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都市现代>大汉昭烈帝>第六十一章 以利诱之

篷布被掀开,木板被拆卸下来,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两架结构极其复杂的木制机械。

刘备走上前去,伸手抚摸起这两架机械,只感觉入手处光滑细腻,显然是精心打磨过的。

“这是传动轴,连接水车用的。”看到这种精密的结构,刘备觉得自己内心深处的工科狗之火又在熊熊燃烧,心情十分激动。

卢植也转来转去地看着,忽然皱起眉头询问起来,“这是纺机,怎地如此之小?”

刘备笑着解释道:“实物过于巨大,难以运输过来,这是一比二的模型,所有部件的尺寸都是实物的一半。”

“原来如此。”老先生点点头,目光又落在模型某处,他伸出手去,捏住一枚两头尖尖的梭子,沿着滑槽轻轻滑动起来,直到末端,才感觉到越来越强的阻力,一松手,梭子便激射而出,反向运动起来,“这又是什么道理?”

“这是飞梭,有了它,织布的布面就可以大大加宽,并且一个人就可以操作了。”刘备笑着点了点滑槽末端,“整个机器最值钱就藏在这里面呢。”

刘备所说的,正是镶嵌在滑槽两端的压缩弹簧,弹簧看起来只是普通的铁丝绕成一个个小圈,实际上对钢材的力学性能、抗松弛性能、疲劳性能、抗氧化腐蚀等性能都有极高的要求。

这种远远超越时代的黑科技,并且是材料学方面的黑科技,辽东那边实际上也是做不到的,据关羽信中所说,他组织人手专门开设了一座研究院,专门研究钢材,最后做出的弹簧也只能达到十个里面有两三个能在织布机上使用的标准,而且,按照工匠们模拟织布机运动进行反复试验,即便是最优秀的成品,也只能保持半年的正常表现。

“任重而道远啊。”刘备心中叹息道。

他是工科出身,深知材料学才是工业之王,想要取得一点点进步,都要建立在坚实稳固且长久的基础之上,不可能出现一蹴而就的玄幻事件。

“一百个锭子,这是可以同时纺一百支纱吗?”那边裴元绍揉着眼睛大声喊叫起来,傻小子弓着腰数了好几遍,眼睛都快看花了。

“不光是纺纱,这个机器最厉害的是可以将羊毛纺成线,另外那个织布机也是可以将毛线织成布匹。”刘备心情大好,让裴元绍带着这些从辽东远道而来的老战友去好好吃上一顿,尽情欢饮。

这些人跟随刘备多年,一个个也都通晓人情,知道他是想和卢植单独说一会话,便嘻嘻哈哈地作揖告别,随着裴元绍去了。

屋内只留下师徒二人,卢植却还没回过味来,“单凭一个可以大规模纺羊毛的机器,再加上一个快速织布的机器,就能把他们灭了?玄德,你这是有点异想天开了吧。”

刘备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卢植的问题,而是反问道:“先生,胡害中原近千年,凭的是什么?”

这答案对于文武兼修,久经战阵的卢植来说简直没有任何难度,老先生也不矫情,便把自己的见解说了出来。

首先,无论匈奴、东胡还是鲜卑、乌桓,甚至是羌人,都生活在苦寒之地,以游牧狩猎为生,孩童自幼学习骑马射箭,崇尚勇力。他们的军队比起汉朝正规军,在装备、体格、纪律性等方面吃亏,但说起坚韧顽强,武艺娴熟,却是丝毫不逊色的。

其次,胡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模式决定了他们需要大量蓄养马匹,凭借骑兵的优秀机动力,这些强盗每次南下劫掠的时候都是来去如风,专门捡着汉朝万里边疆上的薄弱地带,专挑没有反抗能力的普通百姓去屠杀,令人防不胜防。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草原上气候恶劣,很难开发耕种,对汉人没有吸引力,汉朝数千万人口宁愿向南发展,去温暖的岭南开垦田地,也不愿意把人力物力投入到北方。

“先生所说,正是我心中所想。”刘备听得连连赞叹,忍不住击节叫好,卢植能够跳出单纯的战争层面,将汉朝的北方困局上升到经济层面去思索,实在是超出他的预期,“解决北方边患的关键就在于钱。”

“为什么任何问题到你这里,最后都会变成钱的问题?”卢植无奈地笑了,“玄德啊,你都快成商人了。”

刘备嘿嘿笑道:“先生不要急,听学生给你讲一讲,一个小小的纺织机器,是怎么织出钱来,又是怎么把胡人给织死的。”

羊毛纺织业早在数百年前就有,在如今这个时代也并不罕见,但是,对于以游牧为生,居无定所的胡人来说,羊毛的清洗、脱脂、晾晒过程,以及后续的纺线、织布,实在是过于奢侈,过于影响正常生活,并且没有太大经济价值。

所以,草原上的民族,对于羊毛的利用方式极为简陋,除了将羊毛粗粗编织成绳索,再就是擀成毡片子做帐篷用,除此之外就再没有别的用途了。

“这种水力纺机有一百个锭子,若是全力运转起来,每天至少可以纺二百多斤线,只要我们造上五六十架,一年需要的羊毛数量,就足足有三四百万斤,先生想想,这么多的羊毛要从哪里得来?”刘备目光灼灼地问道。

“从胡人那里买。”卢植不假思索地答道,随后他就有些明白了,“一只羊每年差不多能产十斤毛,那就是说需要剪几十万只羊的毛,你是想让胡人大肆牧羊?”

刘备一拍桌子,“没错,我们一年一年扩大生产规模,需要的羊毛越来越多,可是胡人的草场是有限的


状态提示:第六十一章 以利诱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