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盛唐风月>510.第510章 婚事眉目

对于茶政之事,李隆基重视的是结果,而非过程,因而今日召见杜士仪,他顺便问了问,从杜士仪口中得知今后数年之内,茶引收入一定会水涨船高之后,他就安心了,甚至都没费神去考虑是否需要再换了裴宁回来,另派一个人判茶引司事。反而是司马承祯笑吟吟地说要给杜士仪择选如意女郎相配,而金仙公主玉真公主全都是兴致勃勃,这么一件事也让他颇感有趣。

李隆基这一年已经四十有三,除掉太平公主亲政已经整整过去了十五个年头。日日耳听得群臣恭维太平盛世,甚至已经有开元盛世的说法,而自己又完成了只有祖父高宗做到的封禅泰山,他心中早已觉得自己的功业直追太宗,对于政务也不像开元初年那样事必躬亲。眼见得杜士仪被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打趣得面色尴尬,他不禁哂然一笑,暗叹那些背地里指摘杜士仪和他这两位皇妹关系暧昧的人纯粹是信口开河。

无论金仙抑或玉真,若真的看上了哪个男人,哪里还会顾忌女冠的身份,早就请求他赐婚了!还是玉真公主之前一次酒醉之后对他的戏言更可信些,她生下来正是宫闱斗争最激烈的时候,每一个皇子皇孙都朝不保夕,而他们兄弟几个都比她年长,不过是把杜士仪当成了弟弟。否则,何至于今天司马承祯一时兴起戏谑地要为杜士仪主婚,她和金仙公主就和寻常贵妇人似的两眼放光,恨不得把适龄的女子都拿来说道一遍?

天子面前谈论这种私密性的话题,杜士仪自然生不出什么伴君如伴虎的感受,可也不禁被那两位金枝玉叶的暗示打趣得有些不好招架,而司马承祯也仿佛瞧出了什么,时不时在旁边帮腔,再加上不明就里偏偏要自作聪明的李隆基,这局面怎一个乱字了得。好容易他熬到可以告退的时候,偏偏远远的传来了高力士的声音。

“陛下,太子求见。”

太子李嗣谦前年改名李鸿,纳妃薛氏,如今已经二十有二。随着诸王先后成婚,李隆基命在宫苑外建十王宅,供诸王群居,一应官属几乎都只是挂个名头,太子李鸿这两年在洛阳宫亦是同样不居东宫,而是别院居住,虽为父子,平时相见甚至还比不上玉真金仙两位长公主。此时此刻他恭恭敬敬行礼拜见之后,见一旁除却那位上清宗主之外,尚有一位年轻官员亦是朝自己见礼,他不禁若有所思多看了其一眼,这一看登时心中大吃一惊。

是杜士仪!尽管真正看清楚的见面,就只有其入东宫侍读的那么一次,但一众老头儿当中夹着这么一个年轻的,他印象深刻,绝不会认错!

然而,经历过那样一次险些触怒君父的事件,去岁生母赵丽妃终于在陆陆续续病了多年之后撒手人寰,这几年李隆基又独宠武惠妃,几乎将其册立为皇后,对他则越发冷淡,他自然不会再如当年那般任性不懂事。此刻,他装作若无其事似的收回了目光,恭恭敬敬禀奏道:“阿爷,太子妃薛氏刚刚为儿产下了一个皇孙。”

太子为嫡子降生而来报喜,这本该是一个喜讯,然而,杜士仪冷眼旁观,却发现李隆基并没有露出多少喜色,只是敷衍地点点头表示知道了,随即赏赐了一些怎么瞧也只是为了应付礼仪的东西,待见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也没有多大反应,他心中便知道,比起当年来,大唐储君的处境更为不如。等到李鸿没逗留多久便告退离去,他见司马承祯仿佛没察觉刚刚一幕似的,继续说着那些玄之又玄的道法,他又陪了片刻就也告退而去。

此次送他出去的却也是高力士。走在洛阳宫中大道上,高力士仿佛不经意地问了些他在江南经历的各种人事物事,半当中突然轻声问道:“杜侍御此次回京,可有什么看中的职位否?”

“士仪迁官殿中侍御史尚不足两年,不敢好高骛远。”

“杜侍御实在是太谦逊了。”高力士口中这么说,继而却添了一句与之根本不相干的话,“御史中丞李林甫,不日便要迁官刑部侍郎了。”

此话一出,杜士仪登时心中一凛。待见高力士再不提这一茬,他也就不动声色打了个哈哈,随口说了些不要紧的各式趣闻,等到集贤殿渐近,他突然看到前头两个内侍匆匆上来,其中一个到高力士面前慌慌张张行礼,他隐约听得仿佛是问给太子的赏赐问题,而另一个则似乎是跟班,不敢靠近高力士在他跟前垂手站着一动不动,可突然却蠕动嘴唇说出了一句话。

“郎君说,当年《史通》之事,多谢杜侍御了。”

这话听着像是没头没脑,可所谓郎君,是宫中侧近对于太子李鸿的尊称,而《史通》之事,则是更涉及到王守一试图一箭双雕构陷他和太子李鸿。他识破了此举,通过杜思温向李鸿示警,反而把王守一陷了进去,之后宫中又是风云突变,他借此自请出京为县令,就此和李鸿没了瓜葛,谁知道李鸿依旧记得当年旧事,而且不知从何而知,向其示警是他的授意。

奈何这种话也是听到了只能当没听到,他装聋作哑没有做声,而那内侍显然也没指望能等到他的回答,等到那向高力士禀报的内侍退了回来,两人匆匆而去,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就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似的。而远远看见宫门时,他旁边的高力士却忽然停住了脚步。

“我就送到这儿了。杜侍御,如今朝堂多变,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都对你关切备至,能不掺和就不要掺和,保身要紧。不要像说之相公和


状态提示:510.第510章 婚事眉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