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小人物的英杰传>2.黄蜂尾后针
为孙坚战死而导致连锁反应不得不离开南阳败走豫州,让他看起来比起在河北风生水起的袁绍总是缺少几分底气。

但这依然不能抹杀他的努力。

比如一笑泯恩仇拉拢了孙坚,不但大大提高了他在联军之中的地位,更是让他曾经一度将荆州的刘表压得抬不起头,就算不幸败退来到豫州后能够立刻重整旗鼓也是因为之前的这段时间打下了颇为牢固的基础,可以说若非孙坚那略显诡异的死亡,袁术的表现堪称优异。

可就算遭遇到了孙坚之死那样的意外灾难,袁术也能很快重新振作,并且放手大胆启用了年纪轻轻的孙策。而这一举动的回报,便是让袁术成为了势力范围横跨兖豫徐扬的强势诸侯。

那个时候,李书实不过是在并朔的一亩三分地里与胡人周旋,袁绍则被袁术的盟友公孙瓒压得抬不起头。曹操这位在讨董之战中与孙坚一起名声鹊起的袁绍附庸更是被孙坚的后辈打得丢盔卸甲,几乎快要失去了继续争雄天下的信心。

徐州的陶谦看起来独立性很强,但事实上除了刘备所处的徐州北部让袁术一时之间有些鞭长莫及之外,徐州的上上下下都已经被袁术施展种种谋略蚕食瓦解。更有无数黄巾余孽在袁术的攻势下成为了袁术霸业的帮凶,让袁术的敌人经常不得不四处奔波疲于应付。

那个时候的袁公路。是何等意气风发。

可惜自从那场大旱,让无限暴兵又不知道梳理内政只是用横征暴敛来维持财政收支平衡的袁术顿时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虽然说在某个割草帝国的游戏里就算声望低的令人发指,但除了少了几个称号之外对于统一全国反而是利大于弊,但换成是现实社会显然是不可能的。

毕竟袁术这样的举动同样会触及到占领区广大地主豪强乃至某些世家的切身利益。

袁术的势力还很强的时候,这种政策所积累的不满还无法大规模的爆发出来,可是等到袁术稍稍显露疲态,这种民心向背就好像滚雪球一样让袁术看起来极为庞大的势力顷刻间瓦解。

好吧,在陈郡所发生的一切更是证明了,就算袁术看起来很强的时候。只要外来势力能够给予本土势力一定的信心,他们也会前赴后继走上与袁术对抗的第一线。

可以说因为袁术那令人愈发失望的统治模式,原本的死忠在动摇,而原本就并不算坚定的则开始计划另谋出路或者干脆举起了反旗。

可实力大损的袁术偏偏对这些人缺乏有效的制裁手段。

或许当时他手上还有孙策这张王牌,但前面已经说过了,不论从脸面还是实际利益,袁术都不愿意也不能动用这种底牌,为了动用了一次还是因此前来进攻的刘繇是袁术和孙策共同的敌人——后者的堂兄弟和舅舅可是被刘繇在江东欺负了个够呛。

于是一番交换,孙策高高兴兴开赴江东。

可惜队伍或许因此而纯净了不少,可战斗力的缺损却是实打实。

结果没过多久。外也不强,内里更是干透了的袁术再遭重击——不知道是不是受到李书实在陈郡的那一番表现的影响,对于庐江郡这同样对袁术的统治极为不满的地区,曹操来了一次如法炮制。甚至有着皇帝这张王牌的曹操,在大义的名分上更是占据了最高点。

趁着孙策还在江东,不但需要攻城掠地,还要与那些对其异常不满的豪强斗智斗勇无暇他处的机会,曹操的大兵直接围住了寿春城。

与曹操有旧的庐江太守刘勋,虽然是袁术任命。但是眼瞅着袁术已经可以说是日薄西山,曹操则如旭日初升,又有皇帝诏书这个好台阶可下,投降的那叫一个干脆——反正曹操开出的条件是他刘勋继续担任庐江太守,而且还能够封侯拜将,真真是极好的。

再说郡内上下全都背袁术而向朝廷,刘勋自然也不可能逆潮流而动不是。

也就是说,庐江全郡理论上可以说是不战而降——其实就好像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北平的和平解放一样:曹操大军围困寿春,就好像解放军29小时解放天津。庐江世家豪强对刘勋的游说,就好似通过民主党派游说傅作义。最后无血开城也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唯一有点不同的,或许就是傅作义那年月有一个时髦的“通电xx”,反正经历了民国的军阀哪怕就隔着一条街也要这么玩。可是刘勋所在这年月没有这么高大上的东西,所以他只能跑到寿春城外的曹操军大营里与曹操来一次亲切会见,然后留在军中待上一阵子。

当然,以刘勋和曹操之间的关系,这段时日完全可以当做是好友叙旧,纵然军营里规矩多。但对于刘勋这样的存在而言其实也算不得什么,而且战后他还能继续回去当他的太守。

而在这件事上,唯一感到憋屈和气闷的,自然只有寿春城中被曹操“好心”告知此事的袁术。

所以说袁公路又开始大发脾气什么的也不完全是无理取闹。

虽然说在袁术的大多数臣属眼中。自家主公这是的了癔病,只怕是时日无多了。

当然,对于依然死忠于袁术的如杨弘、阎象、纪灵、张勋等人,自然还是希望袁术能够重新振作,至少也给他们的未来指个明路。

到底是集体壮烈。还是开城投降,又或者别的什么选择,反正这些人就等着袁术一句话。

只不过袁术之所以到现在还不出声,主要原因肯定不是他真的疯了,而是因为他很清楚这些到现在


状态提示:2.黄蜂尾后针--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