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1942风起南洋>第154章 铁厂建在哪儿?

“难得发现储量如此大、品位又高的大型铁矿。”谢家荣啧啧称奇。

徐兴科咧开大嘴一直嘿嘿傻笑。

他一直想效仿前辈徐霞客走遍祖国山河,从此爱上了地理,学上了地质。

他本来就是缅甸仰光的华人,在曼德勒滞留时,选择了加入先锋军,倒是因祸得福,作为第二批加入先锋军的人员,也算是先锋军中的老资格了。

他一直在后勤部门跟着李衡,先锋军在芒新的第一座煤矿就是他跟着李衡勘探出来的,还有先锋军在芒赛的第一座铜矿,在琅南塔的第一座铅锌矿,也是他跟着李衡勘察出来的。现在先锋军第一座大型铁矿,更是他主持勘探的。相比之前那些小不点矿,初步估计超过1亿吨的川圹富诺安铁矿绝对是个大型铁矿。

在澳大利亚还没有发力,巴西铁四角刚刚出现的年代,就算是在国际上也将声名远震。

能得此成就,他自然自豪,尤其是在师爷面前。

他在国内大学的老师当年曾是谢家荣的学生,能得到师爷的认同和夸奖,他自然更高兴。

谢家荣也是为先锋军高兴。

国内如此大规模的铁矿,却没有如此品位,国内富矿本来就少,发现的富矿也没有这么大的储量。这样一座铁矿就算拿到国内,也只有寥寥几座能比,现在还都落入日寇之手。国统区的那些铁矿品位低不说,储量也小,能参与这么一座大型铁矿的勘探工作,也是一笔难得的经验。

“这么一座铁矿足以建起一座大型铁厂,也不知赵将军和李将军有没有这样的打算?”谢家荣唏嘘道。

作为一名地质学家,辛辛苦苦发现一座矿山,开采不了,得不到足够重视没法利用才是一种悲哀。在国内他见过很多这样悲哀的例子,就算先锋军如此积极请他来勘探矿山,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面对开采矿山所需的巨大费用,他们是否坚持继续开采都难说,更不用说建造铁厂自己利用了。

国内现在铁厂不景气的消息,他也知道。滇省不缺铁,他也知道,若先锋军开采矿山,运铁矿石去国内可能没多少利润,甚至要赔钱。这样的情况下,先锋军还会坚持吗?

“我们当然要建一座大型铁厂。老师,去年的时候,李将军就已经做出了一个钢铁厂规划。”徐兴科还沉浸在兴奋中,没有注意到李衡提前布局有什么不妥。

谢家荣也没有在意。一份钢铁厂规划并不算多么难,先锋军和美国人较熟,说不定有现成的美国方案可选,难的是和实际相结合。一个酸碱的标准弄不好,很容易出现当初张之洞的笑话。而那些所谓大型铁厂,很多是有水分的,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又是不同,更不用说钢铁厂了。

“铁厂打算建在哪里?”谢家荣随口又问了句。

“这,还没有定下来。”徐兴科略有些尴尬,刚刚说完要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到现在还没有确定厂址,委实有些吹嘘了,不过他很快解释道,“三位将军最近正在商量这件事。”

……

“第一钢铁厂不适合建在川圹高原上。”赵易的这个观点推翻了原来的方案。

“川圹高原气候凉爽,土地广阔,却土地并不算肥沃,用作工业用地更合算。矿产集中,适合发展成工矿基地。”李衡除了喜欢川圹高原的气候外,还觉得自己之前的规划应该很科学,这毕竟是后世他看到的一份某大型企业的科学规划。

“我们以后或许会在川圹高原上发展出一座工矿基地,却不适合现在。”赵易解释道,“我们缺少至关重要的交通条件。”

“我就是考虑到了交通的问题。冶炼一吨钢铁,按照现有的铁矿石,需要近两吨的铁矿石。而运输焦炭不到半吨,最多加上一百多公斤的喷吹煤粉,杂七杂八的东西加起来也没有一吨重。若是以后产量提升后,其中的差距就大了。就算再考虑到海拔不同的运输条件,还是运煤就铁合算了些。”李衡显然想到比较周到。等到以后随着科技发展,焦炭量会更少,运输也更便捷,铁矿石却会越来越依靠那些品位低一些的,如此运量差距就更大了。

“如果我们有铁路,这些麻烦就少了。可现在我们没有铁路,想想万象平原和川圹高原近千米的海拔落差,得需要多少燃料动力弥补。”赵易苦笑道。

“我考虑到了海拔,也考虑到了我们没有铁路,只有我们运输车辆同样不多,才更应该运少量的焦炭,而不是大量运送铁矿石。”李衡自然不会忽视海拔的能耗问题,可现在瓶颈是运输量。

“我们油料也不多。”叶关在旁边插嘴道。

“我知道!”李衡突然得意笑道,“所以我造了一款烧酒精的发动机。”

“其实酒精发动机结构并不复杂,只是酒精燃料对发动机损伤较大,但对我们来说,这不算什么缺点。只要再过一年,美国人就能打通运输线,恢复油料供应,甚至提供大量的卡车。寿命只用一年的酒精发动机很容易制造,加上轮子加上个座位,就是一辆汽车了。甚至摩托车用酒精发动机也可以。”李衡笑道。

“酒精能生产了?”叶关惊讶道。

“你应该多关心一下我们的经济情况。今年木薯丰收,这丛林中又多一些制造酒精的植被。我们的酒精厂已经准备生产了。”赵易笑道。

“产量怎么样?”叶关感兴趣道。

“木薯平均亩产量超过一吨。若是优选品种,护理到位,产量说不


状态提示:第154章 铁厂建在哪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