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大明流贼>第二百二十七章 美食与新型农作物的妙用

如果能穿越到明朝去,通常能吃到什么美食?

这个问题是以前张献忠不太会想的问题。在后世的穿越小说里,主人公“穿越”过去,通常都是胸怀大志,一通噼里啪啦,救天下于水火,挽大厦之将倾。可如今,自己真的穿越过来了,他倒是有了别样的想法:倘若自己是个“吃货”穿越到明朝,恐怕多少“大志向”都得扔一边——得先尝够明朝的美食再说。

大明,作为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空前发达的年代,“舌尖上的明朝”本就丰富多彩。这两年所尝的饮食,就能让自己这个好奇的“穿越人”,吃得流连忘返。

巴蜀大地地理上也属南方,这时代的南方人多吃米饭,饭食的种类也极多。

拿饭来说,“荷包饭”,则是其中别致一类。把香米与鱼肉用荷叶包裹蒸熟,吃的时候荷叶的香气涌上舌尖。这饭还有另一种做法,是用香桂叶与米饭鱼肉一起蒸。这种饭可以吃到“齿颊留香”,好几天回味无穷。

这和后世张献忠吃到的冒牌荷叶饭简直有天壤之别。

而比起百分百饭食的“荷包饭”来,这里还有一种米面混搭的新食品“阁老饼”。据说是由弘治年间内阁大学士邱浚发明,故而得名。身为一位写就《大学衍义补》,提出明代中国“重商思想”的睿智人物,拜读了邱浚大人的文章之后,张献忠深为敬佩。更为厉害的是这位大人即使转战到厨房里,依然十分有创意。他发明的阁老饼,要先把糯米磨成粉晒干,然后与面粉以二比一的比例活在一起,摊熟之后就可食用。其口感号称“软腻适当”,就连好奇的孝宗皇帝吃过后,都是赞不绝口。可这“阁老饼”的制法看似简单,却十分考验摊饼的手艺,火候差一分都不成。而巧的是,张献忠恰好寻到了一名有此手艺的厨子。因此,得以大饱口福,至于手艺纯不纯正嘛,反正好吃就是了!

以前张献忠读穿越小说,很多人纷纷把给予士兵肉食和白米饭当成一种极大的优惠的待遇手段。所以,如今的大西军队里,肉食和大米也是标配。但这样做绝对不是因为他受到了小说的影响,而是源自于令他印象深刻的一个现象,就是明朝人的肉食消费。

安文思曾经告诉张献忠,他的葡萄牙教友克鲁士写过一本《中国志》。在那本书里,克鲁士估算,在大明,单一个广州城,每天就要消耗五千头猪和一万只鸭子,这还不包括鸡狗牛羊肉的消费。西班牙人拉达的《记大明的中国事情》一书里,也洋洋洒洒记录了明朝人的各种肉食。可见,大明朝肉食消费之普遍。

在这些外国人的记录里,有同一种肉食反复出现:火肉。

“火肉”,即火腿。

要知道,后世大名鼎鼎的“金华火腿”可是让张献忠馋了许久的:一位来自于浙江的同学怎么着也不肯把自己家里带来的特产分给他一点尝尝。

如今,有了这等权势地位,好吃的不去吃一下岂不是亏大了?

事实上,在当今大明的东南沿海,火腿已是极受欢迎的肉食,而比起后人熟悉的金华火腿来,明朝则有“兰溪猪太仓笋”的说法。浙江兰溪,养猪手艺闻名天下,当地的猪肉以肉质鲜美著称,外加独特的火腿制作方法,使“兰溪火肉”成了名牌。

之前张献忠谈鱼的吃法,其实众人也是有些眉目的。古代主要局限于烹饪技巧的探索,食物还是很丰富的。大明朝鱼类食物众多,沿海早有吃生鱼片的风气。广东的“鱼生”。也就是生鱼片。以白鲩鱼最为名贵,也常有青鱼黄鱼鳝鱼等各种。

厨子们把鱼洗干净后切成薄片,而且要到“轻可吹起,薄如蝉翼”的地步。然后再浇上独家配料的老酒后生吃,口感要到“入口冰融”的程度——泡过老酒的薄薄生鱼片,入口后就这样迅速化掉,确实别有一番滋味。

而且这里不止有鱼肉美食,点心种类也多。苏州特产的“带骨鲍螺”,更是出名佳品。这种油煎或烤制的奶味酥酪点心,用牛乳和蔗浆霜,再经过“熬滤钻綴印”各个流程,就成了一种外面有硬壳,看上去活像鲍鱼的点心,故而得名“带骨鲍螺”。咬上一口,“沃肺融心,实上方之佳味。”

除了点心外,明代的饮料,花样品种也非常多,底层百姓中最流行的一种饮品,当属“梅酱”。在汉唐年间,这种饮料还是皇家专用,到了此时,却已是百姓家的夏季饮料:夏天里把梅子果实打碎,加上盐和紫苏,晒干后就成了梅子粉,夏天炎热时用冰凉井水冲泡,就成了消暑解渴的“梅酱”。放在烈日炎炎的明代南方,更是家家户户都常喝。

如今,青梅更是可以入酒,也算是拓展了用途。

如此多的美食当道,张献忠不拿出点“真本事”怎么好呢

“陆七八,你可知我是何人?”诸位掌柜满意地走了之后,张献忠单独留陆七八谈话。

“小人认得大大王”陆七八话都说不利索了。

虽说他很早就被找来这里,好吃好喝招待着,家人们更是领了银钱享受不一样的生活。但今日的事情,仍是吓了他一大跳:这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官老爷!

而此番被单独留下,直面大王,他更是两股战战,一个不留神就跪了下去。

“你不必害怕,本王找你来不是害你”张献忠自然知道他这“黄虎”之名以及面貌的吓人,尽量用柔和的语气说道。

“我找你来,一是为了你的青梅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七章 美食与新型农作物的妙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