两水并流数百里之遥。

剧烈的水灾带来了山岗、土坡与湖沼洼地交错的复杂地形地貌,破坏了当地的农业生产。于是本朝开国之后,索性便在茌平设立了多个牧场,用以放养军马,最多时牧养军马近万匹,冀、兖、青、豫等州的骑卒配给皆仰赖于此。可谁也没想到,由于牧场里的牧奴造反,这些马匹最后绝大部分落到了河北贼寇手里。

近数月以来,兖州军以相当兵力屯驻在此,领兵的大将乃是征东大将军苟晞之弟、折冲将军苟纯。陆遥曾听说过苟纯的名头,据说他随其兄征战多年,用兵虽有不如,但刑杀之威犹有过之,在兖州各郡国,是凶名足以止小儿夜啼的厉害人物。

桓彝此番选定的路线,便是沿着阳平与清河二郡的分野疾走,再越聊城、博平,最后渡河向茌平去面会苟纯。按照数日前探马报来的消息,兖州军已经主动渡河北上,那么或许在半路就可以见到这位折冲将军了。

一行人纵骑南下,约摸奔走了两个时辰,天色渐渐放亮。

或许是因为跑出了雨云的范围,大雨不知何时停下了,路面也逐渐显得干燥。抬头望去,天空中云朵密布,但初升的朝阳在云层之后时隐时现,显然天气将会转好。

陆遥和桓彝等人沿着官道打马而行。随行的除了陆遥的亲卫骑兵以外,还有桓彝的族弟、在冀州军中担任武职的桓熠。少年人持弓驾马而行,倒也有几分锐气。

桓彝言语不多,具有一种超过年龄的沉稳气度,虽然面对着地位远高于他的陆遥,却不卑不亢,言辞很有条理。两人随意谈说之间便接连穿过了好几个县的辖境。

官道两侧原本有不少村落和坞堡,但现在满目都是断壁残垣,丛生的杂草间偶尔能看到一两具尚未被野兽啮噬的尸体,黑红色的腐肉和白色的骨骼堆叠在一处,显得格外触目惊心。

这样的惨状或许是因为河北贼寇的肆虐,又或许是出于某支朝廷军马的所作所为。究竟是什么摧毁了本该安逸祥和的村落,当此纷乱时势,谁能说得明白呢。

桓彝对这附近很是熟悉,有时指着沿途的某座残骸,道出这片乡舍的名字,该管的啬夫是谁,有时干脆纵马从废墟间跃过,环视


状态提示:第八十三章 摧锋(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