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明朝大官人>第十二章 总有一款适合你

“第三题是——对联!”

这话一出口,张平夷的脸色立刻就变了。

对联,也就是俗称的对对子,对私塾的孩子们来说,已经属于是高深的东西了。

诗词歌赋,那绝对是文人专属。

虽然孔老夫子说过,诗言志——可是一个刚刚开蒙,只学过三百千的学生,如何会对对联呢?

张平夷不知道陈舟是如何知道老子李世民和李白的,或许又是那位老夫子所教?

可这名人之说,还多少有些偶然,这对联,那却是实打实的文字功夫。

作为童生,不论目的是为了科举,还是为了识记几个字,都不会讲到诗词之道。

四书五经才是主业。

若是想参加科举,开蒙以外,就是制艺,也就是写八股文,因为这是科举道路上所必须的。

至于诗词,反倒在其次——各个朝代中,明代是最为瞧不上诗词的。

因为整个明代的科举,是不考试帖诗的。

这就自然成为了导向,就像现代的素质教育,高考不改革,抛开高考去谈素质教育,那就是耍流氓!

所以,这个时候的诗词,主要是一些消遣。

而对联作为诗词的基础,这种颇有文人情绪的东西,就逐渐地不被重视——起码在教学阶段,不被重视。

这也造成了终明一代,诗词始终萎靡不振,甚至出现了台阁体这种诗歌中的泥石流。

虽然后来公安派、竟陵派多少有些改观,但是也未能擎起诗坛大旗。

以至于戏曲小说这些下层文学大行其道,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汤显祖且不必说,后世的四大古典名著,有三部都出在了明代。

张平夷此刻只是后悔,自己还是略懂诗词之道的,早知道让陈舟背诵一些,也好应付今天的局面。

文字水平到了一定的程度,有些感悟,愿意写写诗,填填词,这也是很自然的。

但是陈舟肯定是没有见过的,张平夷也深信,那位老先生,纵然不知道教了陈舟多少东西,总来不及连这诗词也教了吧?

正要开口阻拦,陈舟已经点头。

其实陈舟也为难,这个是真为难。

虽然说他肚子里边儿的对联算不得少,千古的名联一大堆,各处的风景联也有的是。

可是这东西如果是当堂对句的话,难度还是很大的,随机性太强了。

好在诗词也背了不少,平仄之类的常识也都知晓,见机行事吧。

当然,陈舟之所以点头,也是有反击的办法——如果真对不出来的话,自己也可以反客为主嘛,找个对联难住李文彬,陈舟还是非常有把握的。

“那好,你听着——”李文彬自信满满,“这是一个五字联,中间颇有玄机,你可要细心琢磨好啊!”

张平夷知道,李文彬这个人,可能品质上未见得好,但是身为县学训导,这种才学的自信还是有的。

也就是说,他绝对有把握。

这个对联,绝对是内有玄机的。

“上联是——烟锁池塘柳——”

张平夷顿时心头一凉,以他的才学,自然不难感觉到,这对联意境上倒是不难的,可是内含五行:金木水火土——这样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

以张平夷的水准,一时之间竟也找不到合适的下联。

陈舟可是一颗心放了下来,这个上联,不是不难,而是太难,难得太有名了。

估计李文彬也是把它当做是压箱底的大招呢,问题是,这大招别人知道啊!

“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好,绝妙!”张平夷率先拍手,李文彬直接傻眼了。

这副对联,玄机就在五行上,可是陈舟竟然这么轻而易举地就对上了。

这实在是出乎李文彬的意料。

不过,李文彬突然叫道:“不对——你对的有问题!”

张平夷光顾着叫好了,听李文彬这么一说,细想一想,还真是有问题。

五行是对上来了,可是上联“烟锁池塘柳”是“平仄平平仄”,下联“炮镇海城楼”是平仄仄平平。

诗词格律上,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该对的平仄没对上,实属是败笔。

而且两联意境上也不相符,上联婉约清幽,下联却是豪气十足。

陈舟挠挠头:“这个不行吗?”

“当然不行,平仄不应,可是对联大忌!”

“要不——‘桃燃锦江堤’怎么样?”

“哦——平仄还是不行是吧?‘灯垂锦槛波’总可以了吧?总有一款适合你!”

李文彬目瞪口呆,这个上联,他也是听教谕当做典故说的,据说是礼部的高官偶得的,一直对不出下联来。

他已经拿着这上联用过好几次了,对联中间的五行,本来就是暗藏的玄机。

对方若是看出来,知难而退也就罢了。

一般的人随便找几个词对上的话,他就拿这中间的五行来狠狠地嘲笑对方一番,可以说是屡试不爽。

可是,今天陈舟对的,得算是天衣无缝了,还好心地提供了答案供他挑选——呸呸呸,哪有好心,这是赤裸裸地打脸啊!

这怎么可能?

“不知道学生对的可还算工整?”

“这——”李文彬有心否认,可是张平夷也在旁边呢。

对的上对不上且不论,做个裁判,那一定还是很称职的。

而且是必然要向着陈舟说话,这明显是人家徒弟赢了嘛。

“对上了!”李文彬艰难道。

“那我们这私塾的


状态提示:第十二章 总有一款适合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