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结束了,几乎是第一时间,“啪啪啪”的热烈掌声再一次潮起云涌,这一次不再是电影里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现场的掌声,而是整个电影院现场所有观众的掌声,那雷鸣般的声响在全场不断回响着,久久无法平息。
这是内部试映会,不是首映式,也不是点映,只是内部的试映而已,到场的都是真正的专业人士,他们只需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用客套的掌声表示赞扬。可是此时那汹涌的掌声却连绵不绝,几乎可以从每一个人的脸上看到相似的感动和赞许,那激动的神情在大屏幕昏暗的字幕灯光之中熠熠生辉。
雨果率先站立了起来,却发现查理兹依旧坐在原地,一动不动,他不由弯下腰,低头看向了查理兹,然后这才发现查理兹此时泪流满面,这把雨果吓了一跳,他连忙蹲了下来,让自己的视线和查理兹持平,扬声说到,“怎么了?”
查理兹看到雨果那担忧的表情,却是扑哧一下笑了出来,眼泪和鼻涕让她看起来好不狼狈,然后她摇了摇头,“没有,只是发现,能够拥有你的我,是多么幸运。”这话让雨果不由就愣住了,查理兹看到雨果那呆呆的表情,嘴角的笑容彻底绽放了开来,然后低头就在雨果的唇瓣深深地印下了一个吻。
只有真正在电影院里观看了“美丽心灵”,才知道雨果的表演有多么出色,他几乎将约翰-纳什的一举一动都诠释到了灵魂里,那孤僻古怪的数学天才,那精神分裂的痛苦病患,那孤单无助的呼救灵魂……通过大屏幕扑面而来。
查理兹曾经以为“死囚漫步”应该是雨果的表演巅峰之作,后来的“洛城机密”和“楚门的世界”虽然毫不逊色,但受制于角色和主题的关系,整体完成度还是比不上“死囚漫步”。可是今天,查理兹却知道,雨果再一次实现了自我超越,在“美丽心灵”这部作品里,将表演的魅力、角色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查理兹很庆幸,当初在电影拍摄时,她没有阻止雨果,而是陪伴着他一直前,否则,她就将错过这个男人绽放出万丈光芒的时刻了。此刻,查理兹是如此庆幸,前所未有地庆幸,幸福就这样缓缓满溢了出来。
雨果唇瓣上的温度缓缓离开,他睁开眼睛就看到了查理兹那布满灿烂的眼睛,嘴角的弧度就跟随着一起上扬了起来,抬起右手,用大拇指的指腹轻轻将查理兹脸颊上的泪痕擦拭干净,“你可不会希望现在的模样被大家看到的,虽然我不介意。”一句话就幸福的气氛刹那间被打破,查理兹抬手就给了雨果胸口一拳,咬牙切齿、恨恨不已。
电影院的灯光缓缓亮了起来,透露出一层朦胧的光晕,将黑暗完全驱散开来。雨果扶着查理兹站了起来,两个人被四面八方热烈的掌声牢牢包围着,那一双双炙热而欣喜的眼睛让整个电影院的气氛都在不断上升着。
尼古拉斯走了上来,手里还在不断鼓掌着,凑到了雨果的耳边说道,“你确定这不是‘日出之前’的续集?”这个调侃让雨果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美丽心灵”严格来说,和约翰-纳什的传记相去甚远,这更像是一部爱情电影,整个故事主线都是围绕着约翰如何战胜精神分裂症而展开的,而约翰和艾丽西亚的爱情贯彻始终,成为了电影真正的主题。
这也使得雨果和查理兹之间浓烈的化学反应发挥得淋漓尽致,即使只是简单的眼神交换都让人热血沸腾。
不久之后,“洛杉矶时报”就以“陪伴彼此走向生命终点的美丽”为标题,撰写了影评。
“‘灵异第六感’围绕着母子亲情讲述了一个动人心扉的美好故事;而‘美丽心灵’则以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为中心,讲述了一段伟大的人生!
约翰-纳什,博弈论的提出者,彻底改变了现代经济理论的基石和架构,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这是一段伟大的人生,他几乎达到了人类社会的最高点,将自己的名字深深地铭刻在了史册之中,永恒不灭。就像亚当-史密斯一样。
但是想要讲述这段伟大的人生,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伟大的‘博弈论’仅仅只是约翰的一篇博士论文而已,不过二十七页。想要把如此成就拍摄成为一部电影,太过困难。现在,雨果却做到了。
电影用了不到三分之一的篇幅,细腻而简练却又不失激昂地讲述了博弈论的诞生,慷慨激昂、欢欣鼓舞之余,却三言两语之间就将约翰-纳什这个角色塑造了起来,令人感叹雨果-兰开斯特对剧本的纯熟掌控力;而更为惊叹的是,剩下的三分之二,电影为我们讲述了约翰-纳什那精彩却又波折的人生,同时也揭示了电影最深刻最重要的主题:精神分裂症。
正如许多偏执的科学家一般,约翰也有着自己的怪癖和坚持,还有自己的追求和恐惧,他始终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绝和外部世界沟通——又或者说他不知道应该如何沟通,于是他不幸的罹患了精神分裂症。
对于许多人来说,精神分裂症就等于神经病,就等于疯子。
在约翰生活的五十、六十年代,更是如此,几乎所有人都投来了异样的目光,把他当做一个疯子,把他当做一个异类,用排斥而恐惧的眼神上下打量着他、嘲笑着他,彷佛他的与众不同就是生活里最大的笑料,成为他们日常生活里的调剂品。即使他是一名天才,在数学领域有着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