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大秦将魂歌>第三百三十四章 齐国不救援

秦国商鞅变法后,国力迅速增强。到惠文王继位的后期,秦国的霸主之势,逐渐显露出来。

天下战国,七雄并立,只有东边的传统大国齐国,才有与秦国并驾齐驱的态势。

很多人以为,秦国击败魏国,夺回河西之地,纯粹是因为变法的缘故。

其实魏国经过文侯五十多年的励精图治,魏武侯二十多年的开拓,即便变法之后的秦国,要想击败魏国,很可能会拼得两败俱伤。

秦国能击败魏国,更多的是占了齐威王、齐宣王在位的时候,齐国两次大败魏国的光。

齐闵王在位,齐国积极向外开拓,东攻三晋,南攻楚国,灭亡宋国,好不风光。

正因为齐国有这样的实力,秦昭襄王想要称帝,才拉上齐闵王,一起尊奉帝号。

正可谓盛极而衰,齐闵王太过崇信力量,行为恣意妄为,不懂得外交联合,平白树立太多敌人,几乎把六大战国都给得罪了一遍。

燕昭王组织五国伐齐,齐国招架不住,差点亡国。

战后,赵国夺取齐国大片土地。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一生的战功,很大一部分,就是孜孜不倦的攻打齐国。

齐国向南攻取的淮泗之地,重新回到楚国的怀抱。仓惶逃亡的齐闵王,死在楚将淖齿之手,尸体挂在城门上示众。

五国伐齐,齐国破败,不仅极大的损耗齐国的国力,更是在齐人的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耻辱。

每当想到,一国之君,遭受那样赤条条的耻辱,齐人的心里面,就很难平静。

秦赵长平之战的时候,赵国缺粮,国内连粟麦都收不上来。赵国派出使者,向齐国借粮,开出的条件不可谓不优厚。

齐国拒绝借粮给赵国,既有掌权的君王后缺乏战略眼光的原因,更重要的,则是赵国参加五国伐齐,齐人痛恨赵国。

战国后期,齐国奉行保守的国防政策,拒绝救援赵楚等国,恰恰反映了齐人的这种心理。

如果说,齐人痛恨赵国,那么,对于楚国,齐人则是切齿之恨。

秦末,各地叛乱,其他五国旧地的诸侯,尚能堪堪团结,一同对付秦国。

只有齐国表现得非常奇葩,迎着脑袋,跟项梁对着干。

明面上,田荣借口项梁包庇田假,不愿发兵,内心深处,却是田荣不愿意接受出人的领导。

项羽此后伐齐,在齐地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后世的人,说项羽一贯残暴。不过,蒙恬倒有些了解项羽的行为模式。

毕竟,齐楚两国的人,相互看不习惯,由来已久。

“齐国人深恨楚人杀害齐闵王,更何况,当今齐王建,乃是齐闵王的孙子,在感情上,他不会援助曾经的仇敌楚国。”

仔细分析过齐国的情报后,蒙恬坚信,楚人找齐国借粮,多半会无功而返:“顿弱现在担任秦国使者,常驻齐国,结识了不少齐国大臣。有顿弱出面,楚国使者,不会是顿弱的对手。”

嬴政统一天下的领导班子中,顿弱的名声不显,在史书上几乎只留下了一个名字,甚至没有一篇传记。

就像足球场上的球员,更容易留下名声,而幕后的分析师,则淹没在观众的狂欢中。

蒙恬与姚贾、顿弱接触不多,但这不影响他了解二人的能量。

驻军上郡的时候,姚贾、顿弱先后进入嬴政的视线。与姚贾监门子出身不同,顿弱出身在一个还算不错的家庭。

面见千古一帝嬴政,顿弱不卑不亢,赢得嬴政赏识,进入行人署,负责秦国的外交攻势。

李斯提出贿赂六国的策略,魏缭负责完善,真正落到实处的,却是姚贾、顿弱二人。

姚贾身为行人署丞,长期坐镇咸阳,真正东游山东六国,交接六国大臣,收集情报,施行反间的关键核心,正是顿弱。

三晋败亡,燕国远遁辽东,秦楚大战,唯一影响战局的局外力量,只有东方的齐国。

蒙恬继任伐楚大军主帅的时候,刚好得到咸阳传来的情报。在赵国活动的顿弱,转进齐国,全面负责秦国在齐国的间谍活动。

“战争,可是有明战暗战。只有在暗战上胜利,明面上的战斗,才更容易胜利。”

来自后世的蒙恬,相当清楚情报战争的重要性。可以说,后世的解放军,能三年击败国民党的八百万大军,敌后的情报人员,发挥的作用,可以抵得上百万兵马。

“接下来,你指挥下的暗鹰,可得抓住一切机会,从暗地里打击楚军。”

刚好说到这里,蒙恬不忘教导麾下的情报统领。

荆苏负责暗鹰,已有一段时间。跟这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荆苏的思维,脱离不了时代的惯性。

放出去的暗鹰,主要的精力,在于探听消息,至于发展为后世的集探查、暗杀为一体的情报机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蒙恬不知道的是,原本历史上的荆苏,只是负责游走齐楚的秦国舍人,发挥的是纵横家的角色。

到了他这里,荆苏却负责搞情报工作,算是改变了荆苏原本的命运轨迹。

接下来,趁着兴致勃勃,蒙恬向荆苏交代了不少暗鹰的妙用。比如,在楚国后方,杀人放火,制造混乱,暗杀守城的将领······

这个时候,秦军只负责破坏,暂时没有那么多顾忌。

秦国统一后,山东六国的遗民,不甘心失败,谋划多次刺杀,同样造成了不小的牵连。

离开蒙恬军帐的时候,荆苏仍然怔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四章 齐国不救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