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招喜想了几天,也不打算再zuò_jī笼。
找了泥瓦匠来,把西厢房和篱笆靠近的南墙上打通了一个门。又从西厢房内对着炕的墙上,用木头做框,直做了几层,只第一层离地面高点,方便鹅在下面下蛋,剩下每层只间隔约一尺,铺了土坯抹了烫泥,做成鸡架。鸡架四周专门把土坯垫高一层,防止鸡蛋滚出。
待晾干后,又找了木匠打了个门安上,又给每层上铺了晒的干爽又砸软的麦秸。又觉得炕空着浪费,拿多出的木头片成板,钉了做成个框扔在炕上。有空陈招喜就带了陈招财两个在挖了土往木框里填,想试试冬天种点韭黄和其他的青菜。能种出来就好,就算种不出来也没什么。
泥瓦匠是陈家村的,活不多,除去砸出一道门、制土坯半天,后来等晾干后zuò_jī架也只花了大半天。在谁家干活,是要有主家管饭的,照着规矩在陈双喜家吃了两顿饭,工钱却只收了一天的。
木匠虽不是陈家村的人,却也和陈二柱熟悉,道是一扇门和一个木框而已,钱也不肯收,只吃了顿饭就算了。
木料是陈招喜自己在山上砍了背回的,土坯是挖土做的,麦秸是找大房拿的,青菜是自家地里拔的,加上工钱和专门招待泥瓦匠、木匠的肉,统共才花了不到二百文钱。却是省了大麻烦。
入了冬,也不用天天把鸡往鸡笼赶,再把鸡笼往西厢房搬。开始时还要把鸡鹅从篱笆里往西厢房撵,几次之后,西厢连着篱笆的门,白日里便敞着,鸡鹅要下蛋,自己就知道往鸡架跑。天暗了,鸡鹅自己知道西厢暖和,早早就钻了窝,陈双喜只把门一关,点了火炕完事。就是刮风下雨,也只开了门窗透气,鹅只不怕雨天,鸡却缩在西厢里挤成一团。
虽养得鸡鹅多了,却比原来少时更轻省些。
日日忙碌,天气渐寒,陈招财念叨起李福哥哥,陈招喜才惊觉李福好久未来了。
还是赵大力去镇上给陈招喜姐弟俩捎回一封信。李福信中说是祖母生病,家中又已请了大儒坐馆,已是回济南府了。信中又说,只吃了油煎的知了龟和蚂蚱,并没自己去捉过,以后再来柳湾镇与姐弟俩一起去捉。
知道李福走了,想到李福和自己玩耍的情景,还勾得陈招财哭了一场。又念叨着要给福哥哥回信。可家中又无笔墨纸砚,又无人送信,时间长了,家里有姐姐和奶奶相伴,便渐渐淡了。
杜氏今年七十一了。陈家村五十多户人,不到三百口人,七十以上的也只两三个。人生七十古来稀。自入了冬,杜氏身子便有些不好,看了大夫,也只说老年病,只能养,有好吃好喝的就让老太太多吃些也就是了。
轮到杜氏住二房时,当年养的鸡仔有五只公鸡,已经能打鸣了,只是还写了点。陈招喜就陆续把去年的两只公鸡,让赵大力帮忙给杀了,给杜氏炖汤。又从集上买了肉做菜,每日里都有鸡蛋,更日日煮一只鹅蛋给杜氏补身。眼见得杜氏身体越来越好了,连大夫都有些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