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网络游戏>围猎罗马>第二百六十三章 政治联姻?

秦东自知能够坐上东院大王、征东将军完全是运气好,恰好这段时期他升任了万夫长,在巴尔干地区与莫多平起平坐,再加上大单于埃拉克在多瑙河中上游与西罗马帝国的军队对峙,后方又有邓直昔克和埃内克率大军攻其老巢,大单于埃拉克为了挽救这一危局,不得不同意了财政大臣斯科塔的提议,用东西南北四院大王取代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的职位,在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大单于能控制的大将只有莫多和他秦东。

秦东其实也知道,无论是他还是莫多,从资历上来说都是不够格做上东院大王的,而从其他地方调大将前往巴尔干半岛赴任则行不通,一是时间上来不及,二是从异地调遣大将人生地不熟,刚开始一年半载根本无法稳定局面,埃拉克恰恰需要的是要以最短的时间稳住东部和东南部的局面。

在秦东和莫多这两个人当中,埃拉克其实对他们都是很信任的,不过考虑到要深入埃内克的腹地,埃拉克认为莫多要合适的多,毕竟莫多在这边的时间很长,对东部和东南部都非常熟悉,因此抽调了莫多北上执行“围魏救赵”的任务,留下秦东镇守东南,但东南部太大,以秦东的官职根本镇不住,唯一的办法就是升他的官,秦东并不缺乏能力,缺乏的是资历和官位,足够大的官位做起事来则名正言顺,再加上主官巴尔干半岛事务的左大都尉、斯基尔国王埃迪卡政治立场不明确,埃拉克并不放心此人,因此唯一能选择的只有秦东,秦东就这样走狗屎运当上了东院大王、征东将军。

就在埃拉克采用桑布斯和伊图尔等人的建议在向王庭撤退的途中设下埋伏打败西罗马帝国的军事统帅赫拉克留斯,并斩杀数万、俘虏六万余人之后,埃拉克留下一部分军队押送俘虏,自己率大部主力迅速赶往王庭北方喀尔巴阡山口,等大军赶到时,山口的防御已经岌岌可危。还好埃拉克的主力到得及时,守住了山口。

邓直昔克的军队大部都是骑兵,缺少攻城的步兵和器械,因此攻城力量不足。在埃拉克的主力抵达之后,山口的防御力增强了十倍有余,邓直昔克发现埃拉克的主力回援了,但他并不甘心就此撤回黑海北岸,因此率兵驻扎在山口北方,隔三差五的攻打一次,缺衣少食就派人去北方让人运送过来,如此,双方便在喀尔巴阡山口对峙起来。

而原本从东面进攻过来的埃内克刚开始一路顺风顺水,攻打埃拉克的地盘时分顺利。各地看见埃内克打过来了都望风而降,也包括那些附属的民族,但很快埃内克就接到从老巢传来的消息,莫多带着军队从南方渡过多瑙河下游杀进了他的老巢,埃内克怎么会容忍莫多在自己的老巢肆虐?当即也不顾与邓直昔克的联盟了。放弃继续西进,而是率兵迅速赶回老巢救援。

莫多得知埃内克率部返回救援后,立即带着自己的人马迅速撤走,在埃内克的领地内开始与他兜圈子,如此互相追逐了一个多月,莫多在埃拉克的命令下率部撤到了布拉索,并在布拉索驻防。这里是西进特兰西瓦尼亚高原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通道。

在埃内克的领地内,喀尔巴阡山脉以半环形盘踞中部,山脉以西为特兰西瓦尼亚高原,以东为摩尔多瓦丘陵,以南为瓦拉几亚平原,东南为多布罗加丘陵。埃内克的老巢就设在瓦拉几亚平原上的布加勒斯特,这里水草丰美,河流纵.横交错。这里的原住民为达契亚人,后来被罗马帝国征服,达契亚人与罗马人共居融合。形成罗马尼亚民族,不过到了这个时期,这里不仅有罗马尼亚人,还有北方迁徙而来的哥特人、匈奴人、斯拉夫人、阿兰人,民族复杂,不过在喀尔巴阡山以东地区的蛮族人口相对较少,因为匈奴人的到来而迁徙的蛮族大部分都集中在喀尔巴阡山以西地区,其中东哥特人和格皮德人、斯拉夫人等众多小民族归顺了匈奴人,所以说在埃内克的领地内,他的统治现如今还是比较稳固的,至少没有东哥特人和格皮德人蠢蠢欲动。

由于莫多率部守在西进的道路上,埃内克率军攻打了半个多月却没能拿下莫多,因此只能望而兴叹,不得不暂时放弃西进进攻埃拉克的打算,而北方的邓直昔克却一直将大军驻扎在喀尔巴阡山北部的山口以北与埃拉克在山口的大军对峙。

局势虽然紧张,双方依然在对峙,但战争好像停止了下来,秦东接收了莫多留下的地盘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稳住局势之后,却又忧心起来,在他的地盘内,现在可不仅仅只是他的军队,还有埃迪卡的军队和几十万斯基尔人。

秦东很清楚,想要靠杀了埃迪卡阴谋夺得他手上的军队、统治他的人民是不可能的,如果他也是斯基尔人那就好办,但他不是斯基尔人,也不是匈奴人,而是汉人。

如果秦东杀了埃迪卡,斯基尔军队肯定会找他报仇,绝对不会臣服,几十万斯基尔人也不会臣服,即使这些斯基尔人迫于秦东的强大军事威胁现阶段勉强臣服,但是只要有机会,这些人绝对会反叛,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一直想要想到一个很妥善的办法不仅要取得那六万斯基尔军队的兵权,也要让这支军队和几十万斯基尔人真心臣服。

秦东自己想不到办法,只得将佩特乌斯、钟珲、刘扬、曹查理等谋士找来商议,毕竟北方的局势很可能就在最近两三个月之内要分出胜负了,所以他必须在北方那边局势明朗之间解决内部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三章 政治联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