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第267章 杨国辉

练功完毕,天已大亮,马碧容和中年女教师已经煮好面条。

田太清把陈卫红此行误解为追求马碧容,想到自己反正都没有希望,虽然有些醋意和嫉妒,但想到陈卫红曾经对自己的帮助,想到自己以后可能还需要他伸手相助,更因为陈卫红昨天晚上悄悄给予他费用,使他在充了面子的同时,免去了这个月负债过生活的难堪,因此,不仅没有攻击陈卫红,反而开始了撮合行动,悄悄地在马碧容面前说起自己了解到的陈卫红的种种光辉业绩,其中不乏一些浮夸。甚至在早餐时,还开起了一个这样的玩笑:“陈主任,以后你可要多多关心马老师。马老师,你要好好努力哦,争取尽快调到中心校去,就可以天天与陈主任在一起了。”

听到田太清充满着醋意的玩笑,陈卫红有些尴尬,偷偷看了一下马碧容,发现她的脸上泛起一抹红晕,赶紧转移话题:“田老师,马老师,你们都很优秀,我相信,你们很快会得到领导的重视。”

早餐过后,陈卫红没有急于离去,而是找了个僻静的角落坐下,审视着孙坝村小学的老师和学生。

上午十点半,陈卫红告别田太清等人,离开了孙坝村小学。

孙坝小学的调研,让陈卫红的焦虑加重起来,除了教师待遇之外,更令陈卫红担忧的,是老师们的精神世界。

潭定区的情况,陈卫红比较了解。其他区的情况又如何呢?下午四点半左右,陈卫红来到古井镇,找到了当年开办电器维修班的郭元吉。

寒喧之后,陈卫红直截了当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你了解这些来做什么?”郭元吉疑惑地问道。

“受人之托,了解一些真实情况。”

上次的合作以后,郭元吉受到启示,把维修店扩展为销售店,利润翻了几翻。为此,郭元吉对陈卫红充满了好感,而且心生佩服。

对于陈卫红的回答,郭元吉虽然还有许多疑虑,却也不再多问,按照陈卫红的要求,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向陈卫红作了详细的介绍:“陈卫红,要不这样,晚餐时,我把我们学校的校长、教导主任、工会主席和总务主任一起约出来,你们当面聊,有什么问题,直接向他们询问。”

“如果这样的话,那就太好了。为了解真实的情况,你不要告诉他们我是在做调研。”

“行,就按你说的办。”

因为经商的缘故,郭元吉在学校表现得比较积极,平日里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对学校领导安排的工作也比较服从,与领导和老师们的关系处得很好。接到郭元吉的邀请,学校的几位领导没有推辞,如约来到饭店,帮着郭元吉陪同学。

晚餐之后,郭元吉又邀请了几位老师一起出来喝啤酒,自然又是边喝边聊。

第二天一早,陈卫红到了与古井镇毗邻的三元乡,打听着找到一个叫黄寺的村校,一个名叫杨国辉的同学,在这里任教。

读师范时,陈卫红虽然家境贫寒,毕竟父亲每月还有一些工资,生活还能勉强维持,供给陈卫红的经费虽然微薄,也还能算过得去。班上还有许多同学,比陈卫红的情况还要糟糕得多,杨国辉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的师范学校不仅不交学费什么的,生活费都由国家承担,每人每月发给三十二斤饭票,十二元菜票。这些饭菜票,基本能够让学生吃得饱。陈卫红的父母担心正处于身体发育期的儿子受到影响,自己省吃俭用,每月另外供给陈卫红十五元钱、五至十斤粮票以贴补生活。有了这些补贴,陈卫红在师范这两年,免除了饥饿,充足的营养,为强健的体魄提供了保障。

杨国辉则不同,据说,他家里因为过于贫穷,几乎没有给过他零花钱。有时需要买点日用品什么的,只有靠出卖菜票和饭票,以换取一点经费,这样,自己经常处于饥饿状态。

好在,杨国辉非常聪明,而且有一项特长与爱好,下象棋。周末,甚至放学后,杨国辉经常去县城的文化馆附近下象棋,有时一下就是一整天,甚至一整天不吃饭,只啃两个冷馒头充饥。

因为居住在同一间寝室,陈卫红时不时地将母亲给自己捎来的大头菜炒肉沫之类的菜肴,分享给杨国辉,有时甚至接济他一些饭票、菜票,两人间也还算熟悉,杨国辉也指点过陈卫红的棋艺,无奈陈卫红对此不太感兴趣。

黄寺村小离三元镇约五六公里,从外观上看,这所学校与丰咀学校差不多,比较破败,没有什么生气。陈卫红打听着到达学校时,已经上课。

陈卫红悄悄地站在教室窗外,认真观察教室里的情况,不时在本子上记录几笔,还拍了几张照片。

九点四十五分,下课铃响了。

陈卫红打听着在四年级教室里找到杨国辉:“杨国辉,在忙啊?还认识我吗?”

“你是……”杨国辉有些漠然。

“记不起了啊?我是陈卫红。”

“哦,记起来了,当年,我们是同一间寝室的。”杨国辉恍然大悟。

“看来,你是贵人多忘事啊?怎么样,过得还好吧?”

“好什么哦?陈卫红,你来这里做什么?”

“正巧路过这里,来看看老同学。”

“我还要上课,可能陪不到你。”杨国辉显得有些冷漠。

“没事的,你先上课,我随便转转,等你下课了我们再聊。”

“那我就不陪你了。”杨国辉将注意力转到


状态提示:第267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