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小人物的英杰传>31.海军的畅想
的几个港口都可以算是北方相当繁忙的港口。

只是南方青州的港口李书实暂时来说那是鞭长莫及,如果他真的敢跨海进攻青州,天知道正在青州玩得哈皮的袁谭和臧霸,以及他们两个后面的袁绍和曹操会作何反应,又不是正面战场受挫急需开辟第二战场,甚至李书实连正面战场的失利都放到一边,又怎么可能跑到青州去找不自在呢。

虽然说青州不论是胶州湾还是威海卫其实都有难得的基地良港。

至于幽州的那些个港口,李书实倒是不需要太多顾忌,反正幽州这地方因为袁绍和公孙瓒拉锯的时候被破坏的相当厉害,纵然袁熙坐镇此地的时候可以说采取了放任式的发展策略,但是想要恢复依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袁绍对于这里的定位更趋近于“从草原获取战略物资的重要通道”,只有靠近南方的涿郡、广阳郡和渔阳郡南部用心较多。

但依然处于随时可以放弃的状态。

或者说袁绍是希望李书实分兵幽州,因为前面也说了,幽州如今的状态并不利于大军在此处进行补给,而光靠从后方运输过来的粮草支持,那么漫长的补给线绝对会成为一个非常致命的漏洞。而且分散了力量的并州军也能给予袁绍各个击破的机会。

可就算如此,李书实依然还是更倾向于沓氏。

前面曾经说过,作为陆地文明的中华文明所发展出的舰船,与地中海周边的文明所发展出的舰船有着不小的区别——中华文明的舰船,哪怕是海船,大抵也是以江船为主要结构,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一些细微的改动,但从整体结构思想看,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这样的船以平底居多,载重多,运行平稳,但是抗海浪的能力有限——江上的波涛与海上的风浪相比着实是小巫见大巫。所以哪怕是改装成海船的型号,大多也只能沿着海岸线的近海航行,对于远海就显得比较苦手。

相对而言欧洲船在这方面要更具优势一些,虽然在船帆的设计上或许不如中国船,但出色的结构设计保证了船体在抗冲击性上有着相当的优势。

是啊,在热兵器初期时代,一艘设计精巧的橡木帆船竟然能够在三百码的距离硬抗十八磅炮射出的实心弹而保证船体不会出现损毁,甚至更加恐怖的是做工精良的战船甚至可以将炮弹反弹进海中,这种如同地面上坦克一样的表现实在是令人瞠目咋舌。

当然,现在还是纯粹的冷兵器时代,物产丰富的中原地区也暂时还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地理大开发,原本李书实也绝对不可能想到将精力和资金投入到这方面的大规模研发。

毕竟他可是绝绝对对的外行人。

只是如今有了这天降惊喜,就不由得他不生出某些原本不可能拥有的野心。

到时候从其他大陆掠夺会足够多的贵金属和物产,那么对于中原的金融稳定也应该会起到不小的促进作用吧。

也正是因为如上的原因,或许作为外行人李书实的想法有着很多的错误,比如明代的福船其实已经有了相当优秀的船型,只不过因为承担的任务不同,所以没能有机会进行远洋航行,但在南中国海的航行已经证明其在深海区同样有着相当优秀的性能。

可是李书实依然认为自己的海军港口基地需要一座深水良港。最好还是一座冬天很少会被冰封的天然良港。

而最为重要的是,他的港口不能因为从黄土高原经河水到达海岸的泥沙逐渐堆积而不得不隔个几十年便有可能要早到废弃,或者说就算不被废弃,也无法停靠吃水更深的大型船。

单从这一点来说,作为现如今北方非常繁忙的泉州港是被李书实第一个抛弃的地方。

在没有大型挖掘设备的古代,处于河口下游的番汗和带方等地虽说基本上没有黄土高原这个填海造地能力天下无敌的因素影响,可是作为一个外行人,李书实依旧担心自己的军港会因为这些大江大河的缘故而造成什么损失。

无论是因为历史的因素还是现实的考量,李书实都认为沓氏是他现如今唯一合适的选择。

只是当他兴冲冲跑过来的时候,却发现事情似乎与他预想中的,稍稍有那么一点细微的差别。

“管承这一次的工作做得很不到位啊,竟然到现在都没能将全部事情解决干净。”

“现在还敢生活在海这边的人,要么是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留在北方,要么本身便是悍勇之辈,不是轻易靠武力威胁就能够动摇的人。”

“我们又不是真的要将他们完全驱赶离开,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将那里让给我们而已。”

“可是那里也是天然的避风良港,不论是渔船还是商户都将那里视作是不能被放弃的港湾,甚至附近的人都在谣传说‘只要放弃那里以后出海必然会遭遇风暴’。”

管承所相中的地方是位于沓氏最南端的一个港湾,附近近乎三面环山,只有东南面毗邻平静的海水。而真正让这里成为天然良港的,是出海口的地方正好有两山对峙,之间的距离不过300米,而在这其中可供船只通过的航道也不过90余米——这是钢铁时代那些大型军舰通过时的参考数据,放在现在对于那些吃水浅的小型船舶来说,或许可以适度放宽,但航道外的礁石依然令出入这里的船舶若没有熟悉附近水况的人指引,同样有着极大的风险。

可以说作为未来成为著名的旅顺军港的要地,这里满足李书实


状态提示:31.海军的畅想--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