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比起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本就是更高级的社会形态,也更能激发生产力不是。
当然,作为并州军的领袖也是并州军中唯一的州牧,李书实虽然名义上的工资是中两千石,但实际上就不算那些由苏小萝莉经营的产业,他和他的家庭几乎所有的生活支出都是由并州军财政埋单,除了一些特别的支出(李书实表示自己还真不知道什么是特别支出,就算是最花钱的那些和苏小萝莉有关的各种研究,也可以用科研经费来报销)是需要动用李府的私家储备。李书实当真是不需要担心自己和家人的温饱问题。
在这五个新设立的州级行政单位中,并州和朔州基本上沿袭了之前的划分方式,只不过是将原属于云中郡位于长城以内的善无和中陵二县划归雁门郡。另外朔州州治由西河郡治离石县迁往曾经的单于王庭所在也是朔州枢纽的美稷县。
李书实身为并州牧那是军政大权一把抓,这自是不必多提。黄忠卸任后新任的朔州刺史,李书实令人有些出乎意料却又让人觉得好似理所当然的选择了前任的汉阳太守,也是他的“老朋友”傅燮傅南容。
傅燮的能力毋庸置疑,当初如果不是因为太过正直被宦官集团所仇视,早就能够担任九卿这样高的职位,可就算被宦官所阻,可大臣们每逢九卿职位出现空缺的时候都要联名推荐傅燮一次。其中固然有与宦官们作对的心思,但傅燮本身的能力和人品也值得他们如此做。
后来傅燮被外放到汉阳担任太守一职,他不但稳定了郡内的局势,而且还令大量的羌人前来归附并放下刀剑去城外开垦田地。让汉阳郡在这几年当中逐渐变成了西凉地区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人口更是在这个乱世中不降反升达到了近五万户的水平。
也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实力,才让汉阳郡在关中的动乱中能够维持住这方乐土不被乱兵践踏。
所以说让有着这些经历的傅燮去管理朔州这个混杂了大量异族,而且还在并州军的大战略中有着重要意义的地区是非常合适的。而对于李书实所提出的这个人选,所有人都投下了赞成票,可以说这是一个多方都满意的结果。
朔州将军一职。自然便是刚刚与李书实告别的高顺高子安,他同样是一个没有争议的人选,因为他这些年在北疆所立下的功勋已经足以证明他的能力,他对鲜卑人的熟悉程度和这些年通过各种渠道积攒下来的人脉,也让他成为执行并州军对鲜卑战略的最佳人选之一。
虽然有人也在私底下隐晦的向李书实提及让高顺久居边塞容易形成“小团体”从而动摇他在北方的影响力之类的问题,但很清楚高顺为人的李书实完全不为所动。
新凉州的范围包含了河西五郡以及北地郡和安定郡共七个郡再加张掖居延属国和张掖属国两个属国,论面积当属重新划分后的五州之中最大的一个,同时也是境内分布胡人部落最多,最复杂的一个州,尤其是随着李书实重开西域,越来越多的西域人也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凉州不但联通西域,而且同样是并州军对鲜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并朔地区是一位拳手的“中门”,那么凉州便是这位拳手的左勾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在凉州刺史的人选上,大家可谓是颇费思量,因为其不但需要有足够的商业头脑能够保证凉州作为承接丝绸之路枢纽的通畅,同时也要有能力安抚凉州的异族,将他们逐渐融入到中华体系之中来,从而不让敌人能够轻易分化这里的胡人部落让并州军疲于奔命。
虽然要求很多,但也正因为如此感兴趣的人也不少,比如曾经担任过使匈奴中郎将的王柔就对于这个位置非常感兴趣,而且没少对李书实展开游说,其他如来自关中的宋果,来自河东的卫觊也都对这一职务表现出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不过最后经过反复权衡,李书实还是选择了曾经在卢植麾下任职上郡太守的杜畿担任凉州刺史这一职务。不仅仅因为杜畿当初成功在堪称一片荒芜的上郡打开了局面,同时也能够调解各种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重要的是杜畿的思想理念很多都是传承自卢植,而卢植在朔州所施行的那一套本就是当初他与李书实和程昱、贾诩等人合计并实践出来的,也就是说杜畿对并州军的战略思路非常熟悉,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并州军的策略能够被实施和贯彻。
不过考虑到了杜畿的行政经验的确不够丰富,更别说由于与他竞争凉州刺史的几个人都有着显赫的背景和出众的履历,他身上的压力将会空前巨大,故此李书实在杜畿的身边安排了一位“对草原胡人问题专家”张辽童鞋作为凉州将军。
这样一来,一文一武,一个可以唱红脸一个可以唱白脸,互相配合之下事情就能变得简单很多。
好吧,其实李书实当初选择将张燕发配到金城的时候就已经打算将杜畿安排到凉州刺史这个职位上,只不过当时的考虑并不周全而已。所以木已成舟,如无意外怎么也不好再做更改,所能做的也只有让这个任命变得更加稳妥一些罢了。
这里该说那几位游说了许久的世家子弟们输得有够冤的么。
注:网上的资料大家就当做参考好了,因为你用钱/谷就能看出来,有的是125钱/石,而有的超过180钱/石。根据梁仲勋先生的考证,因为通货膨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