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穿越重生>重生纣王寻道>第五章 八年四月,诸侯朝歌觐见

**三位妃子,见纣王每日里饮酒作乐,不复半点清明,便也知道情况,却是更加积极的修炼去了。

黄飞虎心知已然到了关键时刻,心中焦虑,又无人可以诉说,每日里便是研读兵书。居然身上凝聚起了煞气,武艺更见不凡。这一天,却有下人来报,长子黄天化在后花园中玩耍时,消失不见了。家人多番查找,也是不见踪影。夫人贾氏,这才让下人来报与飞虎知晓。黄飞虎听我之前所说,当然知道天化是被阐教金仙——清虚道德真君带去山门,心想陛下所说之事果然是真。天化步入仙道,那夫人之劫又该如何过,是不是该让夫人回去避过?而陛下既知此事,仍自神志不清,夫人又如何避劫?

黄飞虎一时间心烦意乱,哪还记得下人,在旁边等待。那下人见黄飞虎面色急躁,面色泛青,甚是骇人。而黄飞虎却只在房中来回踱步,下人受此惊吓,慌忙去请夫人去了。

黄飞虎正在房中焦虑莫名,隐有入魔之兆。却听得一声哭喊,受此一激,有如一盆冷水迎头而下,却是清醒过来。

原来,夫人贾氏听得下人禀报,顿时一阵哭喊,往黄飞虎所在书房跑来。那次子——黄天禄才一岁,之前却是陪母亲一起哭得累了,由一下人抱着,正在那下人怀中抽泣。

夫人一路哭喊到黄飞虎书房,推开门,直接扑入黄飞虎怀中,就是一声哀嚎:“君侯,天化已然不见,你若是再有闪失,叫妾何如是好啊!”

黄飞虎虽是理解夫人伤心,却也听的有些莫名,想必是之前自己模样吓着吓人了。又见夫人哀痛莫名,也就不再想其他,专心安慰夫人去了。

“天化机缘已到,此事我尽知,夫人不必忧心,十多年后自有再见之日。”黄飞虎说到“再见之日”心中也是一痛,不知道夫人能不能活到那时候了。但是经过夫人一番哭喊,黄飞虎心中却是更见坚定:身为大商之臣,理应尽忠王事,若是夫人不幸身死,便是命数如此,是我黄飞虎命薄了。

黄飞虎心思既定,便也就不去理会朝堂之事,只在家中陪伴**、孩子,精研兵书,练习武艺。

那费仲、尤浑倚仗被纣王宠信,又见纣王愈加昏聩,贪婪本性渐露。而商容日渐老迈,朝政之上却是费仲、尤浑更加活跃。

八年四月,四镇诸侯帅天下八百路诸侯,到朝歌觐见,却是受西岐西伯侯姬昌所邀。姬昌这些年却是传出不菲名声,大商各地百姓都知道西伯侯姬昌贤明,是大商有名的贤侯。而姬昌在各地诸侯中的威望也是不小,否则东、南、北三地诸侯数百,也不会俱都响应,都到朝歌觐见。

而姬昌之所以邀请各地诸侯觐见,却是受了二子——姬发所请。姬昌早知道那阐教仙人时常出入二儿子府上,而且之前姬昌与那仙人也有接触,一来二去,那阐教剑仙到是常去姬发府上了。姬昌也不甚在意。此阐教金仙不是旁人,正是南极仙翁。

南极仙翁奉元始天尊法旨,谋划封神之事,却是早就在接触西岐一方。此前,凤鸣岐山等诸多异象,以及姬昌贤侯名声,也是由他运作、散播洪荒的。

姬发见阐教仙人说他有人皇之命,又愿意辅佐他等上人皇宝座,早就对南极仙翁言听计从。此次南极仙翁请姬发代言邀诸侯朝拜纣王,说是让诸侯亲见纣王昏庸之象,以待来时讨伐,姬发自然高兴的去向姬昌谏言。

姬昌见是姬发请求,便已然明了究竟。

要知道姬昌祖上后稷,承继姬姓,也是轩辕后裔。姬昌与我殷商同属轩辕后裔,而为我大商之臣,姬昌三代都是奋发图强,等待时机以推翻大商,占据人皇之位。是以姬昌之父——季历亦有贤名出,而此时正值封神之时,姬昌贤名却是被南极仙翁传的更甚。而姬昌已然年岁不小,见阐教选定姬发也是没有意见,毕竟,西岐姬氏一脉还是在他子孙手中发扬光大。而姬昌得传先天卦数,虽是有限,却也有大神奇之处。却是被他占卜出此去朝歌于西岐大事有利。于是,姬昌便应了姬发所请,邀天下诸侯朝歌觐见。

刚到朝歌,便有费仲、尤浑二人接见。却是二人是那奸猾之人,已然尽得我信任,便委他二人负责接待。

那西伯侯见他二人双眼神采,有如鼠目张望;再有面相尖耳猴腮,显然是两个贪心、奸猾之人,心中已然想好对策。于是乎,费仲、尤浑二人却是一番接待满载而归,却是被各处诸侯送了大礼。

那各地诸侯本也没想到送礼,却是见西伯侯送了大礼,于是纷纷效仿,俱都有礼物奉送给了费仲、尤浑二人。当中却有一人出了纰漏,便是那冀州侯——苏护。那苏护本就准备不足,所携带礼物都是觐见我时用的。苏护性子又有些耿直,用后世的话说,这人就是一二愣子,傻咧咧的。苏护见自己本就没带什么东西;而各路诸侯都送过了礼了,心想费仲、尤浑两人也就不会在意自己送没送礼了。于是一想,苏护就果断的当做没有这回事了,径自与相熟的诸侯说笑去了。

费仲、尤浑收了大礼,便也慷我纣王之慨,与各路诸侯一场酒宴接风。数百诸侯与费仲、尤浑俱都尽欢不提。

那费仲、尤浑一场酒宴过后,却是回去“分赃”去了,自有门人将礼物明细记录送上。这倒是与后世习俗一样,我送了你礼物、东西,总是要记下的;不是送礼的这方有个礼品单子,便是收礼的有个收礼登记。而此次二人,收的


状态提示:第五章 八年四月,诸侯朝歌觐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