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朴是一个合格的宰相,或许他在某些事情上有私心,但维持天下稳定、促进国家繁荣的职责他从来没有抛下。
哪怕知道陈佑说的一番话不全是出于公心,可陈佑说得有道理,他就愿意听,并且主动推动话题往更深入的方向进行。
“将明以为这天下,到何时才不会被武夫摆布?”
陈佑喝茶的动作一顿,随即轻啜一口放下茶盏,轻声道:“文伯相公问我,我又能问谁呢?或许,等到天下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内外士卒家庭和美。这时候即便有一二野心者意图颠覆,也极少会有人追随吧!”
他说完,王朴先是叹息一声,随即神情激昂道:“民富国强,众安道泰,此正是我辈须得努力之目标耳!”
听他此言,陈佑开口道:“以相公之能,或有不及,然必不远矣!”
“呵呵。”王朴重又恢复平静的神态,摇头道:“难。”
他端起茶盏准备喝茶,都到嘴边了,却又停住。
见他如此,陈佑不禁凝神望向他,听他要说什么。
只是王朴什么都没说,轻轻摇摇头,顺势喝了口茶,然后放下茶盏看向陈佑。
“此时此地只有你我二人,有些话我就直说了。”
“相公请讲。”陈佑姿态摆低,以示把王朴的话听在耳中、记在心里。
“你既知武夫乱国。”王朴目光炯炯地看着陈佑,“又为何,要阻拦我?”
陈佑一惊,同王朴对视一眼,随即将目光放在王朴手边的茶盏上,语气坚定道:“凡事过犹不及,我担心相公逼迫太过,惹得将领升起反抗之意。”
王朴没有说话,陈佑继续道:“佑闻‘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乱世不远,诸将心气甚高,如若迫之过急,则有反叛之忧。”
“呵!”
王朴轻笑一声,满脸“你太年轻”的表情。
“某听闻前些年有人喊出‘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的话语,某可不是什么当世名将,领不了那壮马强兵。不趁着先帝余威尚存削平诸镇,等过个几年,怕就只能驱虎吞狼。嘿!引虎入室,焉知虎心。”
他捏住茶盏盖,轻轻转动,发出“噌噌”的声音,缓缓吐出四个字:“不是狼心?”
“铛!”
茶盏盖子掀开、落下,发出一声脆响。
陈佑默然。
他和王朴想法的差距在于,他想要控制住那些军头,而王朴则想让军头当不成军头。
要说防止中枢被武力倒逼控制,肯定是王朴的法子更好。但考虑到周国的现实情况,陈佑觉得还是他的法子更合适。
大家都是成年人,认定了的事情很难改变,尤其是这种自我感觉思考逻辑严密科学的想法,几乎不存在改变的可能性。
良久,他喟然叹道:“佑非是相公。”
王朴定定地看着陈佑,听到他这一声叹息,眼眸中浮现出失望的神色。
“无妨。”王朴重又恢复平静,语气淡然,“毕竟我是首相么,中枢的担子,总归是压在我身上。”
这基本上是说陈佑理解也罢,不理解也罢,都得听他的。
话到尽处,陈佑没有多留,很快就告辞离开。
坐在马车里回家的路上,他神色肃然。
今晚这场谈话达到了他预期的目的,却也超出了他来之前的设想。
最出乎意料的,无非就是王朴的态度。
王朴是越来越往一个权相的方向发展了,偏偏他同王朴想走的路还不一样。他想要施展抱负,就无法容忍一个不同道的权相压在他头上。
政争,有时候对错之分,有的,只是路线之争罢了。
数日之后,又是一次两府议事。
还是在同明殿,赵德昭端坐在正北御座之上,他侧后方架起一道帷幕,看里面人影憧憧,应该是卢金婵在里面。
御座前方,东边坐着政事堂诸人,西边坐着枢密院诸人。
枢密院这边六人,四相公两同知,陈佑坐在第四位,上手是王彦川,下手是李继勋。
政事堂那边只有五人,三相公两参政,赵普位次张欢,落在最后。
陈佑双手摆在膝上,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心中揣测今天温仁福会不会出手拉张欢。
内侍监童谣立在御座旁,待殿内侍从宦官敲响玉磬,便平举手中笏板,朗声道:“两府议事开始。第一事,岭南兵事!”
安静一瞬,王彦川开口:“外间房传来消息,岭南贼酋肆意纵情,国内渐生乱象。枢密院的意思是趁此良机平贼。”
他话说完,又是一阵静默。
见无人说话,王朴开口:“就照此来。议一议,看叫谁去负责此事。”
“司农寺丞曹固可去。”
张欢开口了,他一面说话,一面扭头仔细观察王朴。
王朴看了他一眼,不置可否。
马青突然开口:“此人不知兵事吧?”
见马青说话,原先准备开口的陈佑闭上嘴。
另一边张欢却是心中喜悦,对于他来说,马青的反对算是助攻。
过完,听到马青说话,王朴稍稍沉吟后出声:“剿灭岭南贼非只是兵事,单要某个将领过去,恐怕难以竟全功。”
说着他停了一下,然后补充道:“不过术业有专攻,再安排一名将领为副,专门负责兵事。”
“可以。”马青赞同一声,便不再开口。
陈佑顺势道:“那就升州勇毅军都指挥使黄通吧。勇毅军当初随官家平江南时先登立功,得先帝赐名,用来剿灭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