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小人物的英杰传>74.野蛮摧毁文明,文明同化野蛮
渐渐就多了起来。

而塞外胡人则不然,他们所处的地方往往并不适合汉人居住,稍微体格差一点就很难在严酷的自然法则下生存,所以相比于大脑,能够让他们生存下来的肌肉显然对他们更有用一些。而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强强联合所迸发出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非要让肌肉居于主导地位,如汉之光武帝手下的乌丸骑兵,又比如唐朝的那些外籍将领和外籍军队,无不成为奠定君主基业的重要力量。

所以西河乌丸的心思说白了就是坐山观虎斗,哪一方获胜都有利可图。虽然也有不少乌丸的年轻人对于族中首领和长老们的保守政策非常不满,可是他们不是决策者,即使心有不甘也只能发发牢骚或者冲动的打算自己去帮助受困的盟友。当然,对于年轻人的冲动阎忠除了表示感谢之外反而全他们不要冲动,让他们对自己的盟友要有信心。

阎忠和羌人打过太多的交道,对于这种小心思看的是通透,所以也不点出,反正他对李实还是很有信心的。别看羯人带了六万这样庞大的一个数字,可是离石城也还是有几万人的常住人口,再加上李实带来的部队和黄巾军俘虏中被淘汰下来充实人口的老弱妇孺,手下这次进攻其实是一点问题也没有,唯一让人有点担忧的恐怕就只有损失的问题了。

因为之前约定此战作为实战练兵,所以童渊和卢植两个人老成精的家伙并不会出手,否则就凭老将童渊,被李实加持了嗜血法术之后估计几个时辰以内就可以将其视作空手拆高达之类的存在,毕竟没有了体力这一制约实力的枷锁,童渊完全可以完败吕布+赵云+典韦+黄忠的组合。嗯,这绝对是真的,因为李实好奇心,童渊很是给自家“外孙”露了一手,当然这其中也有让黄忠知道知道李实这里还有大能的缘故。

比试的结果是童渊再一次完胜,不过对于童渊到老还能做出某些突破,吕布等人也是羡慕不已,于是在童渊老脸一黑的情况下,大家练武的热情有了极大的提高。只是这一结果仅限于上层传播,毕竟几个军中数得上号的家伙被一个老爷子轻松搞定说出去也是很丢脸的。

只不过当时让李实吃惊的是,比试一结束,黄忠就主动跑去和童渊一番攀谈,似乎很是熟悉的样子。一问才知道,黄忠所在的黄家也算是南阳颇有名气的诗之家,黄忠的爷爷当初就很看好童渊,觉得童渊虽然衣着破败,但是面相很好,以后应该能有一番作为。

只不过黄忠的爷爷打算将小女儿嫁给童渊的决定受到了家族的反对,童渊也不愿意就这样被人指指点点,结果就阴差阳错的错过了,不过也让童渊和黄忠这一系有了不错的交情。

对于这一点,李实该说什么呢?只能慨叹命运的奇特。

貌似思绪飞到了不知道什么地方,算了,还是赶快拉回来吧,否则想想黄忠的父亲、童渊以及自己名义上的祖父李彦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算了,越想越邪恶了。

随后发生的事情很明显证明了阎忠的淡定绝对是胸有成竹,这也让西河乌丸的决策层都极为尴尬。而当羯人又从部落留守部队中抽调了五千余人前往离石支援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李实提出的提议也就顺理成章的获得了乌丸决策层的一致同意。

不过,西河乌丸的首领显然也不愧是老于世故的老家伙,他当然知道因为自己和决策层的犹豫已经让展现了己方实力的西河郡兵和己方的关系产生了裂痕,这足以让原本就和己方的盟约并不牢固的对方对于盟约的可靠性发生动摇。更别说因为有机会受到汉人顶级大儒的教育,更为强大的太原乌丸都有些心动了,而对方能够拿出的筹码显然比自己多的多。

于是,他在分派完攻击羯族大后方的任务后,主动找上了阎忠,表示愿意提供一千人的援军,而援军的头领便是他那个当初反对部落旁观最为激烈的幼子。

“经过这一次的事情,我发现我确实已经老了,所以我希望我的小儿子能够继承我的位置,同时也希望我们之间的友谊还将继续流传下去。希望您能将我的这些想法带给太守大人。”

对于老族长的引退宣言,阎忠只是略为讶异了一下就平静了下来,因为对方想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其实并不难以猜测。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不但将可能产生的不信任扼杀在摇不定让年轻气盛且对西河一方颇有好感的年轻人与李实会面之后能够让对方对西河乌丸更加放心。至于族长的位子,一个热血的单细胞动物真的能够掌控整个部落么?

不过随后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阎忠打算和老族长的幼子名为乌则的年轻人一起率兵返回的时候,一群小孩子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这些孩子当中领头的都是乌丸部落送到西河的孩子,他们气势汹汹的拦在了队伍的正前方,领头的孩子对阎忠大声的质问道:“尊敬的老师,我们的同窗正受到敌人的攻击,我们不愿意再待在安全的家中而坐看同窗好友却要遭受敌人的刀剑,我们也希望尽一份力。”

“可是你们还太小了啊,再说他们又不是你们部落的族人,你们需要这样拼命么?”

阎忠的反问让前来送行的一众乌丸族人颇为脸红,因为他们当中有不少是当初支持老族长的决定的。

“不,老师您不是教育过我们么,我们是同伴,信仰着共同的神明,所以我们是平等


状态提示:74.野蛮摧毁文明,文明同化野蛮--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