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小人物的英杰传>15.河北的纷争

刘虞、公孙瓒和刘备,或许还应该再加上身处辽东的公孙度,这几个人便是如今幽州境内几位主要的政治势力。

其中辽东太守公孙度控制了幽州东部的辽东郡、玄菟郡、辽东属国以及乐浪郡北部,同时还趁大部分诸侯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中原那场轰轰烈烈虎头蛇尾的讨董之战的时机,将触角跨过渤海海峡伸向了海对面的东莱郡,也便是那东夷人的故地。

由公孙度所派遣亲信柳毅领兵在东莱建立了稳定的统治,甚至公孙度还封柳毅做了营州刺史,有传言这是公孙度准备自立为王的一种准备工作。虽然不能知道这件事的真假,但是公孙度这个人的野心那绝对是不小的,毕竟他所在的的确与西蜀所在的四川盆地很像——西边是辽西走廊,道路崩坏不说还遍布沼泽,南面则是大海汪洋,就连后来的一代明主唐太宗李世民面对这样的环境都生出了几分怯懦,还是依靠薛仁贵和张士贵的瞒天过海才得以成行。

另外就好像战国时期的燕国,虽说看上去在战国七雄中战绩并不算突出,除了乐毅在燕昭王的支持下伐齐成功之外就基本上是一个被人欺负的角色,但是在面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战斗中,燕国却少有败绩,反而屡屡开疆拓土,大大增加了自己的战略纵深。

公孙度也是一样,不论是东部鲜卑还是乌丸大人,亦或是对汉朝奉行蚕食政策的高句丽和扶余,公孙度用尽各种办法与之缠斗,不但没有落入下风反而是越打越强。虽说这其中不能忽视辽东属国的乌丸胡骑的战斗力,但是却也足以看出公孙度这个人的手腕有多强悍。

也正是他的存在,让乌丸、鲜卑、高句丽和扶余企图蚕食我大汉东北疆土的步法大大放缓甚至在某些时候还出现了倒退,哪里像后来的晋朝一个八王之乱就毁了汉家数百年的基业。

所以说李书实总是很犹豫,是不是应该考虑将某只死蚂蚁变成真正的死尸,只不过考虑到世族掌握国家权力按照历史上的那股潮流来看几乎是不可逆的,就算没有司马氏。依然会有其他世家跳出来——不论是太原、东海和琅邪王氏,还是清河崔氏亦或是范阳卢氏,天知道哪一家子再出一只死蚂蚁,毕竟陈群的《九品官人法》的破坏力显然比一只死蚂蚁要大得多。

咳咳。既然将公孙度说得这么厉害,而且其又是一个野心颇大的家伙,那么为什么公孙度不西出碣石(今山海关一带),而非要舍近求远走海路呢?毕竟就算辽西走廊再怎么难行,可是无论是信息传递还是物资运输也都要比海路安全和快捷的多啊。

原因就在于控制了辽西郡和右北平郡的强力人物。我们熟悉的白马将军公孙瓒。

这公孙瓒和公孙度五百年前到底是不是同一个祖宗呢?

这种事情实在是很难说,因为如果稍稍考证一下,就会发现公孙这个姓氏至少在东汉就出过来自于两支宗族的名人——其中曾经做了汉武帝朝丞相的公孙弘是来自淄川国的薛地,到了东汉此地基本上都属于乐安国境内,离着渤海湾很近,公孙弘小的时候还在海边放过猪。而另一支则是来自北地郡义渠一带的公孙贺和公孙敖,不管这两位之间有没有关系或者有什么关系,反正这两位都是来自大西北的边塞,与山东隔着十万八千里。

而且因为春秋战国只要是一个公爵家的孩子就有资格自号“公孙”,就好像王姓一样。所以说我们就姑且将这两位当做两条平行线家族出来的优秀子弟吧。

反正这两位之间的关系看着不像是同宗同族,反而有点彼此都看对方不顺眼的意思。

公孙瓒的实力就不多说了,反正如果让白马义从跑开了,能够与之相抗衡的就只剩下董卓的飞熊军和李书实麾下的并州狼骑,剩下的部队都可以直接举手投降了,因为他们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四条腿的追兵就会如同附骨之疽一样让两条腿跑到崩溃也没用。

至于后来出现的虎豹骑、解烦军之流因为年代差距只能让大家做“关公战秦琼”之想了。

另外一家在幽州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势力便是幽州牧刘虞。

比起前两者,这位可以算的上是彻头彻尾的文官。虽说东汉多儒将,但是这一位不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绝对不是一个会打仗的家伙。

但是,如果你因此便忽视了他。那么倒霉的却一定会是你,因为在李书实收集的情报之中,似乎刘虞除了不会打仗相关的技能之外,他其他方面的技能都点得挺高。

搞内政。可以让百姓安乐,仓廪充足。

搞外交,可以让胡人都对其感恩戴德,同时与周边除了公孙瓒之外的所有势力都保持着一个相对良好的关系,甚至有不少看上去有些势力颇为桀骜的边关将领却对刘虞颇为认同。

搞文化,这位幽州牧也绝对是名士一枚。不论在儒林还是皇族中都有着相当高的影响力。

搞谋略,自从他当上幽州牧,通过与公孙瓒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让多少胡人部落从大灰狼变成了小绵羊,哪怕公孙瓒和刘备这两尊大神去参加讨董之战也没见幽州出现什么变故,更不用说之前张纯和张举的叛乱也是在刘虞的谋略而不是公孙瓒的武力下解决的。

再加上因为刘虞的名声和州牧的权力,刘虞这才有了压制公孙瓒的底气。

当然,如果公孙瓒跟刘虞撕破脸皮玩横的,那么缺乏足够战力的刘虞的确会很被动就是了。

只不


状态提示:15.河北的纷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