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仙侠修真>我的弟子是孙悟空>第324章 我有故人千山去,踏遍千山寻未还

【324】我有故人千山去,踏遍千山寻未还

“杭都,带不走的,只有你,

和我在杭都的街头走一走,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

唱歌的是一位少年,他抱着吉他,独立画舫上,清风徐来,吹得他发丝飘荡,也将他的声音送出好远好远。

那少年的面容似乎笼着蒙蒙水汽,不见真容,但外明亮,像两道光柱一般。

歌声甫歇,围观的听众痴了。

“好听!没有办法用语言形容的美。”

“歌曲简单直白,声音婉转动听,极致的美。”

“不知道为何,从这首歌曲里我感受到了一种我渴望的,简单的,幸福的生活。”

“没错,这首歌里唱的便是我向往的生活。”

“……”

这一刻,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美妙的歌声感染了,忍不住开口赞叹。

施夷冰站在画舫上,望着唱歌的少年,鬼使神差地说道:“再来一首,好嘛?”

立刻,少年明亮的目光落在她的身上:“再来一首,你可否听我讲一个故事?”

施夷冰连忙点点头,她还是第一次这么大胆,小脸微微泛红。

少年微微拨动吉他的弦,淡淡地曲调和这清风、明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少年唱的是一首古词,是关于花灯节最著名的词曲《青玉案元夕》。

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传唱度很高,明面上好像是男子在花灯节莺莺燕燕中寻找着心上人。

其实,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

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

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人们也都“笑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

作者寻找着知音。

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人,正是作者所追慕的对象。

少年又何尝不是在这纷纷扰扰中寻找着那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当最后一句唱词落下,施夷冰抬起头正好对上少年分外明亮的眼眸,她立刻双颊绯红,只听少年道:

“曲唱完了,姑娘,该听我讲故事了。”

“嗯。”施夷冰嘤咛一声。

清秀少女见状,不由警惕地望着叶玄:“喂,讲故事归讲故事,别打我们家夷冰的注意。”

闻言,画舫上几位英俊高大的青年看着叶玄的目光也不善起来。

少年不以为意,用平静地声音开始叙述起来。

“曾经有一位叫做叶九玄的男子和一位叫做施夷光的少女。”

“他们第一次见面,也是在花灯节,画舫之上,如你我这般。”

少年淡淡地叙述着,目光却直勾勾地盯着施夷冰,似乎眼中只有她一般。

“那天光影是橘黄色的,温柔而烂漫,空气微甜,有一种恋爱的味道,男子和少女对望,男子笑容轻浮,戏谑地挑了挑眉毛,少女脸色潮红,雅致地双眸里秋水盈盈。”

少年抬起头,继续说道:“那晚的月亮也如现在一般,明亮温暖,空气潮湿微微泛甜,少女的身上暗香幽动,男子沦陷的开始。”

众人沉浸在少年的叙述中,并且从少年的声音中仿佛真的能看到当时的画面。

“有一天吴国大军压境,越国吃了败仗,越王做了吴王的俘虏,越王忍辱偷生,为了挽救自己的国家,他要把少女献给吴王来换取自己的生存。”

“少女知道无法抗拒命运的安排,还是在这西子湖上,她狠心和男子诀别。”

少年的声音娓娓道来,众人的脑海中就仿佛像放电影一般,出现了一幕幕画面。

“少女眉眼里那浓浓的哀愁啊,融化了男子冷漠的心,之后男子一人一剑彻底消灭了吴国。”

……

“你说的不对,吴国明明是越王勾践灭掉的。”

“对啊,你可真会编故事,偏偏还编的是历史故事。”

“是啊,这不就是卧薪尝胆的故事嘛,小学生都知道。”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画舫之上那几个英俊少年捂着嘴讪笑起来,神情之中不禁有些鄙夷。

少年冷笑:“所以说世人多愚昧,岂知史学家们的笔和真正的历史大相径庭!”

“哼,随你怎么说,反正我们不信。”画舫上那英俊男子双手抱胸,冷冷地看着叶玄。

唯独施夷冰一脸揪心,颤着声音问道:“那后来呢?”

“后来那男子和少女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少年又恢复了古井不波的样子。

“那不就是皆大欢喜了?”清秀少女撇撇嘴。

“错了。”少年摇摇头:“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少女终是凡人,走之前她曾和男子情约九世,要一起投胎,做九世夫妻。”

“哇!好浪漫的故事啊!”清秀少女下意识感叹起来,眼珠闪着小星星,忽明忽灭。

施夷冰紧紧咬着唇,她总觉地这场景


状态提示:第324章 我有故人千山去,踏遍千山寻未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