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击过程中造成了许多的烟尘,再是善于隐身也不得不在移动中将这些微小的颗粒撞开。身处其中就仿佛放入牛奶中的玻璃杯,整个身形的轮廓就被翻滚的浓尘勾勒了出来。
但这些能被观察到的痕迹也不会特别持久,善于隐身者自然也会做出快速的应对。
出现渐变色彩的地方很快就会重新消散,最多只能看见那部分曾经有过片刻的翻涌。受到影响的表面就在这翻涌中沉入体内,连带着具有高热温度的部分也一并凹陷了下去。
至于沾染在身上的碎屑也会被其裹入体内,就仿佛是干燥的饼干沉入了牛奶中。而这些细小的杂物则会继续在怪物内部不断沉降,过不了多久就会从下方被排斥出来。
至于能将其身形勾勒出来的灰尘和烟雾颗粒也有了对策,只要将身形爬低就可以将自己隐藏起来。这同样也可以降低自身的被弹面积,只是在行动上就得依赖对地面的发力,所以未免会导致行动速度受到影响。
然而尽管这怪物拿出了这么多手段想要隐身,但却依旧会受到击炮的锁定和攻击。
因为一方面是它的整体热量还未有效降低,红热一片也就比土著火塘里的温度略低些。所以在智脑协调的观瞄系统中并无太大差别,依旧可以进行快速的追踪射击。
这些热量中中有很多是在吸取能量时产生的废热,可见贪嘴太多就有可能被追着打。只有少部分才是因被击中而获得的撞击热,这部分则可以作为校正误差的参考点。
于是有个命中的参考就会引来不断的击中,怪物身上随即就会留下一圈圈的痕迹。而它当然也会不停地自我调整,所以新出现的圆形痕迹便会渐次消退,直到再次被更新的痕迹覆盖上去。
还有一点则是源自于对声音的采集,快速的移动必然需要对周围环境施加力量。无论是撞击还是摩擦声都会显示出隐身之物的所在,至少是若干毫秒以前的位置所在。
但这个因素在有光学的明确锁定下就显得有些鸡肋,目前只在估测目标质量时起到了一些作用。
既然没法摆脱炮击就不躲了,这怪物随即就采取了与先前完全不同的策略。它干脆将自己的身躯向左右及上方撑开成网络状,延伸的无数支点就盘上了洞壁及地面的微小突起。
从那些地方获得借力后便将部分触肢向前探出,等再次获得施力点之后才松开身后的触肢。这样的结构看似是要缩小自己的表面积,但展开的部分却让其更容易被击中。
但它依旧是在借助这样的过程反复前进,不断拉扯身体移动总能一直都获得支撑。看上去或许比狂飙突进时还要缓慢了许多,但实际上要比先前的前进速度还要更快,至少是可以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速度移动。
毕竟先前的快捷或许可以奔出很远,不过一旦遭到切实的击中就会被打得倒退翻滚。所以它的前进速度还要扣去受影响的距离,两相一加加减减就显出差距了,真就不如现在的移动能力强。
主要的奥秘就出现在这怪物竟能调整自身特性,以至于在遭到不同方向的攻击时会有不同的应对。
如果受攻击方向与前进方向相同就会骤然变得异常坚韧,几乎是硬生生地将其所有动能和伤害全都承受下来。而这样的力道就会将其撞得大幅度前进,仿佛是有人在后面踹着屁股作驱赶一般。
如果反过来便会立刻变得分外脆弱,受到伤害的那部分躯体就仿佛是柔弱的蜘蛛网。然而在倾刻间被撕裂之后也会快速愈合,炮弹就只能从中快速透体而过,空有大量动能却只能投射在远处的洞壁岩石上。
这样就算遭到了兜头攻击也可以全力前进,并且还不用担心整体势头受到太大的抵消。如此情形下就可以不断向前方推进,仿佛只要再加一把力就能突破机甲数量较少的那条封锁线。
而不断用中口径弹药进行炮击的一方就只得步步后退,试图保持与这怪物之间的距离不至于过小。就仿佛那怪物仿佛带有极可怕的威势,而这些射击者们才是受到攻击的被害方。
一进一退间就将双方的力量对比展现无遗,因为任谁看到顶着火力冲上来的家伙都会头疼。这种无法遏止的状况让机甲驾驶员们都在大量出汗,进而促使所有人都更进一步地嘶吼了起来。
但在硬捱攻击的一方却对此毫不在意,都仿佛根本没有任何的痛觉似的。甚至在将距离缩短到一定程度后还重新凝聚,并且再次以全身弹射的方式向前突击。
如果说先前还因为距离较远而可以及时调整射角,但在靠得这么近之后就没那么方便了。
近距离的横向移动将只需要更小的半径,以至于需要调整的角速度则会不断地变大。尤其是当对方作出在正面的奔跃后就更是如此,几乎是眨眼间就能让人摆脱机炮的锁定。
“啊!”
“不!”
在场的驾驶员们本就对于这种形态非常吃惊了,而在最近距离发现锁定失败的两个驾驶员便是最为焦急的。倘若说持续不断的火力还能给予他们勇气,可当目标从身前消失后就会一时有点反应不过来。
但其实机甲身上的其他摄像头还在持续采景,始终尽职尽责的智脑也在发挥强大的运算能力。
以现在要调整机甲转向和机炮的角速度是来不及了,可在别的部位也并非是完全没有应对手段的。于是就见这两台机甲一边在慌张的同时转向,一边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