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天分星宿,地列山川。
气行于地,形丽于天。
因形察气……
青囊经的口诀不算麻烦,没有任何晦涩难懂的字眼,意思也是直接明了,可是十三现在偏偏得从这些直接明了的字眼中,挖掘出内里的秘密。
已经明白得不能再明白的事情,如何能够再将它进一步的剖析?
十三忽得想起不知何时看到的道家修仙典籍,里面将人喻为炉,气喻为药,练功便是采药入炉,而后练成丹。
炼丹需要火。
所以在药归入炉内后,要迅速起火,逼迫药行周天,然后化药为丹,如此成大道,才是真正的炼丹,而不是用铅汞制成丸药服用。
典籍中讲得神乎其神,好似要修仙成道那般,但放在习武之人眼中,那只是一种吐纳呼吸的法子……
炼药……
炉……
火……
火势的高低靠的是风,人体内的风来源于呼吸……
十三的呼吸也越来越粗,每一次呼气时胸腔中也伴随阵阵轰隆声,整个人仿佛变成一座风箱,吸进呼出的气不断的将体内的“火”推得更高。
烈火烧尽之后,只剩下一片的灰土。
灰土慢慢凝结、沉淀,变成了金石。
金石坚固,难以侵坏,唯有水珠能凝结于表面。
水珠浇灌灰土,一片生机盎然的林地诞生
林地遭遇火袭,又化为了灰土,灰土再次凝结成金石……
十三似乎有些明白第四篇中的内容了,五行的生克之力存在于万物之间,之前的三篇对内力的提升太过迅猛,把人体内的所有元气全部点燃,在一瞬间爆发出来。
可是再大的火没有能燃烧的东西,早晚也会熄灭,因此第四篇功法的目的是中和,把大火进行转化,将单一的火变成生生不息的五行。
如此,才能够更进一步,达到十重归元的境界!
行至三百六十大周天,十三收功,体会着四肢五体中充沛的力量,感慨道:“原来……这才是十重武境归元的真正面目。”
在十三的记忆中,极少有功法能将人体的潜能在短时间内全都发挥出来,邪教功法倒是有很多能做到,但大多都有极其强烈的副作用,所以那些练一练就能变得超强的秘籍才配得上一个“奇”字,成为武林众人的争夺对象。
除了奇功,大部分正道功法只能循循渐进,然而每个人的“天资”又有所不同,只有极少数“天资极高”的人才能将功法练至极限,进而窥视“归元”之道。
以青囊经的理念来看,“天资”就是人体的元气。
天生元气充盈着者,自然比他人更快达到顶峰,而元气不足者,要么止步于某处,要么只能靠外力,譬如丹药来弥补了。
这一切……全都基础心法的出现被打碎了。
只要有一点点天赋,全都可以轻而易举达到六重武境,稍有天赋者轻而易举抵达七重境,再加上一点努力,八重境犹如翻手,而天才加上努力,九重境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但是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九重境再往上要怎么办?
十三所在的年代里,这是个极少人会去思考的问题,但是现在,这恐怕是个公之于众的问题,甚至已经有许多人有自己的解决办法,成功抵达十重境。
这又是一个朝廷不想要看到的局面,越来越多的高手会让江湖失去秩序,引来灾祸……
“所以朝廷的麻烦关我屁事呢?”
这段时间张言明老是飘在十三的眼前,不时就灌输点秩序的观念过来,导致十三也开始滋生一些忧国忧天下的杂念,差点忘记江湖人这个身份。
“还是先操心自己的事情吧……”
十三此时丹田之中确实内力充盈,甚至不需要运功便自行进行生息,应该是达到了所谓十重境的归元。
可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十三的底子来源于枯木诀,那门功法运转时极其缓慢,仿佛枯木之中逐渐活跃的生机,缓而有序的前进。
但是收功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内力变成了万千匹躁动不安的野马,念头一动,仿佛千军万马齐冲锋,凶得很啊。
当然,这并不是走火入魔的迹象。
以前的江湖有一套关于内力的理论,将天下所有的功法纳入五行之说里面。比如说火系武功,并非是指你能够打出一团火焰,那是神仙,不是大侠……
有些功法的内力运转非常之迅捷,凶猛,犹如烈火燎原一般,故称之为火系或者叫做纯阳。
有些功法的内力的运转表面平静,实际却好似江水那般暗潮涌动,故称之为水系或玄阴。
天下所有的武功都可以以此归类,不存在什么正与邪,不过这毕竟是少数人的声音,听过的少之又少。
这样的变化,十三初时理解是因为达到十重归元境,体内后天修炼的内力变成了先天一气,可以自由的改变、转换,然而当他尝试施展折梅手、幻云剑诀、金钟罩三门功法时,均感觉气息不畅。
这三门功夫或是木属、或是水属、或是金属,与十三现在体内这些浮躁的火属内功均不搭配……
“弄不回来就很麻烦了啊。”
这情况让十三不停的挠头,快要把挠秃了都没想明白究竟是个怎么回事,他比较喜欢、习惯用的就是那三家的功法,现在突然发生了变化,也是有点措手不及。
“啧啧啧,火…有哪家的功夫比较凶一点的呢……”
十三开始思