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实啊,你也快十四岁了,也到了该见见荤腥的时候了,否则小心你身边这么漂亮的小媳妇被别人抢先拔了头筹啊。玄德也尚未娶亲吧,今天在我身上。”

袁绍先是一脸恭谨的对朱儁施礼,随后便将朱儁交给了他身后的曹操,自己则越过了朱儁跑到李书实等人的面前套起了近乎。而朱儁似乎也明白袁绍这种略显无礼的举动的意义,所以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和曹操有一搭无一搭的谈论着此次黄巾之乱的得失以及西北的战事。

不过随后他便发觉,显然经过几个月的军旅生涯,曹操明显比他在颍川见到的时候成长了不少,不少对于战争的观点都很能切中要害,显示出了良好的大局观和战争嗅觉。

这让朱儁颇有点见猎心喜的感觉,同时也让他对于曹操这个总是跟随在袁绍身边的黑矮子多了几分关注。毕竟袁绍虽然不是说是个军事上的草包,但是认真计较起来无论是大局观还是战场反应在这些老资格的眼中实在是稚嫩的很。而他身后的诸人之中,李书实因为身边有一班好手下,李卓虽然资质不错但是也就比袁绍强上一点,刘备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他有一个暴强的好兄弟。唯独孙坚,这员虎将经过战争的洗礼已经开始展露出他的獠牙来。

不过孙坚的性格让他更适合做一个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勇往直前的勇将,或许再努力努力多吸收一些知识和经验的话可以成为一名准确把握战场走向同时正确使用部队对敌人的薄弱地带发出致命一击的优秀将军。不过,朱儁每每想到这里便不由得有些摇头,因为孙坚不愧是号称江东猛虎的存在,打起仗来就是一个疯子,疯起来就容易不管不顾为敌所趁。

这么说吧,孙坚这丫的就是一狂战士,发起狂来那攻击力绝对少有人能敌,可是代价却是放弃了自身防御。遇过一对一正面单挑的话也就罢了,可是如果有人从其他地方偷袭的话,那处于完全不设防状态的他就无力回天了。而他又没有某个来自希腊的英灵那bt的“十二试炼”,所以只能憋屈的死在砚山某个小弓手的冷箭之下了,只留下江湖上无数的传说。

但是曹操不一样。虽然这位现在也还是热血青年一名(看看现在的十大杰出青年评选吧,曹操童鞋绝对够资格成为青年),但是从根本来说,他更贴近朱儁这种人。也就是说,曹操更适合做一名统领三军的统帅,而不是冲锋在前的先锋官。而且曹操在战略战术上的潜质在朱儁看来那似乎还在他之上,所以自然对于这个小字辈颇有好感。

当然,还有一点需要说的便是,曹操童鞋虽然出身宦官之家,但是人家现在可是袁绍身边有名的反宦官小团体的成员。虽然不如袁绍这个领袖光彩照人,但是立场是可以保证的。

曹操那边与朱儁聊得越来越火热,让分了一分心思在其上的袁绍彻底松了一口气。虽然他这次主要的目标是眼前这几个没什么根基却颇有前途的年轻人,但是如果因此恶了新鲜出炉正当红的右车骑将军的话,那自己可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啊。毕竟明眼人都清楚,朱儁这个右车骑将军和已经内定只要不出大的意外就能坐上左车骑将军的皇甫嵩便是汉帝刘宏用来牵制因为黄巾之乱而成功坐上了大将军宝座的何进何国舅。

说起何进、宦官集团还有袁家的关系,那恐怕可以写上一部大部头的电视剧剧本了,内里的各种爱恨情仇利益纠葛的交织程度即使是最优秀的织布娘八x紫恐怕也要望而兴叹吧。

当然,以上故事和我们的主线没啥关系。袁绍发现朱儁那边已经不用自己担心之后,便将全部“火力”倾泻到了眼前的几位目标人物的身上,争取获得一个好的收获。

当然,袁家所谓的收获并不是需要李书实等人为袁家做什么事,袁家只不过希望能够与这些有潜质的年轻人建立一种友谊。不过如果这些人之中有人对袁家的子弟比如现在出面的袁绍有着特别的好感的话,袁家也不介意让自己的子弟与其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

有人想歪了么?没有么?有没?没有么?好吧,我们就不在这种小事情上纠结吧。

因为之前同在卢植麾下效力的缘故,袁绍显然与刘备更加亲密一些。当然,对于其他人袁绍也能迅速找到相契合的话题并发表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所说之言也不是故意讨好或者故弄玄虚,这就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了,显然在这之前曾经依托家族下过一番苦功。

看着袁绍一副如鱼得水的表现,李书实不得不感慨,相比于曹操而言,袁绍或许还要加上他的那个被后人耻笑的袁术才更加适应现在大汉的这一套官僚体系。如果没有后来的一番巨变的话,也许四世三公的袁家恐怕又要再出一个可以达到三公的人才了吧。

由此也可以看出为什么曹操会自称自己当初只想在墓碑上写下“汉故征西将军曹候之墓”的碑文,这恐怕不完全是一种谦虚或者自矜,而是因为当初的袁绍这样的世家子弟过于耀眼,让出身宦官的曹操有些自惭形秽,尤其是在他和袁绍相交这么长时间之后。

当然,你也可以说曹操家很有钱,他学他父亲那样花点钱买一个三公的位子也可以的。可是想一想那个其实原本德行不错,就因为花了五百万钱买了一个司徒,结果一下子名声就变得臭不可闻。史书记载,一天崔烈问儿子崔钧:“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意思是说,人们对


状态提示:16.芳泽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