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1852铁血中华>第155章 基本原则(九)

“姐姐,就算是给苗沛霖封个官也不算什么。他若是能继续如此下去,定然会与粤匪打起来,等他们两败俱伤也是好事。”慈禧低眉顺眼的对慈安说道。

满清朝廷里面现在有两派人,一派至少嘴上相信“满人不过万,过万不可敌”的传说必定会在当下重现,满人汉子们能够向入关那时候一样横扫天下。另外一派并不相信这种傻话,他们希望能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鼓动一切会和光复军以及太平天国战斗到底的力量去送死。后者的比例越来越大,在他们眼中,不仅苗沛霖属于利用对象,包括湘军与淮军也是同样的炮灰。

慈安神色凝重,她思忖了好一阵之后开口说道:“赐曾国藩与江忠源公爵。”

“呃?”恭亲王奕訢忍不住瞪圆的眼睛。防备汉人是满清的基本国策,因为汉人数量比满人多出去百倍,让满人官员占据绝对优势一直是满清处心积虑做的事情。当下的大清朝廷终于解决了这个困扰满清上百年的难题,他们不仅解决了这个大难题,连候补官员过多的难题此事也一并解决了。

京官在逃散,地方官员在逃散,满清朝廷第一次发现正式的空缺职位比候补官员多,满清朝廷第一次发现手头能够调用的汉人官员数量比满人官员少。光复军夺取了淮河以南之后,全国范围内的科举就已经名存实亡。满清最近几年每年都开恩科,尚且在满清手中的地盘上前来参加恩科的汉人越来越少。特别是1866年的恩科,总共录用300人,只有624名汉人参与考试。其中还有不少是常年留在北京参加科举,始终不中的那帮人。

这帮人是靠不住的,他们参加恩科的目的只是完一个心愿,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得到名头罢了。1865年两次恩科,共招收了六百名进士。满人官员暂时没有逃窜的,所以不需要补齐满官。这六百恩科名额中五百名是汉人。他们上任之后就面对毫无油水甚至是拖欠薪水的问题,不到半年就跑了三百余人。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两次恩科一甲共六名,全部跑得无影无踪。

面对各级官员匮乏的局面,满清不得不征召举人充数。距离比较远的地方,举人对朝廷的征召根本没有回应。直隶地方上的举人则以自己德薄才浅为理由拒绝出来为朝廷服务。朝廷得不到汉人地方势力的支持,就只能继续开恩科,开恩科选上的人越来越渣。

满人集团中已经提出干脆罢免所有的汉人官员,建立一个完全由满人组成的朝廷。慈安太后坚决不同意,而且还努力维持科举的存在。现在她竟然要给曾国藩与江忠源封公爵,这距离封王只有一步之遥。恭亲王奕訢用狐疑的目光看着自己这位嫂子,他很怀疑慈安其实真心想的是给曾国藩与江忠源封王吧。

“姐姐,祖宗有祖制啊!”慈禧忍不住劝道。

听了慈禧的建议,慈安突然凤目圆整,她怒道:“当下是要先保住祖宗的江山!若是江山都没了,还有什么祖制可讲!”

恭亲王奕訢打了个寒颤,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慈安真正发怒。而且慈安说出的是朝廷里面所剩无几的有识之士们真正担心的未来。

慈安并没有做自己情绪的发泄,她寒声说道:“八旗必须出战!既然捻匪遭到重创,山东的局面就好了很多。八旗现在就出兵肃清山东的捻匪。”

没等恭亲王奕訢提出意见,慈安继续说道:“若是能肃清山东的捻匪,就让八旗逼住苗沛霖。就他那首鼠两端的性子,没有八旗逼住他,他转眼就会投奔到韦逆那边。”

恭亲王奕訢原本就想问怎么处置苗沛霖,听了慈安的建议,恭亲王奕訢觉得眼前一亮。

慈安接着说道:“派人去盛京打理,祖宗的龙兴之地总不能荒废了。”

恭亲王奕訢愣住了,以他鬼子六的绰号怎么可能想不明白这根本不是打理,而是先准备退路的打算。恭亲王奕訢鼓起勇气问道:“派谁去?”

“八旗军都要出城打仗,谁的仗打得好,就派谁去。”慈安答道。

恭亲王奕訢看着慈安坚定的表情,以及她毫不迟疑的语气,心中大为佩服。退出关外的话关外就只剩了旗人,若是旗人还是现在的怂样,关外也迟早守不住。慈安的意思就是要尽快发掘出尚且能战的八旗军,即便是被迫逃到关外的时候也知道该重用谁。

“那封曾国藩与江忠源为公爵……”恭亲王奕訢试探着慈安太后的意思。

慈安瞪着恭亲王奕訢大声问道:“此时若是不能鼓舞士气,凝聚忠臣的人心,朝廷能与逆贼们死战么?”

恭亲王奕訢瞪大的眼睛,他万万没想到慈安固然在准备后路,同时也准备奋力一搏了。这是非常有骨气的选择,却不是莽撞的选择。恭亲王奕訢急速的梳理着这里面的脉络,若是未来奋力一搏中能够消灭捻军,朝廷就能明确到底谁能打仗,这些人自然就是未来朝廷复兴的基础。

光复军现在按兵不动,绝非是失去了战斗力。如果东宫太后慈安表现出认为满清能够面对韦泽的军队反败为胜的态度,恭亲王奕訢只会觉得慈安也是痴心妄想。充分利用时机获取胜利,选拔人才,提高经验,同时安排后路的做法,至少是现阶段最好的选择了。

面对慈安已经做到最好的策划,恭亲王奕訢忍耐不住吐着苦水,“太后,奴才也多次催促,可八旗的王爷们总是推托……”

“谁推脱就把谁免了,现在朝廷还有


状态提示:第155章 基本原则(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