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小人物的英杰传>20.逐渐铺开的战场Ⅱ
桌的力气都已经没有了。

“其实张燕前往上郡这件事情对于主公而言倒也并不算太坏。”

对于黄忠的这种说法即使不需要解释李书实也有着类似的想法——毕竟他也不知道董卓到底还能活多久,所以在西凉方向上暂时完全没有必要做出如此咄咄逼人的态势,反而是张燕可以因为卢植的原因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可以替李书实试探一下董卓此时的想法。

“不过云中太守这一职位主公打算怎么安排?既然张燕打算去上郡,那么按照之前的计划稍稍修改一下将子义派到云中去如何?反正以子义的本事在哪里都会有非常好的表现。”

说起来让历史上的一对好对手、好射手、大冤家的黄忠和太史慈凑到一起而且还让他们成为了上下级,这其中自然包含了李书实那不为人知的某种恶趣味在里面。

张燕的事情已经可以搁到一边,反正以黄巾军那些直到现在依然继续着李书实的军屯制度不知道应该称呼他们为军人还是农民或者折中一下称之为民兵的群体,对于战场局势的判断或许还不如对土地墒情和作物长势的判断更为精准和可靠,李书实的并州这么多年也没少给朔州尤其是西河的老关系们提供良种,新作物的推广反而并非太困难的事情。

罗荷出品必属精品嘛。

大不了如同之前那样在并州先小范围试种。只要数据够漂亮,那些世家豪强绝对不会客气。

事实上在并州,李书实的良种已经逐渐成为其与世家豪强们新的联系纽带。

现在要谈的是朔州北方边境三郡的问题。

“这个啊……这才是我觉得为难的地方,因为总觉得子义前往云中似乎有些浪费了他在治政上的那些本事。但是如果想要让朔方代替上郡的作用。以子义的经验却又似乎略有不足。”

北方边塞三郡之中五原的事情最简单,小皇帝的权威已经所剩无几而且匈奴人也被拆得七七八八的情况下,麴义终于再也无法忍耐,之前就已经与卢植约定了将胡人主要势力从五原彻底扫清后卢植便举荐他为五原太守,只不过因为卢植喜欢缓步推进稳扎稳打。除非遇到良机才莽蛇出洞,力求一击致命,所以直到现在头上还是“使匈奴中郎将”的头衔。

如今换了李书实,只不过是提前将这个卢植画好的大饼落到实处,反正麴义跟随李书实和卢植这么多年,虽然治理内政上并没有多少天赋,但是将军屯民屯搞得似模似样还是没问题的。

但是朔方的情况却因为张燕这个变数的出现而变得与之前不太一样起来。

原本在李书实的计划中,朔方郡的问题事实上也不大,别看朔方郡现在依然还处于游离状态,但是那里的主要势力除了鲜卑人之外就是隶属于右贤王所部的匈奴人。其中鲜卑人的力量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削弱。而右贤王所部……咳咳,让于夫罗去知会一声就好。

所以原本李书实中意的朔方太守人选是老臣子魏越,不但因为他对朔方的情况更加熟悉一些,而且魏越年轻的时候也做过文吏的工作,在吕布麾下也经常要承担文书上的工作,虽然能力上并没有多么惊艳的表现,但胜在稳重老成。

再加上身边还有麴义和南边的太史慈作为后援,就算无法抵挡大军侵袭也能给李书实留下足够多的反应时间。至于小股骚扰更是不在话下,颇有几分历史上魏延任职汉中太守时所许下的那番豪言壮语的架势。

但是现在情况就变得有些不同了,因为计划的改变。李书实希望朔方太守除了能够在军事上保证边塞的稳定,同时还能够在河套一带建立起一套稳定有效的防御体系和后援基地,让这里向北成为李书实进一步走向草原深处的后方大本营,向南则能够顺黄河逆流而上。对北地郡和武威郡施加来自于并州的影响力,与河西三郡遥相呼应互为犄角。

如此一来朔方太守身上的担子可就变得异常沉重起来,而且李书实还没有汉武大帝那般可以倾全国之人力物力的能耐,所以那里的太守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李书实的计划。

这其中的艰苦与孤独,努力与守望,想一想都觉得头皮发麻啊。

如果说之前卢植的行为就已经足以令人钦佩的话。那么这位朔方太守所需要完成的事情毫不夸张的说足以载入史册,因为他的努力改变了中原王朝对草原的应对能力。

当然,也将中原腹地的防御向北方又推进了近百公里。

在这样的要求下,虽然太史慈的能力并不弱,但是让他长时间待在这样的地方,真的可以么?

太史慈是否有这个能力完成李书实的计划是一方面。而他是否愿意忍受少则五年多则十年的孤苦同样是一方面。至少在李书实的麾下这样的人有但是却也不会太多。

说到这里李书实再一次想到了那位跟着卢植前往长安的杜畿,如果那位现在还在朔州,李书实完全可以将朔方交给他,然后让魏越专注于一名军事指挥者。他们或许能配合的不错。

只是万万没想到……

“我愿意!大丈夫本就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区区困难又怎么可能吓倒我太史子义!”

这斩钉截铁的态度以及不容置疑的语气还真是让李书实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去回答了。

“喂喂喂!朔方可不比雁门、云中这些地方,那里可是光秃秃啥都没有,就是一些残垣断壁。啥东西都需要自给自足自力


状态提示:20.逐渐铺开的战场Ⅱ--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