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都市现代>超强教师>第十四章 学习借鉴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陈卫红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准备实验和利用课间课后个别辅导学生之外,抽出时间、厚着脸皮去听了梁银友以及初三二班语文刘建平老师、初三一班语文林光伦老师以及初二物理吴小刚老师的课。

在听课时,陈卫红一边观察、记录,一边通过思考给每个上课老师的课堂总结出至少三条优点,在课后及时与上课的老师交流,及时将总结提炼的优点反馈给他们,并主动请上课老师介绍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听课时,陈卫红还记录了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所产生的一些感悟和困惑,甚至还有点不知天高地厚地对这些“前辈”的课堂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不过,考虑自己人微言轻,拟出的建议只写在听课笔记上或记在自己心里,没有说出来。

通过听课与交流,陈卫红总结出了这几位老师的共同优点:课堂驾驭能力比较强,课堂纪律好,学生绝大多数都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按时完成作业;老师把知识点掰开、研细后教给学生,讲解很认真、很仔细,知识结构梳理得比较清楚,学生比较容易听懂;对学生要求都比较严格,对学生的错题,除了要求改正以外,还要重做,梁银友老师还要求学生写出错误原因。

听课与课后的交流,让陈卫红获益匪浅。仅就课堂的设计与驾驭来说,陈卫红有种茅塞顿开之感,似乎对教学找到了些感觉,远比学了两年的教育学心理和教学法课程收获大。特别是在如何对照教学目标将知识点拆分、细化,如何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于教学活动,如何通过反复强化练习让学生对知识真正过手、提高解题技能,以及有效地督促学生课后复习、练习等方面,都学到了很多有效的做法。

但是,陈卫红也有一些困惑,其中有一个共同点时,几位老师在课堂上基本都是从上课讲到下课,中间有极少时间让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一节课下来,上课教师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了,回到办公室,有时有种累瘫的感觉,坐在椅子上就不想起来。但是,教师这么辛辛苦苦讲,效果究竟如何呢?这些讲授都有必要吗?

另外,对不同的老师的课,陈卫红也有一些自己的困惑:比如梁银友老师的数学课,讲解很清楚,但课堂上主要时间就是讲题和练题,课后学生的作业量也大,但却有许多学生对数学课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厌恶,这是什么原因呢?

又比如林光伦老师,对学生非常和善,讲解也很清楚,课后作业不是很多,有个别学生没有完成作业甚至不做作业,他也只是把学生叫来问问原因,一般不进行惩处。学生大多都比较喜欢语文课,也比较喜欢林光伦老师,但班上的语文平均成绩却不高,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还有就是吴小刚,上课基本就是把课本念一遍,把重要的知识要点、例题在黑板上抄一遍,再把稍微有些难度的作业在课堂上讲一遍然后布置给学生做,学生的作业正确率显得比较高。但是,这样的教学,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本质能够真正理解吗?

当然,对于这几位老师的疑问,陈卫红只是存在心中,并没有说出来,或者与其他教师交流。

第二周五,陈卫红邀请梁银友来听了自己一节课,并真诚地请梁银友给自己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初三物理《热量的计算》。课堂上,陈卫红让学生先不打开课本,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回忆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接着让学生说出水的比热容是多少,再说出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以“水的比热容为1千卡每千克摄氏度,表示1千克水,温度升高1摄氏度吸收的热量为1000卡”为基础,让学生利用数学比例的知识,自行推导并列式计算出“3千克水升高1摄氏度吸收的热量为多少卡?3千克水升高5摄氏度吸收的热量为多少卡?3千克水由20摄氏度升高到25摄氏度吸收的热量为多少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行归纳得出热量计算的公式,自己则在学生中巡视观察,并进行个别指导。

数学基础比较好、计算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很快就计算并得出结果,还推导出了公式。但一部分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费了很长时间都没有计算出来,最后,因为时间来不够了,陈卫红让两名率先得出正确结果的同学上黑板去进行讲解。抽到的第一名同学,是陈卫红在巡视时,发现做题快且正确、书写也很规范的林小玲同学,但上台之后才发现,林小玲同学胆子小,面对着全班同学,先是不敢开口,在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鼓励下,在黑板上把演算过程写下来,再很腼腆地小声讲解,面红耳赤地讲了好一会儿才停下,后面稍远一点的同学都没听清楚。于是,陈卫红只好让另一名学生上台去讲,但还没有讲到一半,下课时间到了。陈卫红只好打断学生,拖堂占用课间几分钟的时间,自己讲解如何利用数学比例知识计算得出结果并进而推导得出公式。

下课后,陈卫红觉得这节课很是失败,根本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该讲的地方没有讲完,更不用说讲清讲透。但为了改进工作,还是纠缠着梁银友进行交流。梁银友说:“陈老师,你这节课设计得很好,准备的也很充分,许多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不错。”陈卫红一定要梁银友提点建议,推却不过,梁银友只好委婉地说:“如果你把时间抓紧一点,不要花那么


状态提示:第十四章 学习借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